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子专业实训课程文化对接工业文化的探究与实践
潘振芳
摘 要:“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的新课程在呼唤着新的学校文化和学校精神的建构,建设与工业文化对接的实训课程教学体系,形成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实训课程文化,是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职责所在,众望所托。
关键词:工业文化; 实训课程文化; 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8.5?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5-125-001
一、教学现状
近年来,通过带学生下厂实习,调研部分企业现状、发展规划以及用工状况,笔者发现,中职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缺乏有效、实质的沟通与交流。笔者以为,其“短板”在于学校不善于同企业对接,实训课程文化建设自我封闭,没有真正与工业文化对接。在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时代特征的现实背景下,实训课程文化建设怎样适应就业的要求,如何与工业文化零距离对接,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通过随堂观察本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部分课程常态教学现场学生表现,如电子测量课上,组长熟练,而组员盲从者居多;测试过程中的问题,不能自行解决;提前完成测试的同学偷偷把玩手机,对仪器仪表使用实训淡漠、被动,不感兴趣,较怠惰。单片机/PLC技术应用课里,认真地编程,却滞于照搬;可以模仿操作,但浅尝辄止,对纵伸性专业技能的实训力不从心,不够专注。电子装配工艺课中,按部就班地完成阶段性任务,不乏照搬者;可以按规范装配,但调整时手足无措,须教师辅导;等待老师辅导过程中,蹿到其他组围观……笔者发现,中职生认同学校现有的实训课程教学,思维活跃,爱动手做,渴望成功。
二、教学实践
那么,对接工业文化的中职电子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能否成为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的有效推手呢?笔者取电子技术应用专业15电子3+3(1)班作为实验样本,通过校企互动交流教学内容,遴选典型项目展开实践,教学中模拟了实际工程中单片机产品设计、制作与开发过程,知识点分解成为工作目标。例如整合项目任务,选择“广告灯控制电路设计与制作”,由C程序设计到软件仿真、电路组装、软硬件联调,最后定型。将知识点分解到工作过程,引导小组研讨交流,对个性问题加以辅导、共性问题予以强化;同时,设计学案、工作页导学,让理实用一体。这样融入工业文化,对接工作过程,让实训教学更具直观性、目的性、可测性,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整体教学效果与教学设计思想基本一致。
三、教学效果
1.初步形成“厚德、乐思、强技”实训课程文化特色
笔者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探讨,整合并开发了系列实训项目,每个实训项目不仅考核学生知识技能的应用,更考察学生的态度、情感、责任、合作、创新等软指标。经过两年实验,学生逐步融入企业化的情境中,养成了注重细节等良好的习惯。呈现整洁的工作场所、井然的学习秩序,真正意识到作品工艺对调试直至成品的重要性,体会到行为的责任感,真正树立了工作价值观。2018年笔者参与指导的学生先后参加省市级创新大赛分获佳绩。
2.初步形成工程工作模式
实训教学过程模拟了产品设计、制作与开发的工作流程,学生初步形成“咨讯-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工程工作模式,师生配合默契,教学过程轻松流畅。由创设情境、任务驱动,学案、导学,让信息流程缩短,自主体验、合作探究意识增强,自主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评价方面,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活动期间,自评、师评、互评交融进行赏识性评价,以学习反思及任务评价表展开成果性评价,两相结合,形成自赏、互赏与他赏的评价氛围,让学生增强自信,体现了较好的职业素养。
四、反思
任何一种文化,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都可以包容其中。教学实践表明,通过校企互动交流教学内容及活动设计等对接工业文化生成的实训课程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并逐步内化而促成学生外显良好的职业素养。优秀的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丰富了实训课程文化建设,真正让校企文化融合“形散而神不散”,教学效果显示出两种文化相通、相同之处以及文化融合的积极价值。
建构性是通过对本体的重新诠释而塑造并再现自身的特性,是实用且与情感及艺术协调一致的行为。实践表明,与工业文化对接的实训课程文化的建构性,是通过教师搭建的系统化活动平台,激发中职生个体对文化的自主认同、内化并自主建构形成的新的认知体系。学生在对接工业文化的实训课程文化主体环境中学习、活动,每天耳濡目染,自身的内在需求通过外在的行为要求逐步内化,职业素养亦自然、由内而外地形成。
然而,实训课程文化与工业文化对接的长效机制和策略有待深入研究;如何使学校实训课程文化与工业文化在深层次上进行融合,尤其是精神文化等“软”资源如何实现共享;如何使学校实训课程文化与工业文化融合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无缝对接等,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实践。研究亦进一步表明,学校实训基地文化建设除了提升“物质”的品位外,更应重视“精神”的品位,更应关注“个体”的塑造。
参考文献:
[1]代景民.企业文化和职高校园文化对接的思考,《职业技术教育通讯》,2008年第1期
[2]江燕等.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异同[J]文教资料,2010(1):76
[3]黎加厚.关于思维导图的对话,《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第8期
[4]刘志刚.中职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融合企业文化的探索[J]华章,2012(17):244
[5]施良方.《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68-190
[6]王吉鹏.《企业文化的39个细节》,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
[7]隗洪祥等.職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与融合的路径选择[J]中国成人教育,2012(7):99
[8]杨芳.基于制度创新的学生社团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5,(9)
[9]余祖光.把先进工业文化引进职业院校的校园[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0,(9)
[10]张旭翔等.《学校文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12]朱发仁.高职院校“企业化”校园文化研究,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