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中关于非遗文化的传承路径研究
丁子安
摘 要:高校作为弘扬非遗文化的重要对象,肩负着传承与保护的历史使命。因而在高校教育中融入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内容,能够将非遗文化中潜在的教育价值有效的释放出来,进而实现培养学生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基于此,本文就高校教育中关于非遗文化的传承路径研究为题展开详细的论述,以此通过对教学主体、课程结构等角度的有效整合,实现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育; 非遗文化; 传承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2?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4-166-001
我国的非遗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独家精神记忆。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然而,当代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演变,使得原生态的非遗文化遭受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当前我国高校作为弘扬非遗文化的重要对象,应加大力度发展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将此项工作上升到國家战略发展高度,在高校中重点发展非遗文化精神价值的内容,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所需的人才。因此,本文从高校教育中非遗文化传承路径角度进行研究。
一、确立教学主体的重要性,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教师的综合职业素质作为评价高校教育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2]。基于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角度来说,以往我国高校普遍缺乏对非遗文化的重视力度,甚至在高校内部并没有设立关于此方面的专业,长此以往造成高校内部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人才数量不足。因此,对于我国教育界此种发展现状,从教学的主体来分析,要想实施对非遗文化的有效传承与保护,就必须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发展的首要任务。
首先,在高校内部对涉及到非遗文化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培养,对其所掌握的非遗文化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合,以此为基础重点构建非遗文化学科,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高素质人才,以解决高校内部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人才数量不足的情况[3]。
其次,非遗文化虽然在本质上属于无形的载体,但是说到底对非遗文化的传承还是根植于人们的记忆中。因此,传承的渠道应考虑到精神层面上的建设。例如可以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开展非遗文化的讲座与培训,或者将民间非遗文化的传承人请到高校中做客,现身说法,让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收获到不同地域内对非遗文化的传承技能。
再次,高校还可以建立非遗文化的实训基地,将不同地域内的非遗文化专业教师汇聚在此,进行对文化遗产保护路径的交流与实践,结合不同的方式将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融入到教学课程与方法之中,教师通过这些科研活动的开展,在全面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强化了对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能力。
二、构建完善的课程结构,为非遗文化开发新型的课程体系
此外,高校内部光靠提升非遗文化教师的整体素质与能力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大力发展教学平台的建设,进而保障非遗文化教学在高校中顺利进行,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优质人才。因此,这一举措的实现路径就是要重点在高校内部构建完善的课程结构,使得非遗文化突出其教学中的独立性,以此来开发整体的课程体系。
例如通过学习非遗文化相应的基础理论课程,可以不断的开发多种课程类型,像专业选修课以及实践课程等,通过开展多类型的课程来实现培养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人才的目标,进而推动我国高校内对非遗文化传承的工作进程。此外,还可以将不同区域之间的多样性的非遗文化具体特征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使得非遗文化这类独特的文化资源丰富传统的高校教学内容。
诸如首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穿插式的课程模式,在不改变传统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穿插着向学生们介绍非遗文化具有特色的文化遗产知识,扩宽学生们的视野。其次,还可以采用附加式的教学模式,在不改变传统教学结构的基础之上,将非遗文化相关理论知识以附加式的教学形式补充到课程之中。再次,还可以采用渗透式的课程模式,充分借助课堂环境的感染力,为非遗文化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非遗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融入到学校与家庭的教育之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综上所述,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方面应通过教学这一环节有效的进行提升。因此,本文基于对高校教育中关于非遗文化的传承路径展开的探究,分别从确立教学主体的重要性,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以及构建完善的课程结构,为非遗文化开发新型的课程体系等两个部分进行分析,以此得出一方面要让非遗文化与高校课堂教材有机的进行融合,以便于使得非遗文化自身潜在的教育价值得以释放。另一方面,高校还应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手段来大力培养非遗文化保护方面的优秀人才,进而全面推进我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进程。望此次本文研究的内容与结论能够为当前我国高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带来一定的启示。
课题:非遗文化太平跳脚龙灯校园传承与发展研究课题编号:18PTZD037
参考文献:
[1]谢敏.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艺术类高校中的传承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6):81-82
[2]秦瑾.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的非遗传承[J]美术教育研究,2018,(6)
[3]沈滢.“非遗”作为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载体的路径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1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