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实·鲜活·典雅
李书慧
语言因依附于具体内容而存在,而具体内容又蕴含着作者的思想。反过来,作者的思想要通过具体内容得以展现,而不同内容的展现所使用、显示的语言风格也会不同。
《胡同文化》中解说北京城形状,胡同的名称、数量、大小等,语言朴素平实;叙述表现胡同文化特点的北京人生活状态,语言生动鲜活;描绘北京胡同的衰败、没落情景,语言典雅华美。这种雅俗杂糅、生动鲜活的语言特色,使得文章摇曳多姿,妙趣横生。
一、解说胡同,平实通俗
汪曾祺曾说:“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胡同文化》就很好地体现了他的散文创作主张。
介绍北京胡同文化,自然要先介绍胡同,诸如胡同形成、含义,具体胡同名称的由来,胡同宽窄、长短等,都需要一个客观的说明,以给人清晰明了的印象。“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通俗的语言将北京城方正的特点说明得清清楚楚;“胡同原是蒙古语,据说原意是水井,未知确否。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朴实的语句将胡同一词的由来解说得明明白白。还有“胡同有的很宽阔”,“有些胡同很小”等,都是用平实的语言将其特点介绍清楚的。
用极俗的大实话对胡同特点进行客观准确的说明,这也使得作者思想显得中正公允。
二、述说文化,鲜活生动
《胡同文化》属于说明性散文,主要的表现方式是说明,但作者不囿于此,而是在说明中融入了叙述。
介绍胡同文化,自然要涉及到在胡同居住的市民,因为他们是胡同文化内涵的创造者。作者在介绍胡同文化——封闭、容易满足、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忍——特点时,融入了对北京市民生活状态的叙述,或调侃、或讽刺、或嘲讽,语言鲜活,给人深刻印象。
“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但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调侃的语句,将北京人固守鄙陋、不思进取的心态描摹得入木三分,显示着作者沉重的文化审视。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稍带嘲讽味道的语句,叙述了饭食的五个层级,将北京人易于满足,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的心态描摹得活灵活现。尤其一个“嘿”字,形象地刻画出北京市民享受虾米熬白菜这种美食时的无限向往、无限满足神态,蕴含着作者否定而无奈的心情。
“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短短几句讽刺之语,表现出对北京人“事不关己”态度的强烈不满。
“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调侃的语句,将北京人面对任何事情都能从容应对的状态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佩服。
3.描绘情景,典雅华美
“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为了让读者对此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作者运用描绘的方式,将其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
“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短短几句,将古典语言与现代语言巧妙地融合贯通,妙语连珠,典雅华美。胡同的衰落破败景象跃然纸上,作者无限伤感之情也随之流淌出来。
(作者单位:上海市金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