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首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近期,市委书记蔡奇在基层调研时指出,浅山区是反映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晴雨表。要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让浅山区建设成为首都城市建设发展的第一道生态屏障。统筹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首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以城镇化为背景,是充分考慮城乡之间互动过程中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实际,谋求生产、生活中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农村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生产力发展潜力与生产关系适时调整相协调的农村文明形态。农村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升级、农民转型的行动指南,是引领农村迈向新时代的前进动力,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其既是农村改革的理论武器,又是农村建设的实践路径,还是农村发展的奋斗目标,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双赢、鸟语花香与田园风光协调共生”的农村发展新图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聚焦农村器物、农村制度、农民行为、农民观念四大领域,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各环节与全过程,以整体视角谋求城镇与乡村相协调、发展与保护相协调、生态—环境—资源相协调基础上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总协调。
首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探究首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需要突破农村环境污染的限制,全面考虑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既要考虑农村环境污染,又要考虑农村生态系统破坏,还要考虑农村自然资源约束,以及三者之间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协调关系。当前,首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自然资源滥用与浪费问题、人居环境污染与整治问题、生态系统超载与退化问题、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四类问题。由于农村生态系统内部的关联性使得某一种行为可能同时导致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比如过度放牧行为既导致自然资源领域的水土流失又导致乡村生态系统承载力的下降。因此,农村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决定四类问题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严格界定。
辨析首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一,传统农村生态系统承载能力难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相伴生的废弃物,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受到冲击。第二,随着全社会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农村消费水平与消费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出现盲目消费和过度消费倾向,导致过度包装等资源浪费行为大行其道,在消费中重量不重质。第三,受到传统城乡二元体制的束缚,农村生态环境资源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企业等经营主体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动力不强。第四,工业文明以来城市发展理念深深影响着农村发展路径,农村地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往往忽视传统生态理念的传承。
首都农村建设进程中在制度、器物、行为、观念方面存在的不匹配、不协调,是导致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回顾改革开放40年首都农村发展历程,一方面,日渐多元化的农村劳动者和不断丰富的农业生产资料相结合,形成前所未有的改造自然的强大能力;另一方面,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环节中,农村劳动者的角色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工业文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弃置”逻辑驱使下发生深刻变革。首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破难解缚的关键是变革生产与生活中形成的人与自然关系。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首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首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理论层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凝聚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为首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思想引领。在实践层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发展中面临的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现实难题,致力于破解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农村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致力于构建城乡之间的互动关系,既不是在城镇化发展中以城市取代农村,也不是按照城市标准建设农村,而是注重对农村的保护与传承,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蔡奇书记强调,要守住传统村落这一不可再生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把传统村落建成美丽乡村的亮点和市民休闲的首选之地。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首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农村建设注入持续发展的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围绕农村脱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热点问题,政府相继出台有关政策予以支持。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需要调动各方资源,就首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展开专题研究,出台完善相关政策,调动多元化主体的参与积极性,积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能,助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努力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携手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双赢的新时代。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首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在人居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等领域协调发展中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随着首都农村各项改革事业的进一步推进,人口、土地红利逐步得到释放,农村各项事业取得积极进展。但是,农村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差距十分明显。首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而且需要统筹与农村生产、生活相关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提高村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从而带动提升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与质量。
以农村聚落体为载体推进首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聚落体的内涵与外延。农村聚落体,由一定数量的村庄组成,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为核心,是“三农”发展的载体。农村聚落体的内部要素,主要包括集镇、中心村、基层村等地理单元,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农村等村庄类型,本土农民、流入农民等农业生产经营者,大农业、小农业等农业生产方式,土地、资本等农业生产资料。农村聚落体的外部要素,主要包括与建制镇以及城市之间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的双向流动,例如资金、技术、管理等。农村发展由粗放型阶段迈向集约型发展阶段进程中,在大农业生产模式与流入农民成为生产经营主体双重作用下,农村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条件均产生新变化。为了应对本土农民向城镇转移导致的村庄空心化、减少大农业生产方式对于农村传统文化的同化与异化、保留农村的乡土文化气质、在现代化发展模式中提升农村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以区别于建制镇、城中村等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村庄集合体—农村聚落体就应运而生了。
农村聚落体的发展模式。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随着城乡之间各种要素的双向自由流动,农村聚落体内外各种要素相应形成稳定的耦合发展机理。符合一定条件的集镇或中心村發展成为建制镇,实现“农村变城市”。这部分就地城镇化的建制镇,反过来为农村地区提供公共服务,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不符合建制镇条件的集镇、中心村、基层村等农村地区,通过发挥各自地域特色进行集群发展,构建农村聚落体。实践中,城镇化进程中处于松散型阶段向集约型阶段转型期的农村,除了“撤村并点”升格成为建制镇这一条路径之外,还可以通过村庄就近组团发展成为农村聚落体,寻求优势互补、特色发展之路。
深刻理解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要求。城市以其完善的基础设施与便捷的公共服务,发挥着吸纳人口就业的集聚功能,为越来越多的人口提供生产、生活的栖息地。长远来看,城市与农村发挥的功能各异,两种土地利用形态还将长期并存。城镇化发展需要加快建设具有乡土特色、非工业化逻辑、农业生产功能完善的农村聚落体,实现农村聚落体内部、农村聚落体之间、农村聚落体与建制城镇之间的协调发展。统筹城镇化与农村差异化的农村聚落体发展模式,需要立足农村发展实际,坚持“村落在发展中保留,文化在保留中发展”。这才是对城镇化发展的全面理解,是对农村未来发展的长远谋划。
农村聚落体是传承乡土特质、乡土文化、乡土生态的载体,是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村落新形态。农村聚落体建设不是简单的“合村并点”,而是不同类型村庄的有机整合,实现村落集群式组团发展。以集镇、村庄不同组合方式下的生态、环境、资源优势,激发村落发展内生动能,既挑战工业文明逻辑下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又以生态文明视野下人与自然和谐双赢的高站位,引领美丽乡村建设。
以农村聚落体为载体推进首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首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意识,注重对乡村传统生态思想的保留与传承,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不断丰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综合考虑首都农村发展水平、村庄地理位置、乡村历史文化等内部因素,统筹城乡融合、产业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外部因素,科学编制首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明确具体建设的实施方案、目标要求、责任主体、重点任务、建设周期、资金筹措等,确保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实施的严肃性与长效性。农村聚落体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首都农村发展态势。以农村聚落体为载体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要坚持久久为功,“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根据不同区域的村庄发展实际,充分考虑村庄的自然资源、文化古迹、历史传统与产业发展等要素,科学划分村庄类型,构建独具特色的农村聚落体,分类施策。依托不同类型农村聚落体构建各具特色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避免出现盲目“一刀切”现象。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13JBG003研究成果,执笔人刘志博系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责任编辑 / 高 斌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