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从军

历朝历代的人都爱讲英雄的故事。这些英勇善战的人物不仅展现了战争生活的独特生命体验,也因为其勇敢无畏、保家卫国的精神激励和鼓舞了无数后来人。花木兰作为一位女英雄尤为突出。她的故事从南北朝流传到今天,被人们一遍又一遍地讲述。
替父从军
南北朝时候,有一位叫做花弧的将军。他武功高强,年轻时屡立战功。花家有一个女儿,名叫花木兰。木兰从小耳濡目染,对练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稍长大些就请求父亲将武艺传给自己。花将军十分宠爱女儿,就同意了,经常带她到野外练武射箭、骑马打猎。木兰就这么长到了十八岁,出落得美丽非常。又因常年习武,眉宇、身姿中自有一股别人没有的飒爽之气。她勤劳能干,十分孝顺父母,平日在家也和母亲一起织布做活,补贴家用,空闲的时候也常陪年幼的弟弟玩耍。
这天她正和弟弟在野外放牧,遇到一群大雁。木兰张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一支箭直射出去,队伍里一只大雁掉落下来。弟弟跑到草丛里捡出大雁,欢喜非常,连夸姐姐射箭准头好。回到家中,木兰帮着母亲做好雁肉,满屋子都是香气。弟弟也连忙坐在桌边,眼馋地盯着刚上的菜。然而父亲却皱着眉头,只是一杯一杯喝酒,一脸愁容。木兰忙问父亲有什么烦心事。
父亲叹了一口气,说:“我们又要与邻国开战,军中急需将士。征兵公告说,各家各户都要出一名男丁从军,父亲年老可以由儿子代替。我年岁已大,恐怕已经无法承受这样的奔波。你弟弟还小,也不能担此重任。你虽年龄合适,却是个女儿家,这可如何是好啊!唉……”木兰听了,只能说几句话劝慰父亲,却也想不出办法。一家人草草吃了饭,就各自歇下。木兰带着心事默默回房,织着布,心里止不住地发愁。这一夜,木兰在床上翻来覆去没有合眼,绞尽脑汁想要找到一个办法能让父亲在家休养身体,又不会被官府怪罪。快天亮时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大胆的主意。
早晨,天蒙蒙亮,早市才刚开张,各家店铺都还冷冷清清,木兰就偷偷跑出家门到集市上去了。她买了一匹骏马,还有配套的马笼头、马鞍和马鞭,又做了一身适合自己的战袍。穿上战袍,扎好头发裹上头巾,一眼看去,木兰就是一个英姿飒爽的小伙子。
她将自己打扮齐整,站到父亲面前。父亲已经准备好拖着上了年纪的身体勉强应征。此时眼前突然出现一个英气的大小伙子,惊得他停下了收拾行李的手。他几乎认不出眼前的年轻人是自己美貌可爱的女儿了,但也一下子明白了女儿的打算,忙让木兰不要在这种时刻玩闹。木兰对父亲说:“爹爹,我已经长大了,从小您就教我习武,各种武艺我都學过,也不比人差。虽是女儿身,但我体力好,有本领,也有能力保护自己,一定可以完成任务。您不要向人提起我的身份,就让我去吧。”父亲担心女儿的安危。但木兰心意已决,无论父亲怎么劝阻她都丝毫不松口。
正在这时,征兵的队伍来到花家门前,敲开了大门。木兰不等父亲做出任何反应,就连忙上前对官府的人说:“我叫花木兰,是花弧的大儿子。年龄不大,但习武多年,愿意替年老的父亲出征。”接着木兰就当场表演了几个武打和射箭动作,官府的人看到木兰身手矫健,也并未怀疑木兰性别,当即点头同意,登记在册。父亲见事已至此,只好默许了。
于是,木兰告别父母和弟弟,拿上行李随着征兵队伍走了。父母在家门前看着女儿远走的背影,一面欣慰木兰长大了,是个孝顺勇敢的孩子,一面又担心女儿在军中受苦。夫妻俩眼里含着泪,心中不舍,百感交集。家中小儿只知道姐姐突然跟着大队人马走了,可能很长时间都不会回来带自己玩耍,心里也很难过。
新兵队伍很快离开了木兰的家乡,和大军汇合,奔赴边疆。因为战况紧急,队伍行进很快,披星戴月地前行。一路行军到黄河,夜里在河边露营,木兰耳边已经听不到父母的呼唤,只有黄河水滔滔奔流的声音。行军到黑山脚下,能够远远地听到战场上胡人的马匹在嘶鸣。将士们夜晚枕戈待旦,丝毫不敢松懈。
木兰虽从小练武,但从未经历过这样艰辛的生活。每日马不停蹄向前赶,抓紧时间练兵习武,干的活儿和其他男兵一样重,还要时时处处提防露出破绽,以免被人发现自己是个姑娘。虽然军中生活十分艰苦,但是想到自己的付出能够让父亲平安地在家休养,能够担起保卫国家的使命,还能把自己学的武艺用在实处,心里也就好过许多,甚至对征战,时刻抱着激动的心情。
每上战场,木兰总是凭一身好武艺冲杀在前。一次与匈奴大战之后,军中将士死伤很多,但击溃了敌兵。回到营地之后士兵们都放松下来,抓紧时间好好休整身体。木兰趁夜色深,看战友们大都睡着了,就偷偷溜出来,跑到营地外的小河想要洗洗头发。正当木兰准备解开头巾的时候,发现不远处草丛里有窸窸窣窣的声音。她躲在树后偷偷观察,看到草丛中几人像是匈奴人装束,于是赶紧回营报告。因为她报告的消息,军营中设好埋伏,成功捉住了想要夜袭营帐的匈奴兵,并获得了一些对方的情报。经此一事,将军开始注意到这个机灵的小兵。
木兰小时候经常随父亲读书练武,也听说过很多著名的战役和英雄故事,因此对于行军战术并不陌生。此后,木兰几次在关键战役上向将军提出了非常有用的作战计划,受到重用。
在一次冬季战斗中,将军计划从山间快速行军到达敌营,趁势突袭。木兰考虑到地形和天气变化,建议将军改换线路。因为天寒地冻,从山林中狭窄处行军很可能遇到大雪封路,到时候不仅无法完成突袭计划,还可能在山中被冻饿至死。但将军求胜心切,一意孤行,认为短时间内不会被大雪阻住,于是决定按照原计划行进。木兰只好申请额外带领一队兵马走另一条路,到敌营时互相接应,两面夹击,得到了将军的应允。后来,将军带领的小队还没走完预计的路程,就被雪困在山中。木兰听到消息后赶紧通知后方部队接应将军,进山开路救出了被困的将士。她机敏多谋、善于组织,在军中多次得到提拔。
残酷的战争经年历月,一批又一批的战士奔赴边疆。军队中不断传来噩耗,士兵战死的消息屡屡传回家乡。木兰一路身经百战,为军队屡立奇功,得到将士们的认同和赞扬。虽然多次在战场上负伤,但凭着一身好武艺和智谋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途中也与战友相处融洽,从未被怀疑她身份有假。
十多年后,木兰跟随军队凯旋回朝。皇帝对这次成功平定边疆的征战非常满意,赏赐有功将士。他听说一个叫木兰的士兵屡立奇功,于是亲自召见木兰,意欲封她为官,此后继续为国家效力。没想到木兰感谢天子恩赐之后,表示自己并不想要荣华富贵,也不想做官,只想能够早些回到家中与父母相伴。皇帝对木兰的忠孝之心非常感动,赏赐一大笔银两,派兵将木兰护送回家。
花家得到女儿终于要回来的消息,多年的牵挂终于放下。父母此时已经不再年轻,盼女心切,彼此搀扶着走到城外,早早等待着木兰的身影。弟弟已经从当年的小孩儿长大成一个青年小伙,在家中磨刀洗刷,忙着宰猪杀羊,准备做一顿好吃的欢迎姐姐回家。
木兰和同行战友回到家中,与父母弟弟相见之后,请父母好好招待战友,就回到了自己房间。她脱下战袍,换上当年的衣裙,将头发梳好,仔仔细细上了妆,并在额头贴上花黄。她在镜子前打量了自己好久,虽然晒黑了,皮肤变得粗糙了,身形也比从前粗壮,但一双眼睛还是那么动人,笑容也不改当年的模样。她收拾好自己,袅袅婷婷地走出房间。父母看到木兰这番样子,这才真觉得女儿回来了。战友们一时没有认出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姑娘,正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反应,木兰故意摆出一副严肃的表情,粗声粗气地向大家打招呼,他们才知道眼前这个美丽的姑娘就是同行多年的战友,心中完全不敢相信屡建奇功的花木兰竟然是一个女子。大家同吃同住了这么多年,竟然从来没有发现她的身份,不禁對这个姑娘心生敬佩。
传说的演变
木兰传说最早出现于北朝民歌《木兰辞》,情节十分简单,也没有提及她的姓氏。北朝民风开放,一些女性能在男权社会中争取地位和权力,木兰正是北朝人勇武强悍的形象缩影。唐代实现了长期统一与和平,木兰女性从军的神奇情节更显突出,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艺术热情。从唐代起,历代文人和民众不断地重述这个传说。原来的社会时代背景被覆盖,女英雄的形象被突出出来。元明时期,木兰故事在民间流传已经非常广泛,成为通俗文学中常见的题材,戏曲、说唱、小说中都有。明朝以后,木兰逐渐有了姓氏,被称为花木兰。情节被大大丰富,极尽曲折,甚至于加入了婚恋线索。到了当代,花木兰传说被改编为小说、戏剧和电影,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最常见的女性形象之一。
女性从军的传奇
常言道,战争让女人走开。历史上,女性上战场通常都是例外。因为女性从军是罕见的例外,所以它具有传奇性,特别能够激发人们的艺术想象力。古希腊神话中有所谓的亚马逊女战士国,全国没有男性,军队也都是女战士。法国中世纪有圣女贞德抗击英国入侵的故事。中国除了花木兰从军的传说之外,还有梁红玉传说、杨门女将传说等等。
在所有的女英雄中,花木兰最为独特。因为她不但从军,而且是替父从军。这使得花木兰具有了女英雄和孝女的双重身份。在价值观上,她完全符合中国传统社会的忠孝观念,而且克服了忠孝不能两全的道德困境,她从军既是保家卫国,同时又是为父亲尽孝。因此,无论民间传说还是文人再创作,人们根本不考虑花木兰最初的族属以及朝代更替,都不断宣扬、重写这个故事,以鼓励人们尽忠尽孝,维护社会道德。另外,花木兰从军是通过女扮男装实现的,这是她与穆桂英等女装巾帼英雄不同的一点。她不但要像男人一样打仗,还要隐藏自己的性别。这个奇异情节更加惊险,对读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娱乐性。
(作者: 陈昭玉,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
责任编辑 / 金蕾蕾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