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道扬林业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杨绍陇 周永萍
摘 要:通过对凌道扬有关著作的研读,分别就凌道扬林业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基本内涵和当代价值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概括和讨论。文章主要论点是:(1)凌道扬林业教育思想的产生,主要是受萌发于晚清时期的“科学救国”思潮的影响,同时,受到近代中国林业极端落后的现状的触发。(2)凌道扬的林业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主张振兴林业须先发展林业教育,主张“林学”与“农学”分立,主张林业专门学校教育和普通学校的林业课程教育相结合,主张发展森林讲演和媒体宣传等形式的社会林业教育。四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是:林业教育是振兴林业的基础,“林学”与“农学”分立是林学和林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学校教育是林业教育的主渠道,社会林业教育是学校林业教育的补充。(3)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凌道扬的林业教育思想,对于林业高校继续保持林学学科的特色发展,以及改进和完善林业和生态文明教育体制机制等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凌道扬;林业教育思想;当代价值
凌道扬系我国著名的林学家、林业教育家,中国近代林业的杰出开拓者,早年于美国耶鲁大学林科硕士毕业后,胸怀“森林救国”之志归国投身于振兴中国林业事业的伟大实践,先后担任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演讲协会森林讲演员、南京金陵大学林科教授、青岛大学教授、北京农专教授、國立中央大学森林系教授和政府部门林务官员,后任香港崇基学院院长等职,从事林业教育和林政管理三十余年,为中国近代林业的振兴和林业教育的发展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建立了不朽功绩。主要体现在:由他与裴义理、韩安共同倡议设立的中国植树节得以实行;发起创立中华森林会(后改为中国林学会)不断发扬光大;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份林学学术期刊《森林》;带头进行森林讲演,潜心致力于林业宣传和林业教育事业;发表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学术著作。他的林业和林业教育思想对我国近代林学和林业教育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林业科学和林业教育从民国初年开始兴起,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回顾历史,自当感念凌道扬等林学界的先辈前贤为我国林学和林业教育事业今日之发展奠定的重要基础。在纪念凌道扬诞辰130周年之际,笔者拟通过对凌道扬有关著作的研究,系统分析整理凌道扬林业教育思想,期望能为人们全面深入了解凌道扬及其林业教育思想的内涵与价值提供些许参考,以缅怀其功绩、弘扬其精神。
一、凌道扬林业教育思想产生之背景
事物的产生发展自有其原因和条件。凌道扬的林业教育思想也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仅就林业教育而言,笔者认为,中国近代的“科学救国”思潮和林业教育极端落后状况,这两大因素是促成凌道扬林业教育思想产生的重要条件。
(一)中国近代的“科学救国”思潮
中国科技曾在古代居于世界领先行列,但是,到了近代,中国却少有影响世界的重大科学发现、发明与创造。不少人都想弄清其中的原因,典型的就如“李约瑟之问”1。因此,国人对科技落后的反省是从近代才开始的,在此基础上,也就有了 “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
鸦片战争失败后,在“师夷长技以制夷”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洋务派发起自强运动,掀起了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热潮。甲午战争后,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感使更多有志之士投入爱国救亡运动,“科学救国”思想成为爱国知识分子的一种救国方案选择。维新思想家通过译书、办报等手段, 开展科学宣传活动。首先,翻译西方自然科学书籍。正如梁启超所说“译书为强国第一义”。1896年,上海创立了专门的出版机构——六先书局。该书局“专售格致、化学、天文舆地、医学、算学、声学、水学、光学、热学、气学、电学、兵学、矿学,一应新译新著洋务各国,无不搜集完备”2。其次, 创立学会, 推动科学知识的传播。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倡导和影响下, 诞生了中国最早一批自然科学学会, 如1896年成立了以发展农业科技为宗旨的上海农学会等。据统计, 这一时期在全国创立的自然科学学会有50多个。3第三,创办报刊, 促进科学宣传。维新思想家特地创办专门性科学类报刊, 如《格致新报》《知新报》等。《知新报》“专译泰西农学、矿学、工艺、格致等报, 而以政事之报辅之”4。维新思想家对科学的深入宣传, 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科学在救亡图存中的重大作用,较为明确的“科学救国”主张应运而生。1902年,严复提出“以科学为艺, 则西艺实西政之本”5 , 即“科学”是国家发展的根本。1905年,康有为提出“科学实为救国之第一事” 6被认为是“科学救国”思想正式诞生的标志。作为一种较为明确的科学救国思想, 康有为对科学内涵与科学重要性作了阐释, 他认为科学包含应用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即“政律之周备, 及科学中之化光、电重、天文、地理、算数、动植生物”;还提出了实现科学救国的具体途径, 主张将科学应用于实业,“炮舰农商之本,皆由工艺之精奇而生;而工艺之精奇,皆由实用科学,及专门学业为之”。此外,他还提出通过创办实业学校等方式提高国民的科学知识,以实现科学救国。1 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社会受到极大的震动, 遂使“科学救国”思想渐为世人所注意, 从而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作为身处于这种社会背景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凌道扬,科学救国的思潮不可能不对他产生深刻影响,以至于他所主张的“森林救国”论,应该与此不无关系。
(二)我国近代林业教育极端落后之状况
我国古代曾是一个重视爱护林木且森林政制完备的国家。2古书中关于爱林的思想早有记载,如《管子·立政篇》中提到的“山泽不救于火,草木不植成,国之贫也”。又如《礼记·月令》记载“孟春之月……禁止伐木;孟夏之月……无伐大树;季夏之月……树木方盛,乃命虞人入山行木,毋有斩伐;季秋之月,草木黄落,乃伐为薪炭;仲冬之月,日短至,则伐木取竹箭”。杨绍章等认为,在两千多年前就注意到了教人们伐木要按季节进行,已经不仅限于一般的技术问题,而是已含有科学意义。3
然而“秦汉以后,林政废弛,对于森林之设施,既无一定方针,又缺一贯之政策,国内之山泽,时而封禁,时而开放……封禁以供皇室之游乐,实足构成民怨;而开放一任民众之樵採,唯益恣其放肆而已……與夫人民缺乏爱林思想,有由来矣”4。尤其是近代以来,由于清政府腐朽的封建统治,除遭受国内战乱毁林外,还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遭受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林业资源的强取豪夺。在政治腐败、兵燹不断的政治环境下,林业和林业教育无从谈起。
直到鸦片战争特别是甲午战争后,随着国人对科技落后给国家带来的严重后果的反思,在维新派知识分子的触动下,清政府被迫实行教育改革——废科举兴学堂,开始仿照西方学科设置兴办各类新式学堂,其中就包括农林学校。这些农林学校中所含有的林学教育,应该算是我国最早设立的林学教育机构。由于国人深受大农业思想的长期影响,视林业仅为农业的组成部分,并没有设置专门的林业学堂。即便如此,直到1906年,高等农林学堂也仅有江西、山西、山东、河北、湖北等五所,高等学堂的农林师资主要由日籍教师担任。5
辛亥革命以后,我国林业和林业教育才得以兴起。继1914年北京农专和1915年南京金陵大学设林科开始,陆续在各地大学中也设立了林科。但此时学习林科的人数还是较少,如北京农专(后改为北京农业大学)1917年开始有林科毕业生,每年林科学生至多才20余人,到1927年十年间林科毕业生也仅203人。金陵大学从1919年开始有四年制毕业生,每年也最多才10余人。1可见,林业教育发展仍是比较缓慢。
与此对照鲜明的是,“自十八世纪以来,欧美各国,莫不锐意振兴林业及林业教育”2。德国是世界上最早设立林业教育专门机构的国家,于1763年创设了林务官学校。3在美国和加拿大,伯纳德·芬于1898 年在康乃尔大学创办纽约州立林学院,是美国第一个四年制的林学院。在创办纽约州立林学院之后,于1907 年他又创办了加拿大最老的林学院——多伦多大学林学院。4到20世纪初,欧美国家林业教育发展得相当成熟完备。我国还没有像西方各国那样得以设立专校,森林系设于农学院中,使得林学附属于农学,林学教育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成效,林业难以得到发展,“比之欧美锐意振兴大学林业教育,其相差奚若天壤”。5
作为辛亥革命以后留學归国并具有林科硕士教育背景的凌道扬,面对林业教育的落后之状况,从其自身专业优势和社会现实需要来说,倡导并推动林业教育也是实践其“森林救国”思想最好的切入点和工作突破口。
二、凌道扬关于发展林业教育的基本主张
所谓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或形成的观点及观念体系。换言之,思想也可理解为一套系统的观点、观念或主张。所以,此处所述凌道扬的林业教育思想,就是指凌道扬关于林业教育的一系列观点、看法和基本主张。通过对凌道扬有关著作的分析解读,笔者认为凌道扬的林业教育思想或基本主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发展林业教育是振兴林业的基础
第一,凌道扬认为,林业教育是振兴林业的基础。在他看来,只有提高国人们对林业的认识,方能使得国人重视林业。这一观点最初见于凌道扬1916年出版的《森林学大意》中,即:“教育为万事之母……欲使国人注重森林,必先使之知森林之利益,与夫造林之通识。”要达到让国人都“注重森林”“知森林之利益” 并具有“造林之通识”,教育自当指的是林业教育。第二,极力倡导发展林业教育,既为培养林业人才,又为普及国人的林学知识。正如他于1927年在《近年来中国林业教育之状况》中写道:“惟欲谋林业之振兴,首重林业人才之培养,人才不足,则振兴道末由。试观国内学校于林业教育素不讲求,民间之林业学识,殊属幼稚,夫以中国需要林业之急,而教育、人才两形缺乏,如此而言振兴,岂非却步求前乎?故提倡林业教育,培养人才,实为当今之要务。”1 之后,他于1928年在《建设全国林业意见书》中还进一步提出要普及林业教育,即“故今日欲振兴林业,必先普及林学教育”的建议。第三,他还认为,政府在提倡和普及林业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此,他重点列举了日本的经验:“日本开始提倡森林之时,人民多不知注意,嗣后日本政府有鉴于此,设立山林局,组织森林游行演讲队,四处劝导人民,此外复设森林专校,于是人民皆憬然于森林之利益及其种植法,未及二十年,其森林遂占世界中之一重要位置,可谓盛矣。”2
(二)林学与农学分立以推进林学发展
1916年,凌道扬在《森林学大意》通论中首先提出“林学者,专门之科学也”的主张。但是,“我国林政废弛之后,即无所谓林家,亦无所谓林学,古来虽不乏种植之方,然亦不过吉光片羽,散见于农书之附说而已”。《汉书·艺文志》详记九家源流,不闻列有林家,于此即可知中国之衰落之由矣。3
由于之前国人没有对林业特殊性的认识,作为研究林业的学科——林学就一直被包含于农学中。为此,凌道扬特意在《森林学大意》通论中点明了两者的联系与区别:“然而中国只知农业为要务,不是森林与农业同为立国之要素,同是取利于地,其区别不过出产与种植之法不同。……农产供人之饮食,林产供人之器用,同为人生之所需。”凌道扬明确提出林学与农学分立的思想,充分体现在他于1930年代表中华林学会向时任考试院院长戴传贤的致函中,其主要观点为:第一,作为立国之要素,林学和农学具有同样价值,但两者的经营对象不同,农学经营之对象在开发平原,林学的经营对象在开发山地。工作也各有不同,目的因之亦异。林学分立有利于激励培养林学人才。第二,林学与农学发展过程不同,任何科学都是由于世人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西方国家如德国林学的发展经验和“我国此前林业之不兴、正坐林学之不讲”的教训,说明林学分立十分重要。第三,基于当时一些大学已兴起的林科教育,为体现林学和农学的同等地位,有必要分立。第四,林学与农学既有技术之不同,林学为应用之科学,亦为专门职业。从养成职业人才的角度,也有分立的必要性。4
总体而言,凌道扬认为,林学和农学的分立有利于林学的发展。此前,为推进中国近代林学的发展,凌道扬便于1917年春牵头创立了中华森林学会,“本着集合同志共谋中国森林学术及事业之发达为宗旨”5,搭建了林学界早期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在经费短缺的情況下,还努力组织编辑出版了《森林》杂志。由此可见,这些努力都是为之后争取林学和农学的分立打下基础和创造条件。
(三)林校专门教育与普通学校普及教育并举
在凌道扬看来,林业教育事关国家建设和民生大计,发展林业教育既要满足培养林学专门人才的需要,同时还要向广大国人普及林业知识,增强国人森林意识。为此,他主张国家应设立林业专门学校,负责林业专门人才的培养,同时,普通学校(包括各级各类学校)也应附带开设有关林学课程教育。其主要体现在:
第一,设立森林专校。凌道扬1916年在《森林学大意》中指出:“中国今后之主持教育者,宜设森林专校。”他还在1931年发表的《大学森林教育方针之商榷》一文中,就我国设立森林学校的分布提出了 “中国森林学校,宜分南部北部中部,就地设立”的设想。1这应是我国近代林业史上关于独立设置林业院校较早的主张,与林学和农学分立具有同样的划时代的意义。
第二,同时注重普通学校的林业教育。他首先列举了国外的做法,如“泰西各国教育,皆注重森林学科,除设专门学校外,并于普通学校,附带教授。”参照国外的经验,进而提出了除森林专门学校教育外,“于各等学校之课程,增补森林学一门,使学子能知森林与国家之富强,人民之生计、地方之安宁、社会之经济、日用之取给,如何重大,且教授地理时,必须详解森林与地理若何关系,土质何以瘦,河流何以泛滥,何以堤防,山岳何以崩颓,何以保护,沙漠何以成、何以免,风景何以荒凉、何以美观,气候何以严寒,何以温暖,何以酷热、何以清凉,空气何以新鲜、何以污浊,何以不愁水旱,得扫除从前之种种苦痛……于是既有专门之人才主办,复有全体国民协助,则此事当可以日臻发达”2。
第三,强调学校林业教育要适应国情。凌道扬在《大学森林教育方针之商榷》一文中指出:“我国森林教育既如上云种种原因,不能骤至欧美之设备完善,但又未便因陋就简,敷衍从事,使林业前途永无发展改进之可能,是必宜有适合国情及实际上恰得适用之课程,以授学生,俾得收实益之效,所谓适用课程必须具有下列条件:课目简单切实;不骛高深之学理;根据中国现在林务状况。”3
(四)森林讲演与媒体宣传结合以推进社会林业教育
凌道扬认为,振兴林业“不特需政府之极端提倡,尤须国民之群策群力,欲使国人努力进行”4。要使国民之群策群力,仅仅依靠学校林业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推广通俗之森林教育”。5他的“通俗之森林教育”主要包括“森林讲演”和“森林杂志及新闻”两方面。1两者结合是推进森林通俗教育——社会林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第一,凌道扬认为森林讲演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在凌道扬看来,“森林讲演,亦为森林教育之一种,且可以补助学校教育之不及,促进学校教育之发达”2。他还认为森林演讲是向民众灌输林业科学知识,提高国人对森林重要性认识的一种有效途径。他认为“讲演为直接灌输知识,鼓励人心之利器,中外各国,政府与社会,凡一事业之设施,莫不假讲演为起点,惟讲演而用各种仪器、图表、模型,一面阐述其理论,一面证以事实,使听者之耳目,双方同时接受,既易了解,又能经久不忘”3。这也许正是凌道扬回国后首先选择从事森林讲演员的出发点,也是他通过一年多在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天津等实地进行森林演讲后的深切体会。对于凌道扬森林演讲的盛况,很多报刊、杂志对此都有相关的记载。据《申报》记载,凌道扬在安徽演讲时,“在省城开讲演会三日,每日讲演二次,计三日中听讲者有三千六百余人”4。不仅是国内,就连国外杂志,如《美国林业》杂志也曾刊有凌道扬的森林演讲文,并且附有他在展厅演讲时的照片。5林学家叶培忠早年选择学林就是受凌道扬森林讲演影响的典型事例。叶培忠是因为在中学读书时,受到凌道扬关于《森林与水旱灾害的关系》演讲的启发,放弃了保送之江大学的机会,立志学习林科的。6
第二,凌道扬认为发行报纸杂志,也是宣传林业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森林学大意》中,他指出:“杂志及新闻,为通俗教育之中坚,中国森林荒废之原因,国民通常披阅之书籍报章,几绝无森林二字,以故不知森林为何物,况一国事业之兴废,全在上流社会之向背,上流社会之心理,又必赖文字为转移。”7创办刊物既是以学术交流为目的,同时,通过向社会发行也具有社会宣传的功能。因此,在凌道扬倡导的中华森林会成立后,就着力组织出版林学界自己的刊物。经过不懈努力,到1921年,中华森林会自己的刊物《森林》(季刊)杂志终于面世。但是,由于经费困难、军阀混战、政局动荡,《森林》杂志在1922年9月出版到第2卷第3期后被迫停刊。自1921年3月创刊到被迫停刊,《森林》在一年零九个月时间里共出版了7期。8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凌道扬等人于1928年发起重建学会,中华森林会才又恢复活动,并改称为“中华林学会”。1929年又出版《林学》杂志,但是受国家内忧外患形势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林学》杂志从创刊至1944年停刊,共出版11期。9《森林》杂志与《林学》杂志虽然存在时间短,出版期数少,但是它们为老一辈的林学家发表著述提供了平台,在向社会宣传森林和林业作用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1
此外,凌道扬还明确提出了推广通俗之森林教育的主体。他在《近年来林业教育之状况》中指出:“由高级森林教育之机关及森林学术之团体,举行种种之森林讲演,并发刊各种书报,以普及林业思想。” 2
事实上,凌道扬所强调的森林通俗教育是一种带有宣传性质的社会教育,且在当时的条件下,“森林讲演”和“发刊各种书报”已经是除了学校教育以外所能运用的宣传手段和途径。
总体来说,凌道扬的林业教育思想的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并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第一,倡导和发展林业教育是振兴林业的基础,是对林业教育在振兴林业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提倡发展林学和林业教育的依据和出发点;第二,主张林学与农学分立,是推进林学和林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学科的分化是学科发展的需要,林学与农学的分立,有助于增强各自学术活动的独立性、自主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林学队伍的壮大和林学内容的充实发展,为林业教育提供师资和教材条件;第三,主张林校专门教育与普通学校普及教育并举,强调在林业教育的所有路径中学校教育是主渠道;第四,强调推广森林通俗教育即森林讲演与媒体宣传,它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同时也是推进林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林业教育和社会林业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但学校林业教育和社会林业教育(即森林通俗教育)都必须以对林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为基础,以林学分立和发展为条件。
三、凌道扬林业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笔者通过对我国近代林学家关于林业教育的有关著作的分析发现,凌道扬应是较早的提出发展中国林业教育观点的学者。1916年他在《森林学大意》“森林实施方法之建议”部分,最早提出发展林业教育的有关主张,之后在其1918年的《森林要览》、1928年的《全国林业建设意见书》、1931年的《大学森林教育方针之商榷》等文献中的一些论述,都是对林业教育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凌道扬的林业教育思想是我国近代社会历史背景下的特殊产物,契合了当时的社会需要,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林学和林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启蒙作用,并在后来的林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步得到体现,如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不少大学纷纷设立森林系,就体现了凌道扬林学与农学分立的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南京和东北三所林学院的建立,实现了凌道扬当年提出设立森林专门学校的愿望,等等。
从凌道扬林业教育思想的初步产生,到一百余年后的今天,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好形势下,居于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地位的林业教育的重要性更加突显。林业教育要更好地服务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有新的发展。其中,凌道扬等林学界先驱的某些思想对于指导当今林业教育发展仍具有现实价值。
(一)凌道扬关于“林学与农学的分立”思想的现实意义
前些年在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曾出现过有意淡化林学的现象,如林业大学中曾将原有“林学院”改名“资源环境学院”,强化非林学科和弱化林学。另外,近些年又出现关于学科融合发展的观点,过分注重学科融合,可能会使林学失去应有的特色。在此背景下,需要慎重处理好“学科分化”与“学科融合”的关系,既要做到通过融合促进林学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又要注意保持林学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二)凌道扬关于普及普通学校林业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凌道扬在提倡林业专门学校教育的同时,也提出各级各类普通学校要通过开设林业课程等形式,开展林业通识教育。从现实来看,今天的林业教育已延伸到了生态文明教育的更大范围。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赖于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包括森林保护意识)的提高,学校教育作为教育主渠道,需要发挥引导作用。但目前除了林业等行业高校和一些中小学以外,其他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尚不普遍,有待探索建立起有效的机制,促进普通学校林业和生态文明教育的普及化。
(三)凌道扬关于“森林通俗教育”即林业宣传思想的现实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人民生存发展大计,需要全社会的群策群力、积极行动。国民生态环境意识和素质的整体提升,主要依靠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学校教育仅局限于在校学生,而社会大众思想的与时俱进还需借助于凌道扬所谓的“讲演”(即专家和政府工作人員宣讲)和社会媒体的广泛宣传,两者仍是当今进行林业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不同的是,在社会媒体渠道方面,今天的媒体已经不只是当年的报刊了,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方式和手段都远较凌道扬所处时代发达,林业宣传的内容也更为丰富。但是,宣传林业和生态理念、提高国人的林业生态意识与凌道扬“推广森林通俗教育”的愿望仍然是一致的。
四、结语
笔者以凌道扬生前发表的有关著作为素材,对其林业教育思想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分析了其林业教育思想中主要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结论是:第一,凌道扬的林业教育思想是在中国近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特别是受“科学救国”思潮的影响和对中国林业教育极端落后状况的审视之下产生的。第二,凌道扬林业教育思想包括:主张振兴林业必须发展林业教育;主张林学与农学分立,积极发展林学;注重设立林业专门学校,实施林业专校教育与普通学校普及教育相结合的学校林业教育;主张推广森林讲演与社会媒体相结合的林业宣传教育。第三,凌道扬的林业教育思想对我国近代林业和林业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发挥了启蒙作用,在当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其中林学与农学分立、在各类学校中普及林业教育和注重林业宣传的思想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责任编辑 古东)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