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应用型高校思政课实效性:基于PBL教学方法
孙海英
摘 要:如何在思政课中渗透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应用性、社会性和创新性特质是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指标。PBL教学方法可以满足对应用型本科的人才所有要求。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把PBL教学中的教学方式、手段、考核方式等与思政课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提升思政课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作用。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思政课;实效性;PBL
应用型本科人才定位对思政课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趋势,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应用型本科相匹配的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关于应用型人才的内涵,目前受到广泛认可的是潘懋元先生的界定:所谓应用型人才指运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其作用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其任务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1]这决定了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征是学以致用。具体来说有以下特点:一是应用性。所谓应用性简单来说就是把书本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能正确运用理论分析并解决问题。二是社会性。应用型本科人才所培养的是根植于社会,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才。三是创新性。所谓创新性是指学生不仅可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而且还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创造性地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2]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培育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外,还必须让学生具备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品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专业课的知识主要着重的是专业技能,而思政课多学科的交叉性则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但如何让思政课实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笔者认为在教材内容不改变的前提下,改变教学方式是提升应用型本科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主要途径。目前,关于思政教学改革的模式和理论层出不穷,但综合比较,缘起于美国,盛行于医学界,以培养医学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的PBL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手段。
PBL教学法的内涵及优点
1.内涵
PBL是英语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简称,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这一教学方法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霍华德 · 巴罗斯 (Howard S. 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3]具体来说,“PBL 是一种教学策略,在其中,学生面对的是许多真实情景中的劣构性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努力去寻找有意义的解决方案”。[4]
这一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这一教学方法强调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其次,它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是闭合性的、凭空假设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设计真实性的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5]以其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临床医学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这一教学方法经常遵循以病例作为导入,以问题设计作为基础,以学生为教学过程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
2. PBL教学法的优点
PBL教学方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有利于改变以往的教师掌控课堂,教学气氛有时过于严肃的情景。它营造了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自主地、积极地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容易地获得来自其他同学和教师的信息;教学方式可使有关课程的问题尽可能地当场暴露,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使学习过程缩短,印象更加深刻;PBL教学不仅对理论学习大有益处,还可锻炼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这些将对今后开展实践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借鉴PBL教学方法,提升应用型本科思政课实效性
1.基于现实问题的学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
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基本点或起点,且问题具有开放性和劣构性。所谓劣构问题,亦称为定义不良问题,这类问题与我们应试教育中存在标准答案的问题不同,它所产生的问题往往是现实社会中真实存在的,所得出的结论可以是对立的、矛盾的观点,有多种解决方法。这种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还需要学生考虑现实的各种实际情况,需要学生对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思考,甚至需要学生跨学科的理论综合运用和集合全体的智慧进行解决,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应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
思政课被诟病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内容模式化,内容与现实脱节。基于功利主义的目的,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与就业关联度不大,课程不实用而不去关注此类课程的学习。但思政课作为通识课教育的一类,其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是培养学生做到“德”与“才”结合的有效途径。思政课教学,不仅可以坚定人生价值观,也增强了多学科的修养,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思政课中的诸多理论本身是基于现实而产生,又是因为有效解决了现实问题而形成。这与PBL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由此可见,思政课运用PBL教学具有天然的优势。
2.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当前灌输式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主要方式,但对于大学生来说,反权威是年轻人的主要特征,他们想和老师处于平等的地位,更喜欢与老师像朋友般的交流。但传统“满堂灌”的授课方式中,大部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单向的灌输,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很容易产生抵触和逆反心理。这不仅容易导致上课睡觉、看手机甚至逃课等一系列不良现象的产生,而且会使大学生的创造力受到抑制。虽然很多学生对这种满堂灌的学习方式不满,但长期形成的学习习惯又使他们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PBL教学的特征之一是以学生为中心,要求以学生的思维水平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为主,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必须通过参与谈论、查阅资料甚至要实践等才能使问题得以解决。教师一般只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者和讨论的推动者。在PBL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问题分析、认知确定和信息整合等各方面的工作。因此,无论是从课前问题的设计准备到学习过程中对问题进行分析、假设的提出,还是到后来的问题解决方案的呈现及学生整个教学评价,整个过程都需要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在平等又不失竞争氛围和环境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会得到实现。[6] 此外,课上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料进行阐述,并在彼此的争论与妥协中逐渐形成全面、客观、辩证及符合现实规律的思维模式。我们在讲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有关戊戌变法的课堂进行如下设计:通过给予学生一些教学材料,如变法内容、参与者、变法进度等一些材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学生自己主动去查询到很多资料,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让人惊喜。有一组学生为了考察变法者的权力大小,甚至把每一个变法者的职务都做了详细的查阅,如康有为所任的“章京上行走”实际上就是一个秘书的角色等;有的学生为了更好地认识光绪,除了一般的史书甚至还看了一部网络小说《光绪大帝》。最后在各组学生的群策群力下,得出了变法失败固然有封建顽固势力阻挠,但也“因为变法者没有实力,又缺乏经验,变法过程过于冒进,变革四面出击,在变革过程中政策失误树敌太多,失去大批同盟者,戊戌变法失败势在必然”这一比较客观全面的结论。此后,我们接着设计了一个问题向现实进行迁移:“作为同样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以后进入社会,我们需要怎么做才能防止出现和变法者一样的错误”,让学生思考。学生反馈认为,通过看别人的错误让自己思考更多,也学到不少。
3.多元化、立体化的考核方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目前多数高校的思政课程考试方式中,绝大多数只注重对书本上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不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由于课程本身的特殊性,思政课考试往往只局限于教材内容,导致学生不注重书本以外的内容学习,只是在考前背一下教师指定的重点就可以了。这种考试一般只能检测学生的记忆能力,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测验很少,创新能力更是被忽视。针对这一现状,必须在考核模式上进行突破和改变。而现有的PBL教学在这方面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PBL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考核实行多元化、立体化和全方位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可以采取自评、互评等方式进行学习效果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推理能力、交流能力、组织能力、道德责任感、实际操作能力等多个方面。这种评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可以用当场的口头评价或者书面评价进行,这种评价的好处是不仅可以作为成绩的参考,而且可以随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不断进步。在参考其他学校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学校的现实,把课程中的评价分为平时、期中和期末三部分,平时成绩适当提高比例,把平时讨论过程中学生的互评和自评计入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包括学生去做社会调查,或者对自己日常的兼职进行总结等方式进行,最终结果以书面报告或者ppt的形式展示出来。期末考试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可以让学生把书中学到的相关理论运用到对现实社会的具体问题解决当中。
另外,这一教学模式的考核有时还会涉及到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可以在随堂的书面评价中,加入对这一堂课和对教师的总体评价,这样在评价学生的同时,也达到师生之间互评、教学相长的目的。
4.团队式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增加学生的适应力和竞争力
当前的大部分大学生都是“90后”,且多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的“小公主”和“小皇帝”,这种缺乏兄弟姐妹的生活环境使他们缺乏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处理事情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与处境。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就业市场的现实已经证明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学生能就业的保证,而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保证学生更好地长期适应工作岗位。[7]综合素质里面首要素质便是团队合作能力。在面试中,多数企事业单位面试的主要方式均是团体式面试,如无领导小组面试、团队游戏、分组表演、分组辩论等,其考核的重点便是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由此可见,团队合作能力已经成为评价大学生能力高下的重要标志。
面对这一现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势在必行,但如上所说,以往的思政课教学中这一方面很难体现。如果运用PBL教学方法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因为PBL教学中问题的多重性决定了问题解决必须依靠团队来进行。这一模式中,学生需要被分成若干小组,小组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通过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协商与合作,最终解决问题。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工作,分组可以有学生自愿和教师分配两种方式,小组最好是异质小组,要使每个小组的成员在个性、兴趣爱好、性别、学习态度、认知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要尽量保障每个小组的水平相近,防止出现组与组之间差异过大而挫伤积极性。另外,为了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潜能,也可以运用无领导小组方式,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性格形成某种角色。通过这种小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如何与别人合作,而且还可以通过长期在小组担任的角色来定位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例如:在实践中,有一些学生发现自己在合作中更适合领导者这一角色,使他们在未来的求职中更加有信心去应聘相关的职务。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PBL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获取和组织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沟通技能、团队合作精神与技能、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共享能力以及清晰地认识自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性、适应性和创新性。
本文系仰恩大学2014年校级教育教改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JY20143024)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许剑颖.应用型文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宁夏农林科技,2014(1).
[2]王爱春.高职院校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8).
[3]臧帆,孙玉斌 .PBL教学法在中专儿科护理学中的应用体会[J]. 卫生职业教育,2008(20).
[4]周珺.基于PBL的本科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12).
[5]肖红玉.PBL模式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硅谷,2008(9).
[6]高红杰.PBL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D]. 华中科技大学,2012.
[7]李晓云.新形势下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初探[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12).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仰恩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责任编辑:李艺英]
摘 要:如何在思政课中渗透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应用性、社会性和创新性特质是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指标。PBL教学方法可以满足对应用型本科的人才所有要求。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把PBL教学中的教学方式、手段、考核方式等与思政课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提升思政课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作用。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思政课;实效性;PBL
应用型本科人才定位对思政课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趋势,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应用型本科相匹配的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关于应用型人才的内涵,目前受到广泛认可的是潘懋元先生的界定:所谓应用型人才指运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其作用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其任务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1]这决定了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征是学以致用。具体来说有以下特点:一是应用性。所谓应用性简单来说就是把书本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能正确运用理论分析并解决问题。二是社会性。应用型本科人才所培养的是根植于社会,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才。三是创新性。所谓创新性是指学生不仅可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而且还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创造性地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2]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培育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外,还必须让学生具备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品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专业课的知识主要着重的是专业技能,而思政课多学科的交叉性则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但如何让思政课实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笔者认为在教材内容不改变的前提下,改变教学方式是提升应用型本科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主要途径。目前,关于思政教学改革的模式和理论层出不穷,但综合比较,缘起于美国,盛行于医学界,以培养医学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的PBL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手段。
PBL教学法的内涵及优点
1.内涵
PBL是英语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简称,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这一教学方法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霍华德 · 巴罗斯 (Howard S. 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3]具体来说,“PBL 是一种教学策略,在其中,学生面对的是许多真实情景中的劣构性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努力去寻找有意义的解决方案”。[4]
这一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这一教学方法强调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其次,它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是闭合性的、凭空假设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设计真实性的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5]以其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临床医学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这一教学方法经常遵循以病例作为导入,以问题设计作为基础,以学生为教学过程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
2. PBL教学法的优点
PBL教学方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有利于改变以往的教师掌控课堂,教学气氛有时过于严肃的情景。它营造了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自主地、积极地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容易地获得来自其他同学和教师的信息;教学方式可使有关课程的问题尽可能地当场暴露,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使学习过程缩短,印象更加深刻;PBL教学不仅对理论学习大有益处,还可锻炼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这些将对今后开展实践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借鉴PBL教学方法,提升应用型本科思政课实效性
1.基于现实问题的学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
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基本点或起点,且问题具有开放性和劣构性。所谓劣构问题,亦称为定义不良问题,这类问题与我们应试教育中存在标准答案的问题不同,它所产生的问题往往是现实社会中真实存在的,所得出的结论可以是对立的、矛盾的观点,有多种解决方法。这种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还需要学生考虑现实的各种实际情况,需要学生对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思考,甚至需要学生跨学科的理论综合运用和集合全体的智慧进行解决,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应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
思政课被诟病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内容模式化,内容与现实脱节。基于功利主义的目的,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与就业关联度不大,课程不实用而不去关注此类课程的学习。但思政课作为通识课教育的一类,其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是培养学生做到“德”与“才”结合的有效途径。思政课教学,不仅可以坚定人生价值观,也增强了多学科的修养,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思政课中的诸多理论本身是基于现实而产生,又是因为有效解决了现实问题而形成。这与PBL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由此可见,思政课运用PBL教学具有天然的优势。
2.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当前灌输式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主要方式,但对于大学生来说,反权威是年轻人的主要特征,他们想和老师处于平等的地位,更喜欢与老师像朋友般的交流。但传统“满堂灌”的授课方式中,大部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单向的灌输,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很容易产生抵触和逆反心理。这不仅容易导致上课睡觉、看手机甚至逃课等一系列不良现象的产生,而且会使大学生的创造力受到抑制。虽然很多学生对这种满堂灌的学习方式不满,但长期形成的学习习惯又使他们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PBL教学的特征之一是以学生为中心,要求以学生的思维水平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为主,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必须通过参与谈论、查阅资料甚至要实践等才能使问题得以解决。教师一般只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者和讨论的推动者。在PBL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问题分析、认知确定和信息整合等各方面的工作。因此,无论是从课前问题的设计准备到学习过程中对问题进行分析、假设的提出,还是到后来的问题解决方案的呈现及学生整个教学评价,整个过程都需要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在平等又不失竞争氛围和环境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会得到实现。[6] 此外,课上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料进行阐述,并在彼此的争论与妥协中逐渐形成全面、客观、辩证及符合现实规律的思维模式。我们在讲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有关戊戌变法的课堂进行如下设计:通过给予学生一些教学材料,如变法内容、参与者、变法进度等一些材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学生自己主动去查询到很多资料,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让人惊喜。有一组学生为了考察变法者的权力大小,甚至把每一个变法者的职务都做了详细的查阅,如康有为所任的“章京上行走”实际上就是一个秘书的角色等;有的学生为了更好地认识光绪,除了一般的史书甚至还看了一部网络小说《光绪大帝》。最后在各组学生的群策群力下,得出了变法失败固然有封建顽固势力阻挠,但也“因为变法者没有实力,又缺乏经验,变法过程过于冒进,变革四面出击,在变革过程中政策失误树敌太多,失去大批同盟者,戊戌变法失败势在必然”这一比较客观全面的结论。此后,我们接着设计了一个问题向现实进行迁移:“作为同样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以后进入社会,我们需要怎么做才能防止出现和变法者一样的错误”,让学生思考。学生反馈认为,通过看别人的错误让自己思考更多,也学到不少。
3.多元化、立体化的考核方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目前多数高校的思政课程考试方式中,绝大多数只注重对书本上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不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由于课程本身的特殊性,思政课考试往往只局限于教材内容,导致学生不注重书本以外的内容学习,只是在考前背一下教师指定的重点就可以了。这种考试一般只能检测学生的记忆能力,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测验很少,创新能力更是被忽视。针对这一现状,必须在考核模式上进行突破和改变。而现有的PBL教学在这方面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PBL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考核实行多元化、立体化和全方位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可以采取自评、互评等方式进行学习效果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推理能力、交流能力、组织能力、道德责任感、实际操作能力等多个方面。这种评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可以用当场的口头评价或者书面评价进行,这种评价的好处是不仅可以作为成绩的参考,而且可以随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不断进步。在参考其他学校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学校的现实,把课程中的评价分为平时、期中和期末三部分,平时成绩适当提高比例,把平时讨论过程中学生的互评和自评计入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包括学生去做社会调查,或者对自己日常的兼职进行总结等方式进行,最终结果以书面报告或者ppt的形式展示出来。期末考试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可以让学生把书中学到的相关理论运用到对现实社会的具体问题解决当中。
另外,这一教学模式的考核有时还会涉及到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可以在随堂的书面评价中,加入对这一堂课和对教师的总体评价,这样在评价学生的同时,也达到师生之间互评、教学相长的目的。
4.团队式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增加学生的适应力和竞争力
当前的大部分大学生都是“90后”,且多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的“小公主”和“小皇帝”,这种缺乏兄弟姐妹的生活环境使他们缺乏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处理事情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与处境。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就业市场的现实已经证明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学生能就业的保证,而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保证学生更好地长期适应工作岗位。[7]综合素质里面首要素质便是团队合作能力。在面试中,多数企事业单位面试的主要方式均是团体式面试,如无领导小组面试、团队游戏、分组表演、分组辩论等,其考核的重点便是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由此可见,团队合作能力已经成为评价大学生能力高下的重要标志。
面对这一现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势在必行,但如上所说,以往的思政课教学中这一方面很难体现。如果运用PBL教学方法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因为PBL教学中问题的多重性决定了问题解决必须依靠团队来进行。这一模式中,学生需要被分成若干小组,小组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通过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协商与合作,最终解决问题。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工作,分组可以有学生自愿和教师分配两种方式,小组最好是异质小组,要使每个小组的成员在个性、兴趣爱好、性别、学习态度、认知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要尽量保障每个小组的水平相近,防止出现组与组之间差异过大而挫伤积极性。另外,为了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潜能,也可以运用无领导小组方式,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性格形成某种角色。通过这种小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如何与别人合作,而且还可以通过长期在小组担任的角色来定位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例如:在实践中,有一些学生发现自己在合作中更适合领导者这一角色,使他们在未来的求职中更加有信心去应聘相关的职务。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PBL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获取和组织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沟通技能、团队合作精神与技能、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共享能力以及清晰地认识自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性、适应性和创新性。
本文系仰恩大学2014年校级教育教改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JY20143024)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许剑颖.应用型文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宁夏农林科技,2014(1).
[2]王爱春.高职院校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8).
[3]臧帆,孙玉斌 .PBL教学法在中专儿科护理学中的应用体会[J]. 卫生职业教育,2008(20).
[4]周珺.基于PBL的本科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12).
[5]肖红玉.PBL模式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硅谷,2008(9).
[6]高红杰.PBL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D]. 华中科技大学,2012.
[7]李晓云.新形势下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初探[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12).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仰恩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责任编辑:李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