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木叶”
熊 伟
【摘要】本文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对林庚的《说“木叶”》一文中的细节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与不同意见。
【关键词】散文阅读 文本解读 语文教学
品读完林庚老先生的《说“木叶”》,深感老人家功底深厚、体情察物细致入微。
但是作为一个奉节(古称夔州)人,对杜甫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切身感受,或许又是林老先生不曾亲身经历过的。
秋天,当夔门两岸的红叶铺染山峦的时候,也是夔州大地一年之中最为俊朗的时节,秋水长天引领着人们去登高眺远。无数次的登高经历让我多次置身“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冷瑟,感受“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宏阔。
林老先生在文章中分析说杜甫笔下的“落木”以木代叶,“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我觉得这个分析是不够妥帖的。既有“无边”之说又怎么能洗净绵密之意?真正的场景是这样的:很多很多的枯叶在强劲的秋风中漫天飞舞,犹如下着无尽绵密的枯叶雨,叶子在在空中旋转飘忽,它们不会很快很实沉地掉在地上,它们要在风中完成挣扎般的飘飞,因而它们是被迫离开枝头,而又频频顾盼枝头,仿佛要重回枝头的集体飘飞的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落叶过于疏落,观察者就无法形成无边落木的感受。
说到这儿,我们不妨看一看长江三峡第一峡——瞿塘峡——两岸的山势:壁立直上,形若斧削。这样的山是不生长高大乔木的,尽管如此,那些蓬勃生长的低矮灌木每到秋日时节却可以凭借山势像高大的树木一样纷纷扬扬地落叶,这一点是久居平原的人们很难想象的。
还有,这些飘零的叶子除了林老先生概括的两个艺术特点(一:单纯、空阔,含有落叶的因素,用在秋景中。二:具有暗示性,暗示着树干和微黄而干燥的树叶颜色,属于疏朗的清秋季节。)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被忽略了,我想补充一个特点:这些叶子的外形应该是细小的。峡中灌木,因其植根于薄土,叶子无一例外都很小,,就是那些稍大的红叶也仅七八岁的小孩的巴掌大小,但是红叶在秋天成为一景,驻足枝头不肯离去,因而此时此刻随风飘零的就只有那些小型的、微黄的、枯干的叶子了,很难想象大如双掌的梧桐叶,甚而至于大如巨扇的芭蕉叶会让人产生飘零的感觉。
以上浅见,源于课后的一点思考和亲身感受,难以引经据典,希望不至于贻笑大方。
★作者简介:熊伟,重庆市奉节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