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环境工程专业考试制度改革探索①
季鸣童,彭玉丹,李峰
[摘 要]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培养目标下,为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传统考试制度进行改革的方案。从理论课考核、实践环节考核、考核结果反馈等几方面,以考核方式、考查内容等为主要方向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关 键 词] 就业;环境工程专业;考试制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7-0054-01
一、考试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将工程教育定位为面向工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也与日俱增,这是培养环境人才的机遇。同时,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大量增加,就业压力增大,使培养环境人才的高校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也必须与时俱进。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侧重。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契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就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一般是围绕培养方案、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以及课程建设等方面展开,而考试作为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必须在传统考试制度的基础上有所改革和创新,以更好地顺应新形势下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
二、考试改革的措施
(一)理论课考核
理论课程中对环境保护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考查采用常规的闭卷考试方式和传统题型还是必要的。这类考试可以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以更好地为将来的实践应用服务。
除了常规闭卷考试之外,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而不是单纯地死记硬背,还应根据课程实际设计多样化的考核手段。例如,案例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重要考查部分,可以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3~5名学生,每组下发不同的环评案例,通过讨论给出分析结果,教师再针对性地加以总结、评述。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此外,类似《环境学概论》这样的课程,还可以设计更多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考核形式,比如,可以让学生制作宣传板报或PPT,组织演讲和辩论赛,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又可以部分替代传统考试。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动表现给出相应成绩,在最终成绩评定中占有一定比例。另外,可以适当在授课过程中布置一些大作业、小论文等,锻炼学生的文献检索、总结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作业、论文成绩可计入平时成绩中。这样,理论课的最终成绩就可由闭卷考试卷面成绩、学生能动表现成绩和平时成绩三部分组成,既有期末考试成绩,又有阶段性考查成绩,考核更加全面,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可得到更好的发挥。
(二)考核结果反馈
有效的反馈机制是考核的延续,有助于更好地体现考核的作用,同时可以根据反馈结果适时调整教学目标、考查要点。无论采取何种考试形式,教师在考试结束后所作的考试质量分析都是组成一个完整考核体系的重要环节。考试质量分析主要是对学生成绩进行综合、全面的统计和分析,一方面分析总体成绩,以评价考试的难易和题量的大小;另一方面是对各题型、题目得分的具体分析,用以评价题型的适宜性及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以上分析,可以使教师发现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并及时予以改进,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越性更为方便、快捷地实现评测。传统的试卷评阅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因而考试结果的评价周期就会较长。通过设计制作网上答题系统,既可以使学生通过网上答题随时进行知识点的练习和检验,又可以使教师实时获得统计结果。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及时更新题库、发布评价信息、指导解题思路、提供学习方法,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和教学效率。
三、结语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下,对环境工程专业传统的考试制度和模式进行改革,可以更有效地发挥考试的总结和导向功能,使教—学—考相互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对应用型环境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教学改革毕竟是一项长期的课题,还需要经受实践的检验,需要通过结果的反馈不断调整、完善。
参考文献:
[1]左红艳,叶菊华,蔡正军,等.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政治经济学》课程考试改革研究[J].轻工科技,2016(3):150-151,153.
[2]艾娇,王丽涛,李丽丹.《环境管理与规划》课程考试改革研究与实践[J].科技展望,2016(5):218.
[3]韓瑞功.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考试评价改革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