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究

    方静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学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要求进行明确,围绕课堂实践,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展开优化改革,并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究。文章对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7-0019-02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从精神层面对学生加以积极引导,提升学生言行举止的规范性,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养成。受应试教育观念与传统教育的长期影响,目前一些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比较重视成绩,严重忽略了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培养。而新课标已经明确阐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教师要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通过明确教学方向来提升教学水平,实现核心素养与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一、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现代化教育当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对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拓展与延伸。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在今日头条或时政热点上搜集一些教学案例,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供给学生,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结合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对问题展开深入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与分析的过程,也是培养和锻炼学生思辨能力的过程。教师还可以将问题抛出,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与分析空间,提升学生信息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1]。

    创新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通过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新颖的思路。例如,在对八年级上册“国家利益至上”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厉害了我的国”等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源,在课前或课堂的最后环节给学生播放,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课下搜集相关的新闻信息,并且结合教材的知识内容,写一写或讲一讲自己对国家形象和国家的利益的认识与理解,探讨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在自主学习、自主搜集资料和自主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二、打造多样的教学环节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师所采用的“填鸭式”教学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对师生间的立场与角色以及关系进行重新审视,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教师要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自主性。同时教师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与辅导者,让学生养成积极自主的学习习惯。

    首先,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在明确的教学任务与目标框架下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更加生动的教学情境,发挥出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锻炼,为学生打造一个趣味化和生活化的课堂,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与消化,帮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基本框架,更好地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也可以选择在课前或课后为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辩论会、模拟法庭等形式,对知识内容进行分析,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吸收,让学生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修养与法律素养。只有巧妙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环节,才能让学生在高效掌握理论知识之后,灵活地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并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2]。教师可以通过辩论会的形式抛出社会敏感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比如,针对“老人在马路摔倒了,扶不扶”的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观点进行辩论。要想很好地辩论,学生就需要利用网络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梳理好辩论思路,并且了解辩论规则等。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性,与队友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道德与法治的角度对辩题进行分析。

    其次,巧用实践提高教学实效。在开展实践之前,教师需要先确定教学目标。开展实践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检验,还可以带领学生真正走入社会[3]。例如,在对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的“做守法公民”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守法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学生可以以小組为单位,对未成年人的常见违法行为进行收集。在收集和整理好资料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未成年人心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方面对出现犯罪行为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究,然后再由小组进行整理与分析,并对活动报告进行撰写。这个过程能够让学生真正走入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对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道德品质都有很大的作用。

    最后,注重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初中生在对问题进行探索与分析时,总是具有片面性与单一性。因此,教师便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方法,通过抛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分析、思考与辨析。这不仅能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还能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促进理性思维与辩证思维的发展。

    三、把握教学目标

    对教师来说,要想提升教学质量,就需要努力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有效的教学内容,也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与道德品质。教师要对道德与法治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进行精心梳理与设计。基于生活实践的课堂教学,更利于学生理解,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时政热点来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例如,拿学生上网的热点事件展开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讲解法律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更加客观和理性地对新闻热点事件进行剖析,从而提升学生的防范意识。

    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和学生都需要确定目标。只有确立了目标,努力才有方向。目标分为小目标和大目标,小目标可以每周一定或每月一定,而大目标便是在小目标实现之后逐步完成的。例如,在对“少年有梦”的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便可以设置以下几个目標:在学习完本节课内容后,让学生明确梦想的定义,弄明白该如何实现梦想;学生明确目标的设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不断努力的;让学生将自身的梦想与国家的梦想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为了梦想努力奋斗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为了梦想不断努力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四、结合学习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

    要想真正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当中,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入生动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需要注意情境创设材料的选取。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联系密切的生活片段,将蕴含道德与法治理论的社会热点融入生活片段当中,让学生能够关心和了解社会,从中得到新的体会和感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社会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知。例如,在教学“关爱他人”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将如何关爱他人,并将关爱他人体现在实际行动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为学生创设一个“老人马路边摔倒了,扶与不扶”的问题情境,并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展开学习。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就需要讨论该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处理这一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对“扶与不扶”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分析这一问题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学生可以从交流和沟通中得到启示,并实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目的。

    结语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绝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单纯讲解,教师要以课本知识为载体,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多样化、趣味化、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做一个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好少年。

    [参考文献]

    [1]王有鹏.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2):104-106.

    [2]金荣君.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文学教育(下),2018(8):62-63.

    [3]雷洁康,王吉平.初中学生自主发展素养培育探析——以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12):66-68.

    作者简介:方 静(1974— ),女,山东宁阳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