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江苏终身教育体系生态环境的优化

    许文静+钱旭初

    

    

    【摘 要】目前,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生态环境总体比较稳定,但是也存在着缺乏省域范围内的终身教育法规、缺乏经济上的动力机制和消极文化蔓延等挑战。只有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整合教育资源,开展专项投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终身学习理念与大众文化的有机融合,才能实现江苏终身教育体系生态环境的有效优化。

    【关键词】终身教育体系;生态环境;优化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7)10-0070-06

    一、终身教育体系生态环境的构成

    终身教育“是一个包含所有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包含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国民教育体系与非国民教育体系的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每类教育都是终身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在终身教育体系的平台上发展、完善”。[2]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重建具有内在一致性、关联性和持续性,是学校和各种教育机构以及广大学习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开发的教育体系,并在终身教育框架下实现各种教育类型、各种教育形式和各类教育资源之间的相互沟通、衔接和共享,满足广大成员对终身学习的多种需要”。[3]可见,终身教育体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组织架构,而是一个有机的、复杂统一的系统,它一方面是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同时系统内存在若干个子教育系统。但是抛开复杂的外在来看,这个系统与一般的生态系统并无本质上的差异。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生态学概念来分析江苏终身教育的生态环境。

    生态学中的“环境”通常泛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各种条件的总和,是直接影响生物有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综合。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作用是相互的:一方面,系统内部的生态主体必须依赖生态环境,从外部获取环境中的资源才能生存;另一方面,系统内部生态主体的活动又在不断地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向外部输出能量,促使生态环境优化,更好地为系统内部生态主体提供赖以生存的各种条件。因此,教育的生态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n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系统。[4]从当前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来看,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外部生态环境的范围可以被简单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和个体生态环境(小环境)。

    生态学所定义的“教育生态环境”概念范围较为宽泛,生态环境对于终身教育的影响主要还是通过具体生态因子,主导因子的不同组合形式形成不同的生态环境。终身教育“主要强调国家和社会从教育制度、教育体系、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和模式、环境和组织等方面为实现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要求提供保证”。[5]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全体公民充分享受学习的权力,也需要全体社会组织保障这种学习权的施行,其外部生态环境需要强调给体系的稳定构建提供“保障”。在我国,党和政府主要通过法律、法规、制度、纲要、条例等专项文本的颁布来进行宏观的决策与指导,从制度上明确终身教育体系的性质、地位、作用和实施策略是对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最重要的保障。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经济水平的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学习需求给终身教育体系输入了大量的学习者,这些学习者又反过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社会经济也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教育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之上,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等都影响了终身教育的实施。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稳定的、积极的文化和学习氛围,可以有效促进终身学习的开展。综上所述,可以将终身教育体系的生态环境因子聚焦到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上来,三种环境从不同的方面与终身教育体系内部生态因子相互作用,支持着终身教育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影响着终身教育的有效实施和终身学习的开展,促进了学习型社会的实现。

    二、江苏终身教育体系的生态环境基础

    和国内其他省市(自治区)相比较,江苏终身教育体系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共性和普遍性,都面对着相同的国际和国内环境。

    从国际环境的整体来看,当前国际形势总体缓和,和平与发展是当前国际环境的主题。我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强调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也随之不断提高。强大的国力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培养能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能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能够帮助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取得优势的高级专门人才成为我国教育领域必须满足的新要求。这也对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新要求,即要以国际化的理念建设终身教育体系,教育服务贸易自由化带动教育的进一步市场化。教育市场化是运用市场的理念、原则与方式,对作为公共事业的教育进行运营的一种手段,它追求教育效率的最大化。市场机制被引入教育领域,使得教育成为一种商品或服务,消费者需要为使用这种商品或服务付费。在此背景下,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主体不再只具有公共性,社会资本将会广泛进入终身教育领域,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注入活力。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教育教学技术的革新,使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借助于电脑、网络等基础设施可以在世界范圍内实现联网,信息资源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跨国、跨地区共享。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技术的普及性与渗透性改变了教育的生态环境,互联网成为了另一个“社会”,互联网文化影响了大众文化,教育的方法、模式和教育组织形式等正逐步转型、发展,这也拓展了终身教育的发展空间,成为终身教育未来发展的有效支撑。

    从我国的国内环境来看,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总体比较稳定。

    1.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划构成了终身教育体系的政治环境

    我国“终身教育”的概念从国家层面被提出,就是以国家基本法的形式明确的。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了“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6]《纲要》使用了“终生教育”的概念,这里的说法与“终身教育”有一定的差异。随后,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提出,“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7]自此,教育基本法确保了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稳定的政治环境。在随后党和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中,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路径又进一步得以明确,尤其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进一步提出了要“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这些政策法规在制度层面上使终身教育体系的概念更为细化,进一步明确了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要求,成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可见,“党和国家已经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为新世纪国家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发展终身教育提高到关系到科教兴国国策成败的新的战略高度”。[8]

    2.经济发展水平是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础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教育投入问题被置于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保障了教育经费的投入,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分年度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中的相关数据可知,我国教育经费投入逐年提高(如图1所示)。这为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基本的经费保障。另外,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2年《民辦教育促进法》颁布以来,大量的社会资本涌入我国的教育领域,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15年,全国有民办学校16.3万所,占全国总数的31.8%;在校学生数4 570.4万人,占全国总数的17.6%。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的民办学校数分别占民办学校总数的90%、6.6%、3.0%、0.4%”。[9]社会资本对民办教育的投入,有效地增加了教育服务供给,极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也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作出了相应的贡献。随着知识运营成为经济增长方式、知识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知识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形态,现代经济的增长越来越依赖于其中的知识含量的增长。当知识在现代社会价值创造中的功效远远高于人、财、物这些传统的生产要素时,知识就成为所有创造价值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而作为持续提高劳动者素质,创造和传递知识的终身教育体系,其构建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进一步凸显。

    3.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可以引领社会文化。教育的根本在于个体自身,教育如不能激发个体自我成长的内在力量,就不可能实现良性的发展,而这种个体自我成长的内在力量,更多是通过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来实现。因此,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一种精神力量,内化进人们的意识形态中,这个过程可能是个长期的过程。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中国作为具有漫长教育历史的大国,灿烂的传统文化中蕴涵着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自然也包括朴素的终身教育思想。我国春秋时期的教育思想家孔子就曾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顺耳,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来描绘自己一生中不断学习的过程。到了现代,中华民族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更是始终深深植根于社会文化的沃土之中。一直以来,接受义务教育是社会民众的基本义务,接受义务教育已成为社会大众文化的基本特征。未来,当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发展趋于饱和状态,接受高等教育成为社会民众的基本素质条件,大多数社会职业更是将接受高等教育作为入职必备资格,所以,接受高等教育便成为国民的一种义务”。[10]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职后教育也成为一种趋势和流行文化。“老有所教,老有所学”也成为老年人生活品质提升的重要内容。这些深深植根于社会文化中的终身教育思想,形成了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文化氛围。

    三、江苏终身教育体系生态环境评价

    “优化是与进化相对称的。自然事物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自在运动所引起事物的发展被称为进化,经人为设计、调节、控制、干预、引导,从多种可能路径中选出最优路径从而导致事物的发展叫优化”。[11]根据优化的定义,终身教育体系生态环境的优化是指终身教育主体对终身教育生态环境进行的最优管理、引导和选择等的实践活动。江苏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是在江苏这一省域环境(小环境)中开展的,终身教育主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探讨江苏终身教育体系的生态环境优化,还需要对江苏省的省域环境(小环境)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优化策略。

    1.从终身教育的政治环境来看,尚缺乏省域范围内的终身教育法规

    从目前已经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地方条例看,党和政府赋予了终身教育重要使命,但是鲜见涉及如何落实和实施计划安排的细则性文件,具体的落实还是根据各省市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条例。目前,国内已经有3个省(直辖市)制定了本省(直辖市)的《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另外还有2部市级的《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已经出台(具体名单见表1),一些省市已经将制定本地区的《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列入计划中。通过对江苏省已有的政策文件进行梳理后发现,目前江苏省对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保障措施比较重视。201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实施意见》,但是由于国家的政策文本中尚未形成单独的《终身教育法》,各省市对于终身教育体系的理解以及构建策略也是莫衷一是。江苏省人大尚未将终身教育纳入立法计划和立法程序,而且江苏省也尚未建立起专门的终身教育管理机构。就目前上海市已经设立的市教委终身教育处的情况来看,其被赋予的指导终身教育政策的推行并达到协调各类资源的目的,最终因其级别低下和权力有限而无法实现。

    2.从终身教育的经济环境来看,缺乏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动力机制

    江苏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2014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仅次于广东省,达到65 088.32亿元,居全国第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全国第四,需要大量人力资源支撑的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也居全国第二。[12]目前,江苏省的发达的经济水平主要由强大的教育发展水平支撑。江苏省一直是教育大省,根据江苏省教育厅统计,2013年,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为97.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8.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8.6%。2014年,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为97.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1.0%。[13]而根据教育部的统计,直到2015年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75.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3.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7.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0.0%。[14]全国的平均数据均远远落后于江苏省的教育发展。目前在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中,终身教育所带来的贡献度不突出。一直以来,终身教育往往带有明显的功利化倾向。就终身教育的基础——成人教育的实践来看,学习者个体往往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岗位或薪资去学习,教育的主办者很多也更多地考虑经济和社会效益,并未从整个社会终身教育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加之目前终身教育对于江苏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无法表现,导致终身教育实践的整体性、综合性和长期性缺乏,这与终身教育的本质以及建立学习化社会的理念与追求大相径庭,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整体动力机制缺乏。

    3.从终身教育的文化环境来看,网络文化的蔓延给终身学习风气的建立带来优势也带来挑战

    江苏自古文化底蕴深厚,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在各方面积极探索、总结先进经验,历史上屡开思想风气之先。在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从民间自发的终身教育思想已经在逐渐蔓延,尤其是在社区教育方面。以江苏省南通市的社区教育为例,这里的社区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知识普及的范畴,还让中华传统文化和非物质遗产飞入寻常百姓家。社区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绘画书法、音乐舞蹈、计算机网络知识等内容,还包括对色织土布、面塑、剪纸、灯彩等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类型多样、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带来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是终身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重要表现。面对面的教育是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更新,当前另一种重要的文化——网络文化的势头也不容小觑。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上半年新增网民2 132万人,增长率为3.1%。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截至2016年6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18亿,较2015年底增加775万,增长率为7.0%;在线教育用户使用率为16.6%,较2015年底基本持平。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6 987万,与2015年底相比增长了1 684万,增长率为31.8%;手机在线教育使用率为10.6%,相比2015年底增长2个百分点。[15]未来的终身教育体系中,在线教育将会成为最重要的一种实现方式。根据2016年7月发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评价报告》,江苏省被认为是信息化发展较为领先的省,属于成熟应用型。[16]江苏省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普及方面达到较高的水平,具有较强大的产业规模,居民通常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具备丰富的信息专业技术人员储备,这些都给未来终身教育领域的拓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目前网络社会中也存在一定的文化糟粕,“教育无用论”等影响终身教育理念传播的消极理论也在广泛传播,如何规避网络社会的消极影响,积极为江苏省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服务也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四、江苏终身教育体系生态环境的优化策略 终身教育体系生态环境优化的最终目的是:在学习规律和教育规律的指导下,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者具备终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社会教育制度、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模式和教育组织等方面形成合力,保障学习者的学习权益。优化的过程是终身教育主体主观能动性的体现,这里的主体除了终身学习者外,还应该包括政府管理者和终身教育实施者等其他与终身教育相关的各类主体。根据江苏终身教育体系生态环境的评析,优化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建立健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制度保障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或者更规范地说,它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17]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形成激发学习者学习主动性的环境,更需要能够让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条件,最后还需能够保证学习者学有所成、学有所获。为了让学习者有持续学习的动力,需要改变目前“自上而下”完全由政府决策主导的模式,这种决策模式虽然可以卓有成效地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工作,但是随着终身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种行政色彩比较浓厚的政策制定机制将会产生一定的弊端。一旦制度或者政策制定者对终身教育理念的理解有偏差,就会导致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在深入研究基础上,建立民主、公开的制度制定机制,确保终身教育政策更加合理和可持续。为了让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学习,需要有学校教育各个阶段学习如何衔接的政策规定,还需要考虑中断学校教育后如何衔接。要改革国民教育体系,服务终身教育,学校教育的制度要将继续教育纳入其中进行设计,需要在学校制度层面就把终身教育的理念贯彻其中,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使用技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信息化社会和数字化生存。为了保证学习者学有所成,学有所获,需要搭建起终身学习的“立交桥”,重点建立起有政府保证的“学分银行”制度,使学习者的学习成果都能够得到具有权威性的认定和转化。江苏省要依托省内高等教育资源,率先建立起由专家学者组建的终身教育研究团队,作为政策制定的智囊团,收集终身教育相关数据并加以分析,发布江苏省终身教育相关调查数据和报告等,以此作为江苏省政策制定的依据。只有保证了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使政策实施落到实处。

    2.整合教育资源,开展专项投入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随着我国政府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教育的投入也逐年增加,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投入主要按照基础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分类别进行投入。虽然教育投入的总额逐年增加,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教育投入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若想有效地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直接开展终身教育相关的专项计划,并据此投入经费必不可少。但从目前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情况来看,原本的教育资源已经较为紧缺,再单独就终身教育加大投入的可能性很小。不过,和全国的情况相比较,江苏省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与优势,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教育发展水平也比较高。就目前来看,江苏省已经拥有了较好的教育基本条件,拥有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投入专项经费的实力。因此,应该针对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开展专项投入,切实保障与促进江苏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另外,目前江苏省省内已经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终身教育活动,但是其中不同機构举办的活动往往不能资源共享,导致本来就有限的教育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江苏省已经拥有的各种教育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应该围绕终身教育体系的需求对这些资源重新整合与利用,充分发掘已有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还需要发掘社会力量参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尤其是用人单位。江苏省的中小企业较多,这些企业往往不能自觉担负起帮助职工继续接受教育的职责,但是企业技术的更新换代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都需要企业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

    3.開展形式多样的终身教育活动,促进终身学习理念与社会大众文化的融合

    目前江苏省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终身学习活动,如“全民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活动周”“百姓学习之星”和“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评选等。但是目前的这些终身学习的活动主题较为宽泛,很难做到人人参与。如2016年江苏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主题为“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江苏”,从普通民众的角度来看,找不到终身学习的参与点。事实上,鼓励全民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更多地需要让民众真正参与,并且找到终身学习给自身带来的改变。如鼓励每人每天学习30分钟、每个月读1本书、每天运动40分钟等小习惯的养成,采取积分奖励,使民众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另外,可以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做法,“整合现行终身学习机构的各种发卡体系,统整社区大学学院证、图书馆借阅证等学习证件,并整合交通系统的悠游卡,制定终身学习悠游卡,无论是正规学校教育的学生证、非正规教育的学员证或社会教育机构的终身学习护照等,均可用此卡代替”。[18]人们一方面可以享受这一张卡带来的多元和便利功能,同时也方便了政府统计各种关于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方面的数据。通过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再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推进终身教育事业发展的氛围。同时,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多角度介绍宣传终身教育工作,让终身学习成为民众的潮流。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第3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4.

    [2]潘懋元.潘懋元文集:卷六·讲课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84—185.

    [3]郝克明主持,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的研究课题组.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报告(续)[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7).

    [4]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20.

    [5]郝克明.视野 战略 实践: 郝克明终身学习研究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96.

    [6]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EB/OL].http://www.people.com.cn/item/flfgk/gwyfg/1993/11270 1199312.html,2016-10-30.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EB/OL].http://www.yjbys.com/news/385590.html,2016-10-30.

    [8]国家教育发展中心.2001年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年度分析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66—181.

    [9]教育部.详解《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改情况[EB/OL].http://learning.sohu.com/20161120/n473662170.shtml,2016-10-30.

    [10]别敦荣.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基本逻辑[J].中国高教研究,2016(3):34.

    [11]苗伟.文化优化:一种自觉的文化管理[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66.

    [1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5/indexch.htm,2016-10-30.

    [13]江苏省教育厅.江苏教育基本情况[EB/OL].http://www.ec.js.edu.cn/art/2015/3/19/art_4269_168374.html,2016-10-30.

    [14]教育部.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moe.edu.cn/srcsite/A03/s180/moe_633/201607/t20160706_270976.html,2016-10-30.

    [1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38次)[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8/P020160803367337470363.pdf,2016-10-30.

    [1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国家信息化发展评价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11/P020161118599094936045.pdf,2016-11-15.

    [17]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8]王莎莎.台湾终身学习保障措施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3.

    Optimiz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Jiangsu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XU Wen-jing, QIAN Xu-chu

    (Jiangsu Open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6, 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in our country is relatively stable, but it also lack of lifelong education regulations within the province, economic motive force and negative culture spreading.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onstruction, we must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system guarantee, integrate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carry out the special investment and various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nd promot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he lifelong learning concept and the popular cultur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optimization of the Jiangsu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