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林美媛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也无法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将课堂还给学生,以使其获得全面发展。思维导图正是基于此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教师运用文字、图片思维导图,以引导学生将文字、图片等与学习内容建立相关的记忆联系,从而达到培养其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本文以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板块为例,对思维导图在该模块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思维导图 ?阅读教学
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帮助学生获取信息、掌握知识,甚至了解世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途径,思维导图在实际教学中已获得广泛运用,可将学习思维具象化。运用此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还可以加深其对与之相关内容的认识,大大地降低了“阅读难”的问题,因此思维导图可以说是组织性的思维工具。
一、思維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思维导图以新颖的图文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小学生好奇心重,对新鲜事物会表现出较大的关注度与兴趣,所以通过图文并重改进阅读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每个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思考与理解,而思维导图是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地进行绘制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三,思维导图改变了传统教师讲、学生做笔记的状态,为学生的自主交流、自主探究创建了平台,推动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第四,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绘制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绘制情况判断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与认识程度,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改变传统单一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如问答、填空等。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1.针对文章中的生字词应用思维导图
识字和写字是小学中低年级的主要任务,要促使学生熟悉并掌握生字词,前提就是进行阅读活动,通过阅读认识生字词并理解其意思。以往教学认识生字词都是针对难度较大的生字词进行讲解,然后下课后学生自主复习,这样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而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阅读教学后,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生字词的手段,不仅令学生更易于理解文章内容,还能够扩大其识字量。常见的字词思维导图形式有识记型、归类型、自由型,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思维导图展开教学。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其中的生字“追、迎”,可以采用归类型字词思维导图。先找到生字在文章内的对应句子,然后让学生对句子进行朗读,同时结合文中“游过去”的相应句子,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意思及三者之间的区别,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针对阅读过程中的重难点字词,让学生对其进行思维导图绘制,绘制内容包括这三个动作词语的含义、小蝌蚪做这三个动作时的心情等,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小蝌蚪的心理活动进行联想。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生字,将同类型的字词归类到一起进行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区分意思相近的词语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加深其对生字词的理解,阅读的时候也能带着感情去读,有助于阅读效率的提高。
2.针对文章中总结演绎类目标应用思维导图
中低年级学生抽象性思维尚在发展阶段,阅读过程中会出现逻辑性表述能力较弱的情况。教师可以总结文章的内容、表现技巧和方法等,并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其能够对文章的关键知识点和主要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通过运用拓展、延伸、演绎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对文章进行阅读,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在阅读文章时,教师可以一个主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根据主题发散思维,创建与之相关的分支与内容,从而形成思维导图。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所阅读文本的基础知识掌握,还能锻炼其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大脑灵活性。
以《亡羊补牢》这一寓言阅读为例,为加深学生对这则寓言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可以将这一寓言的说明对象——“养羊的主人”作为中心主题,然后将这则寓言的前因后果绘制成导图。思维导图的主要因素有文章生字词,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及其结果等,同时还可以拓展延伸文章的叙述方式、阅读文章后学习到的道理等。以一个主题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思维导图绘制,可以让学生更清楚文章所讲的内容,在阅读的时候带着理解的心态展开,帮助学生建立对文章内容的认知。阅读基于理解的基础上展开,除了能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外,还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知识,包括文章的叙述方式、文章所传达的道理等。这些知识都不是文章内直接呈现的,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就可以展开相关联想,更有利于思维发展。
3.针对文章中归纳提炼类目标应用思维导图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都是教师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剖析、讲解,最后根据文章内容指出其中心思想,学生机械地对其进行记忆。这一过程没有给学生思考的平台与机会,限制了其思维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思维导图,让学生在绘制的时候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归纳提炼类思维导图与总结演绎类是有区别的,这一类型是让学生由外向内绘制导图,逐层递进,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归纳中心主题,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这类思维导图的绘制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理清文本脉络,根据所绘制的导图对阅读内容进行升华,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在阅读这一文章时,体会文章内人物的思想情感是这一文章的重点,难点则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从而明白周恩来立志的原因。首先,从叔侄对话中,对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产生疑问,像周恩来一样产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不解;然后通过查看租界,体会“中华不振”的意思,这一阶段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租界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并通过阅读文章将感受深刻的句子画出来,批注自己的心情;接着让学生将自己对租界的感受表达出来,相互之间进行交流沟通,从而形成对“中华不振”的感悟;最后,让学生根据之前绘制的对“中华不振”的“疑问—体会—顿悟”这一思维导图,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概括。引导学生先以疑问作为开端,再一步步地往内递进,最后悟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立思考能力。
4.针对文章中分析记忆类目标应用思维导图
阅读过程中常需要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复述、转述,甚至有些文章还要求学生背诵全文,若学生对其内在结构、写作思路等没有熟练掌握并理解,光靠死记硬背很容易忘记。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与结构,从而加深其记忆。基于理解的基础去记忆文章其实是运用思维导图对文章关键点进行提炼,很多文章的展开是有一定逻辑顺序的,如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等,将其作为主题,然后利用图像、文字等进行丰富,就能帮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形成记忆。
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在阅读这一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于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这一文章的结构与写作思路。如描述西沙群岛时是按空间顺序进行的:海水—海底—海滩—海岛。不同的空间描述均有其特色。为加强学生的记忆,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相关的描述配上图片,如海参、珊瑚、贝壳、海龟、海鸟等,利用思维导图将西沙群岛的富饶通过图式体现出来。在绘制导图的过程中,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与图片,潜移默化地对文章内容产生深刻印象。
思维导图能够对学生的主体意识思维进行强化,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需从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情况等出发,科学合理地应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脉络、结构的认识,进而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蒲惠红.运用思维导图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名师在线,2019(02).
[2]王宝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研究[J].教师,2018(18).
[3]曾伟红.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J].文教资料,2019(11).
[4]林艺辉.运用思维导图 提高评改效率——浅谈小学语文习作评改与思维导图的有效结合[J].当代教研论丛,2019(04).
责任编辑:黄大灿 赵潇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