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落实德育已经成为必然。关注小学语文学科的德育作用,积极利用语文教学向小学生传递正能量,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灵活化以及教学大纲的优化。立德树人,方能彰显大语文教育观点。文章对此进行了具体探索。
关键词:德育;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7-0093-02
引言
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语文学科在德育的落实上有着无限的优势。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外延化与行为化,不仅能够健全学生的语文学科思维,还能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发现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德育内容之间的契合点,积极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
一、重视教师影响,无声渗透德育
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以及个人日常外在表现,对学生的成长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德育,需要教师关注自身行为的重大影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相互尊重与依赖的平等师生关系。
一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全面了解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科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品德以及行为发展趋势。将学生的品德与学生的个人学习成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客观分析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与不足。理想的教师形象应当是对学生一视同仁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更容易为学生所模仿。教师在理解、亲近学生的过程中要多与学生交流。在学生敞开心扉之时,给学生传递更多积极、健康的观点。像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早去教室几分钟,以此来表现自己对语文教学的重视,对学生的尊重。利用这几分钟,教师可以和学生聊一聊天,像“最近有没有什么开心的事情?不开心的事情?”发现当代小学生的情绪影响因素,并给予必要的帮助。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教学语言与行为去影响学生。例如,在讲解《金色的草地》这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教师要激发小学生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热情与兴趣,促进小学生建立正确的自然观念。这是重要的德育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交流今天的天气、路上的风景,都是自然而然的德育内容传授。从教师对自然的欣赏中,学生一样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文章中作者的情感,促进课堂中的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喜爱的植物以及原因。用亲切的师生交流,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氛围的民主化以及学生收获的增多。
二、加强活动创新,开发德育途径
德育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教师关注课堂活动的创新。语文教学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思想观念变化有密切关系。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结合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开辟更多高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灵活多变的课堂活动中,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并将其转变成为自己的日常行为。
像在讲解了《金色的草地》这一课后,教师可以举办一次以班级为单位的“我与自然”主题演讲,让学生通过参加与语文课堂相关的演讲比赛,思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思考自己在自然中的好朋友。演讲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达形式,在演讲过程中,学生对自然的喜爱之情被强化,同时渲染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让环保理念走进小学生的心灵。又如在讲解《不懂就要问》这一课时,教师要借助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勤学好问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朗诵会活动,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提取主题,开展与之相关的辩论会。在辩论准备过程中,学生的大脑全面运转,不仅思考我方观点,还要思考对方观点,这样能够让学生对辩论主题产生深刻的认知。运用多种途径开展德育,将小学语文课堂视为道德观念传播的阵地,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情感的理解,使优良传统得以传播。
三、关注学生特点,提高德育效率
学生的特点,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持续性地分析学生的个人特点,了解学生最新的学习动态与思想动态。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在这一阶段给学生开展成人化教育是不切实际的。从小学生的特点入手,利用语文教学活动与内容的调整,促进德育渗透,才能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
像在讲解《大青树下的小學》这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大青树下小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作者借助文字表达出的自豪与赞美之情,促进学生接受民族团结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爱我中华》等歌曲,将学生的关注点吸引到民族团结上。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可以让教学内容与形式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谈一谈他们了解的少数民族,是否有少数民族朋友,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有趣习俗等。小学生爱说,教师在课堂中组织他们自由交流,能够让学生自然而然接受“少数民族”,建立多民族概念。
四、深度挖掘教材,全面渗透德育
教材中有许多具有德育作用的课文,教师需要对这些课文进行深度挖掘,分析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能够产生共鸣,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实现德育渗透的目的。例如,在讲解《藏羚羊的跪拜》这一课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仔细品读课文,并且多次进行朗读,让学生画出文中具有感染效果的段落,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到藏羚羊母爱的伟大,同时体会到老猎人的慈悲之心。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第一,藏羚羊向老猎人跪拜的原因?第二,老猎人做出这样举动的原因是什么?第三,是什么力量驱使老猎人这样做?第一个问题可以让学生了解事件的经过,让学生明白藏羚羊跪拜是因为自己的孩子;第二个问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老猎人被藏羚羊跪地救子的行为打动,但却没有理解藏羚羊的意图,所以感到后悔;第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进而突出尊重生命的主题。为了加强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手段寻找有关生命、母爱的文章,让学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从而加深学生对生命与母爱这部分德育内容的体会,让学生在家里能够更好地孝敬父母。
五、注重课外阅读,扩展德育教学
教材的内容是有限的,为了实现更好的德育效果,教师需要适当地引入课外阅读来实现德育教学目的。课外阅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德育教学的内容,既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积累到大量的课外知识,又可以对课文的内容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还可以提高德育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需要注重课外阅读的引进,对课内课文形成良好的补充作用,并且课外阅读材料的选取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要选择易于被学生理解的课外阅读,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其中的内容,从而更好地达到德育渗透效果。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革命英雄人物事迹的课外阅读材料,如赵一曼、王朴、罗盛教等,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英雄人物事迹,以此来向学生说明革命英雄的爱国情怀。通过革命英雄为了祖国舍己献身、抗争到底的精神来影响学生,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历史,认识到现在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让学生能够珍惜眼前的学习生活。
六、重视启发教学,引导德育教学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德育的渗透作用,并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德育意识,让学生能够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首先,教师需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让学生预习即将学习的课文内容,并且自己查找与课文相关的学习资料,写出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在讲解《珍珠鸟》这一课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对这篇课文进行预习,并且自己动手收集与珍珠鸟相关的资料,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题,体会到信赖、理解、尊重、宽容的重要性;然后,教师需要结合课文的主题,介绍一些关于信赖、理解、尊重、宽容的文章,让学生与课文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相似之处,从而增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教师需要做好课文的总结工作,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产生正确的德育意识。例如,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理解、尊重、宽容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七、开展课外活动,实践德育教学
与课内的德育教学相比,开展课外活动更有利于德育的实践教学。课外活动具有丰富的德育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第一,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帮妈妈洗脚的课外作业,并且记录好自己的感受,从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第二,教师可以在课上组织演讲比赛,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奖品,奖励表现好的学生。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我爱我家”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认识到怎么做才算是爱自己的家人,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家人的重要性,从而去主动关心自己的家人,让学生养成孝敬长辈的德育意识。第三,教师可以组织以“团结”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让学生了解团结的重要性,培養学生的团结意识,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由此可见,德育教学离不开课外活动,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课外活动在德育渗透中的作用。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落实德育,需要教师在关注基础知识传播的过程中,重视价值化内容的提取。教师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有更多的成长,并为多个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 俊.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35):52.
[2]王伟菊.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方法及实践研究[J].读与写,2019(34):34.
[3]胡华英.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德育渗透[J].语文课内外,2019(31):94.
[4]陈胜军.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文学教育,2019(11):155.
作者简介:狄云梅(1972— ),女,甘肃白银人,专科,年级组长,研究方向: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渗透德育和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