刍议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有效策略

    许杰霞

    摘 要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要求,教师要在傳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有效渗透人文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美德,促进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本文阐述了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有效策略,以期为人文精神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充分渗透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 策略 人文精神 渗透 高中历史

    历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人文学科,历史教材中饱含着大量的人文精神,是培养学生整体素质和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高中阶段是学生树立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历史教学对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渗透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1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文教育在我国教育中的位置愈加突出重要,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人文精神的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中“家国情怀”被列入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当代社会中,每个人能够发挥的影响和作用十分有限,人们在社会中享受公民权利的同时也肩负着履行我国公民义务的责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公民意识,加强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促使学生自觉、自主为社会尽可能的做贡献,通过从历史学习的角度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良好人文精神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互相协作等人文精神越来越薄弱,社会中缺少帮助、体谅、尊重、城市、理解、守信等优秀人文精神,近年来由于道德丧失所发生的事件频频出现,冲击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影响了社会责任感的建设。社会道德的丧失滋长了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这些严重扭曲的社会现象和思想精神也侵蚀着高中生群体,高中阶段的学生出于意识观念影响的关键时期,一旦受到不良风气侵蚀很容易发生思想偏差,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借助历史充分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净化学生心灵,帮助学生养成互相帮助、勇于承担等良好思想意识,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对学生未来有着深远的积极影响。

    2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有效策略

    2.1更新教育观念,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2016年8月31日,新课改中“历史价值观”被改为“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历史学习在思想、观念、价值观、情感、态度、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也正体现了人文精神。高中历史教师是设计、组织开展教学的实际执行者,其教育观念直接关系着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这就要就高中历史教师要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起新课改教学理念。想要有效渗透人文精神,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思想有:(1)迎合新课堂理念,展现人文课堂,体现双主课堂。在时间分配上打破传统教师“一枝独秀”的局面,注重学生和老师的合作配合,学生感兴趣,老师有激情,课堂气氛容易被调动,更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2)以生为本,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段。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心理学研究调查发现,人一生中所获取的知识80%由视觉方式传导内化为自我知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3)根据教材课程内容有针对性陶冶学生性情,合适的史料进行合适的情感渗透,不生搬硬套去讲大道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认知自我,了解社会。同时要及时发现学生思想的变化,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走出思想误区,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这一课中,本节课的课程标准是了解人文精神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体现。从内容上来看,知识点不复杂,“反对神性,提倡人性;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现世幸福;反对愚昧,提倡科学”,但是如何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这种人文精神才是这场运动的精彩所在。教师首先做示范,以画家达芬奇的身份向大家介绍《蒙娜丽莎》,把《蒙娜丽莎》和中世纪的人物肖像画作对比,从侧脸到四分之三最美的脸;从身份的变化,从体态的变化,从表情的变化,学生可以非常直观感受到对这幅画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以往的“神秘的笑”而是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充满自信的新时代女性的形象。接下来交给学生接力,分别代表作家、雕塑家、建筑师来展现自己的作品。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在学生心目中就会形成一个个非常具体的例子,学生才可以真切感受到历史时期的人文精神是什么。

    2.2借助教材历史人物,润雨细无声的影响学生

    历史学科的特色就是有着丰富的人物素材,这些历史人物上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开展教学能够潜移默化的给予学生正面影响,升华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的深入钻研,挖掘出教材历史人物中的人文精神,借助历史人物,润雨细无声的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例如,在讲解高中历史必修一中的“鸦片战争”时,有意识弘扬中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爱国精神和无畏强权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意识到毒品的危害,从而能够坚决抵制毒品;在教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孔子与老子”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孔子与老子的人生经历和主要思想,加深学生对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理解,感悟“孝”“道”“礼”“仁”的人文思想,体会孔子与老子的智慧,充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3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打造人文精神培养环境

    枯燥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不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高中历史教师要遵循高中生心理发展规律,结合学生兴趣特征等实际情况,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体会历史的魅力,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打造人文精神培养的良好环境,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人文精神,加深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从而促进人文精神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渗透。选择合适的视频和自己制作视频都能把整个氛围营造起来。

    例如,在学习高中历史必修三“梨园春秋”的过程中,不一定要选择京剧,可以选择非常有情节性的黄梅戏“女驸马”选段,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的兴趣,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在浓厚的戏曲氛围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与学生一起探寻我国传统戏曲的发展演变道路,整理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过程,感受戏曲的艺术成就。再例如在必修三讲到现代艺术发展的时候,学生分组各拍摄了一段行为艺术小视频,在课堂上交流分享,幽默的视频,深刻的主题,例如饭堂的浪费、同学摔倒不扶起等等主题。

    2.4开展乡土情怀活动,深化人文教育效果

    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人文精神的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聚居在一起生活的一个个村落把散落的一个个家庭连成一片也凝聚成了该地方特有的习惯和风貌。家乡是我们成长的第一站,是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归宿,发掘自己家乡的文化,激发学生去认识自己的家长,热爱自己的家乡,回报自己的家乡,这是人文精神的种子结果的样子。在历史课堂中,我们善于利用合适的素材去拓展我们的乡土文化。例如在学习到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中,我们就引导学生去搜集资料探讨为什么湛江没有像其他城市一样在开放浪潮中快速发展起来?让学生明白其中的政治延革、本土的局限、军事的考虑等等多方面去了解一下自己的城市,并从中明白要发展该如何调整,作为一名湛江的市民该如何去支持等问题。再例如,在讲五四运动时,我们拓展讲到一些我们城市的优秀青年,像奥运冠军:劳丽斯、何冲等等,通过这些人物去激发学生深刻理解五四精神在今天的表现。再例如在讲到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时候,我们选取了我们湛江的爱国商人许爱周作为线索,去重走那段艰难的经商岁月,去看看许爱周先生对湛江大无畏的貢献。挖掘乡土文化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家乡情怀,是人文精神渗透的深化体现。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十分必要,能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健康发展。高中历史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探寻多样化人文精神渗透方式,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同时,开展人文教育,完善学生的品质和人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王占龙.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探讨[J].考试周刊,2018(93):146.

    [2] 张卫东.高中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培养之探究[J].情感读本,2018(20):111.

    [3] 闫秀洁.浅析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基础教育论坛,2018(17):45-46.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