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整合

    宋德民

    一、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解

    教育是较早接触信息技术的领域之一,比如信息技术学科的出现、课程的设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但是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却不明显,对教育的正能量没有突显。某种程度上来说,信息技术似乎成了绝非必不可少的因素,更谈不上对教育发展产生重要的革命性影响。几乎70%以上的教师都参加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例如计算机操作、软件应用、课件制作等,但是培训的最终结果并不理想。而手机也是信息技术终端,人们接受它之前并没有接受过培训,功能开发的都很全面,能够用到十分熟练的程度,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教师没有真正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所带来的真正价值,因而导致一段时期以来大家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迷惑于茫然。

    何克抗教授提出: 以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只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最多也只是同时从改变“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二、网络环境下“三段式”教与学

    “三段式”教与学是把教与学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部分,课前、课上和课后。如果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划分,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反思,学生的自主学习(预习)、课堂学习、知识拓展与延伸,因此把它称作网络环境下“三段式”教与学(下面简称“三段式”)。

    调查数据显示乡镇以上学校,小学三——六年级的学生有上网经历的占40-60%(随着年级的增长比例加大),初中占85-90%。这些数据来自几所学校,也许不具有代表性,但也说明一半以上中小学生是会上网的。但是遗憾的是上网的学生几乎100%不是为学习,所以现在有个现象:家长一听到学生上网,坚决反对。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我们对网络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学生缺少教师正确的引领,二是学习软件的设计界面不友好,兴趣点偏低等,导致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所作所为与学习没有任何关联。因此,如果教师在这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上网,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有效地利用网络实现自主学习和知识的巩固将是一件很轻松的事。

    有些学校的教师、学生都建有自己的博客或QQ空间,其实利用好了,就是一个很好的网络学习空间。现在的问题在于不是大家不会用,而是没有把它和我们的教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没有真正把它当做实施教育教学的有效载体。也有部分教师和学生尝试着,在博客里写一些教学反思,学习体会,试着用自己博客进行教学,但仅仅是某一专题,没有形成常态化,不成系列。但是这种做法很好,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很有帮助。博客或QQ空间这一类网络工具所面对的是所有人群、具有开放性、随意性强、个性化,非实名制等特点;而网络学习空间更具针对性(学生、教师、家长等),实名登录,在同一平台下,格式基本相似,内容主要以教育教学为主,师生之间互访简单快捷等。我省全力打造的“龙学网”,既可以为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的广大师生搭建一个全天候的学习平台,同时也为师生注册自己的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来体现这一点,我们是否做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真正得到发挥?答案是“NO”。我相信大家都会有共同的感受,就是不管是教材改革还是课程改革,到头来都只是一种形式,教学结构、模式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只是环境、方式方法的改变,因此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三段式”恰恰解决了这些问题,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1.“三段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三段式”对学生而言,“课前”就是学生通过预习教师网络平台上传的“导学案”,预习新知、自主学习; “课上”就是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就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并利用网络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借助网络环境实现在课外的有效时间内,既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又能完成同学之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多数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导致学生围绕教师讲的内容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受到局限,进而不会学习。“三段式”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把更多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2.“三段式”有效发挥教师主导地位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课程标准对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地位的界定。对于教师来说,“三段式”就是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

    (1)教学设计

    “三段式”对教师教学设计的要求更多,设计的过程要考虑学生、技术、知识内容等因素。多数教师对教学设计的理念理解片面,认为教学设计的过程只是一种形式,忽视了课前准备的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常规的网络通讯工具,比如QQ、网络学习空间,这些学生易于接受,耳熟能详的网络工具,将课前预习的要求、教学设计、重点难点、教学资源、知识拓展等内容上传到平台上,方便学生预习,让学生学会如何预习和自主学习,对于课堂教学效果很有帮助。

    (2)課堂教学

    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来看,很大部分教师仅仅是停留在课堂教学层面上(这里指的是在教学中应用的教师,没用的就更谈不上了),而且基本都是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环节上的应用,还有些设备先进的学校试图尝试利用多功能教室完成课堂教学过程,也只是形式的改变,教学效果并不显著,因此以夭折而告终。

    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认识与理解多数教师仍是停留在公开课、赛讲课、教研等活动中。要想让所有教师在教学中都能正确理解和使用,确实还需要大量的工作要做。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具前瞻性,尤其是理念更要适度超前。

    “三段式”所呈现的课堂教学:课堂上学每个学生都呈现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在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师只作为参与者和指导者,真正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使三维目标的达成会很轻松。

    (3)课后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学生学习体会、知识巩固与拓展延伸,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师生可以互评,进行交流沟通。

    3.网络环境为“三段式”提供保障

    没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作支撑,“三段式”将无法完美实现。无论是课前、课上,还是课后,良好的网络运行环境是实施“三段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保障网络的安全快捷至关重要。

    “三段式”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之一,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构建出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其中有些内容是教师正在做的,而有些需要经过教师理念的转变很快就能够实现的,所以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只要拥有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经验,“三段式”是不难实现的。一种新技术的诞生听到的不可能都是赞美声,同样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构建也需要一些的勇气和坚持不懈地努力,所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还要靠广大教师的不断努力和摸索,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融合”新模式。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