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新生学前教育专业入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①
吴慧源
[摘 要]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新生在专业适应方面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如何通过设计与实施“学前教育专业入门”课程,有效提升新生的专业适应及职业认同,为高校如何开展新生的专业入门教育提供借鉴与思考。
[关 键 词] 学前教育专业;专业适应;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7-0026-01
进入大学是青年期的重要转折,个体经历与环境的多方面改变,专业学习的特殊要求必然给个体带来压力与挑战,大学生的适应问题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适应(Adaptation)一词来源于生物学,它是有机体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特性和生活方式,最终实现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协调与一致,从而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教育领域的适应,指教育的主体适时地根据外界需求与个人需要而调整的过程。较之于中小学,大学“高深”“专门”“前沿”的特征决定了大学生学习具备更强的研究性、自主性及专业性,突显出更明确的职业定向性。大学期间专业学习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与水平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成效,决定着四年后大学生进入社会的职业选择与职业生涯发展,因此,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对其成长与发展具备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隶属于教育学,却有着与其他教育学专业不同的显著特征。例如,开设的课程中不仅有大量涉及人文、社会、教育和心理等学科的理论知识课程,还有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多样的专业技能的艺术类课程如钢琴、声乐、舞蹈和美术;在专业学习中,不仅强调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强调运用与实践,因而,需要学生投注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于课程实践中。然而,很多新生由于缺乏对大学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的了解,出现焦虑、困惑甚至失落等情绪反应,又由于缺乏与教师、同学等的沟通,导致专业适应不良,直接影响了其大学的学习与生活质量。我们迫切地需要帮助学前教育专业新生入学后尽早了解专业特色及要求,未来就业的方向及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学习方式与策略,尽早适应专业的学习。从2005年始,广西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就开启了这一问题的探索,通过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入门课程来帮助新生提升专业适应能力,建立职业认同,成效显著。
一、学前教育专业入门课程的设计
学前教育专业入门课程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开设,18学时,有限的学时要产生时效,内容架构至关重要。学前教育专业入门课程由八个专题构成,每个专题2~3学时,它们分别是“大学的意义及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守护童年——幼儿园教育的本质”“卓越计划的由来及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计划解读”“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艺术技能课程学习方法讲解”“大学生学习心理指导与学习生涯规划”“学前教育经典书籍、影片推介”“实地考察:走进幼儿园”“观摩与研讨:高年级实习汇报”。专题内容涵盖学前教育从专业认识、专业定位、专业学习到专业前景等方面,既有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最新理念与趋势,也有具体到专业课程学习的方法,既有如何建立积极情感态度的引导,也有通过观摩交流获得的启悟,体现了深广兼容,前瞻实效的特点。
二、《学前教育专业入门》课程的实施
课程的内容设计固然重要,但要体现学习的实效还需要充分考虑课程的教学方式。(1)主讲教师的考量。各专题可依据学前系教师的专长和经验进行配备,力争让所有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悉数亮相,能够让新生充分感受到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团队力量。值得一提的是,高年级学生、已经毕业的学生、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也可以纳入课程中,通过不同人群的现身说法和互动交流,帮助新生更全面地了解专业,获得指导。(2)教学方式。应避免单一说教式的讲授,教学方式尽可能丰富多样,教学氛围尽可能和谐民主,多进行师生互动和交流研讨,关注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表现,充分引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3)考核的方式。课程的开设重在引导而非检核,因而应该避免闭卷考试的方式,尽可能采取灵活、人性化的考核方式,如撰写心得体会、主题发言、主题辩论甚至是网络平台的跟帖讨论,更能够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收获及体会。
当然,专业适应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引导与教育,并将之渗透到日常专业学习的始终,才能不断影响学生对专业本质的认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和认识,适应需要的时间也各有长短,但学前教育专业入门课程的开设帮助新生在走向专业的道路上打开了一扇窗,当学前教育专业新生从内心真正理解、接纳、认同专业,才能在此基础上获得更好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研究[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
[2]王建华,唐敏,粘淑玫.高师学前教育專业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世纪桥,2010(11).
[3]陈研,梁莹,强丽君.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情况的校别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8(3).
[4]田燕,唐宁,潘锦云.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认同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24).
[5]强健.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