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①
田悦,李松
[摘 要] 针对建筑工程技术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建筑行业岗位及就业分析,基于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人才培养的定位,以培养学生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执业能力为目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实践,旨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7-0090-02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类型,承担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技术进步的重要责任。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投资增加也促进工程建设服务的需求,我国在施工一线工作的人员中,高级专门人才比较少,技术能力较差,建筑行业职工队伍总体素质较低,很多岗位由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较低的农民工和其他非熟练工担任。
本课题结合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特色,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就业为导向,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可以不断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其教改成果做到为学生就业服务、为企业需求服务。
二、建筑行业职业岗位及就业分析
目前建筑行业职业单位主要由以下几类构成:(1)建设单位。(2)建筑施工企业。(3)工程咨询机构。(4)建筑设计机构。(5)社会职能机构。(6)工程监理机构。
建筑行业职业岗位主要由以下三类构成:(1)基层技术管理人员。主要有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材料员、造价员等,要求持证上岗。(2)中层管理人员。主要有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要求取得建造师执业资格的人员担任,学生在学校期间通过学习,可以具备一定的职业基本技能和专业理论,毕业后通过3~5年的工作锻炼,能够通过执业资格考试。(3)生产操作人员。主要有钢筋工、模板工、混凝土工、砌筑工、抹灰工、架子工、电工等工种。在建设行业一线操作人员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没有取得相應职业资格证书不得上岗。
从近几年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85%以上毕业生进入建筑施工企业,在单位中,学生主要从事如施工员、质检员、材料员等基层技术管理岗位工作。这就要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在于培养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执业能力的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岗位群。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措施
(一)改变教育思想观念,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依托,制定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和职业岗位,从市场需求出发,以就业为导向,根据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人才培养定位,制订了适合我校特点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使之符合市场需求。
岗位引导式人才培养模式
(二)课程体系优化整合,构建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以职业岗位群为基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课程设置按照专业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行动领域—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设置步骤,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核心能力为本位,工学结合,以职业岗位为着眼点,按训练项目划分课程的“技能层进,课证合一”的新课程体系。
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岗位技能、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主线,对课程体系进行全面优化和调整。既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又注重知识面和一般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更注重学生职业能力、职业技能和创业创新素质的培养。
理论与教学突出“必需够用,适当储备”的原则,更好地为能力培养服务,实践性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增强实践性教学项目,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注重建筑施工现场主要工作操作训练。综合能力必须通过建筑工程施工全系统训练,专业实践必须到施工现场顶岗训练。
进一步构建“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系统化。通过整合课程内容,突出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创建真实职业环境,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构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服务。
(三)着眼强化专项实践技能培养,重构与实施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以就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强化专项实践技能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大力推进实践课程改革,优化实践教学环节顺序,施行“3年实践教学不断线”课程体系,在增加实践课程学时量的同时,采取“点、线、面、体”多层次训练方案,形成由单一到综合、由相对独立到科学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培训工作,聘请工程实践人员对学生进行培训与指导。建立“双导师”“双评价”的实践模式,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是满足学生顶岗实习,为此,将采取如下措施:(1)发挥校企合作单位的作用,建立以上海建工(辽宁)建设有限公司等10家规模多样、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的校外实训基地,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加强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2)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重点是探索基地共建、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预就业顶岗实习等各种形式的合作模式。为此,将与企业一起共同制订定岗实训人才培养方案、定岗实训质量评价标准、实训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实训基地管理办法。
(3)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与企业建立牢固的人才供需关系,探索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身份互兼,与企业共同开发培训教材、学习包等,为进一步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探索经验。
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保证每位学生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四)健全完善课程评价方法和教学效果验证标准,设立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制定完善课程评价方法和教学效果验证标准,建立有利于学生实践素质培养的衡量指标,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大胆改革传统的考试模式,积极推行教考分离考试改革,是突出学生基本理论综合运用、加强工程实践训练和动手能力培养,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五)健全教师实践能力的考评体系
鼓励教师参加工程实践,进入企业与科研机构进行一段时间的工作或实践学习,提升专业教师的综合工程素养。在人才引进时注重工程实践背景和经历。
四、结论
通过改革与实践,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执业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缩短了在实际工作岗位的适应期,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也将促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将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建筑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发挥重大的作用,为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赵琼梅,左晓琴.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构成与评价[J].职业与教育,2017(10).
[2]李继明,蔡小玲.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4(5).
[3]沈存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关系的研究与实践[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4]魏婷.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研究[J].高教学刊,2017(12).
[5]胡建琴.基于施工过程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