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崔畅 赵强
[摘 要]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是高等学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立完善的提高大学生基础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工程实际应用能力、创业和职业规划能力的创新培养体系,将创新教育与各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开展。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思路和措施包括创新平台、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激励机制和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建设。这些研究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电子信息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9-0056-02
一、引言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是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石化行业发展的趋势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总体要求,确立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的重要地位。因此,将学生纳入科研工作环境之中,培养其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的意识,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外,为了实现培养创新人才这一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美国大学尤其是著名大学十分重视科研在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纷纷推出“本科生科研机会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y Program,UROP),并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鼓励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
在国内,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非重点高校没有把大学生科研活动列入教育发展计划,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的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较低。学校缺乏相应的引导机制和激励政策,导致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延续性较差。从更宏观的时代背景来讲,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符合我国更加有效地与其他国家进行良性竞争与深度合作的需要。
二、体系建设内容与目标
以“启迪思维、个性发展、过程培养、自主管理”的教学理念,以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建立学科交叉的创新教育体系为目标,重点建设各类创新基地的软硬件环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训练体系、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具体内容包括:
(一)搭建覆盖面更广的创新实践平台
根据学校的学科专业分布情况,在原有电子技术创新实践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与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进一步拓展创新实验室的功能,成立覆盖自动化、电气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等各个专业的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完善的创新、科研实践基地。
(二)提高创新教育指导能力
加强兼备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背景、科研经历和一定的创新经验的教师的培养。邀请具有科研项目和科研经验的教师组成科技创新指导团队,将教师的科研活动融入日常教学和各类学生创新活动中去,对选拔出来的学生开设研究型课程。将具有科研经验的硕士研究生引入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学生自主管理科技活动群,逐步形成教师引导、研究生指导、高年级帮带低年级学生的创新活动模式。
(三)广泛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依托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和电子技术创新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创新实践、科技竞赛、科学研究、创意创业等活动,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学习和科学研究活动,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平台和资源,同时为学生创新成果的发明、发表、出版、推广应用提供支持和帮助。建立科技创新活动群,招收信控学院、实验学院、计通学院和机械学院相关专业学生参加电子技术、智能车、机器人科技活动群,逐步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四)建立开放活跃的创新管理机制
完善教师和学生激励政策、基地运行管理制度和营造开放的氛围,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构建全开放自主管理的基地文化,创新基地面向所有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全面开放,学生经考核选拔后进入创新基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建立健全学生自主管理规章制度,使学生真正成为创新实验室的主人,注重人文环境建设,以宽松的氛围营造激发创意创新潜能。
基地同时为宣传创新理念、指导创新学习和实践、交流创新经验开辟了宽广的立体空间,为创新教育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平台。
(五)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环境
以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为主线,建立校企联合共建机制,引导企业从设备、技术、资金、人员培训等方面参与创新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和实践指导,如大学生创新竞赛的指导和冠名、创新实践类项目的指导等。建设一批联系紧密、容纳学生人数较多的校外创新实践教育基地,承担创新项目的孵化。
三、体系建设探索
(一)创新平台建设
要加强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平台建设。基地根据各实验室情况积极筹措资金引进设备,扩大面积,整合资源,改进拓展现有的3个创新项目实验室,增加嵌入式、EDA和飞行器创新项目实验室,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深入建设各实验室集中管理平台。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进一步开拓和发展校企合作空间。继续完善一套包括项目申报、竞赛组织、企业合作、鼓励政策、教师聘任与考核在内的基地管理制度,改进和优化网络管理平台。形成完善的创新信息化平台,使创新教学资源实现电子化,项目申报和竞赛组织实现网络化,基地管理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引入增强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灵活性,有效提高了教学和管理效果。
(二)师资队伍建设
将新引进的部分博士在工作的第一年安排到创新实践基地坐班,利用他们的前沿技术和理论充实创新教育活动。选派青年教师到211、985高校进修学习创新新理念、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法;选派教师到企业参与项目,参加企业实践。通过人才引进和自身建设,建成了一支教育理念先进、队伍结构合理、创新意识强、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的创新教学团队。
(三)课程体系建设
在学生日常培养计划的基础上,采用讲座、报告、公共选修课、开放实验、校级竞赛等形式开展各类创新课程。始终强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考察,突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实现对学生在理论、实践、表达、竞争、交流和创新等方面综合能力的训练。依托校企共建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强化创新能力,增加科研和工程应用转化实验项目,吸纳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形成多级化、全面的竞赛和创新项目实施体系。
(四)激励机制建设
建立创新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师学生激励制度。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自主学分,规定了学生必须完成的大学生创新任务。将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中,学校出台文件对在创新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予以证书和奖金奖励,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竞赛获奖、发表论文专利等创新成果直接纳入学生各类评奖评优、就业推荐中去。制定教师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教学工作量计算和奖励办法,将指导发表论文,参加竞赛、大创项目等各项工作作为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的条件;对于在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颁发证书和奖金。创新基地通过制定的激励制度充分调动了学生和教师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常态化、广泛化的教学环节。
(五)校企合作建设
进一步融合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等资源,扩展校内创新平台。形成良好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依托校企各方优势,共同搭建创新实验室,共同开发、指导创新实践项目,为基地提供了优良的企业创新环境,促进了教师能力提升、学生就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辐射效果和社会效益。目前已经建立4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和3个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并选派优秀学生参加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
四、结论
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要求。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立完善的提高大学生基础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工程实际应用能力、创业和职业规划能力的创新培养体系,将创新教育与各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开展,这将对学校本科教学的建设起到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罗遐.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155-157.
[2] 高翔.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方式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1(1):74-75.
[3] 周毅钧,王传礼,伍广,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大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48):61-62.
[4] 黄政武,廖波.试论大学生创新意识及科研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2015(2):4-5.
[5] 许宝杰.强化意识 完善体系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24)4:1-3.
[6] 尹仕,肖看,王贞炎.全开放的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183-185.
[责任编辑:钟 岚]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