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偏偏不喜欢

    岳炜

    〔关键词〕家庭教育;了解;尊重

    《白马啸西风》是金庸唯一的一篇中篇武侠小说,仅三万余字,描写的是哈萨克人与汉人之间的爱恨情仇。这是作者唯一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整部小说弥漫着一股与众不同的细腻和委婉。而导致整篇小说哀伤情调的,正是包含于其中的“单相思”主题。

    整篇小说在极短的篇幅内展现了一连串的“单相思”。李文秀对苏普、马家骏对李文秀、瓦尔拉齐对雅丽仙、史仲俊对上官虹,都是或多或少,或浅或深的单相思的爱情。人们在沙漠里追寻那个高昌古迹,最后在沙漠里迷路,这也是一种“单相思”。同时,小说中所写的、穿插的情节,大唐帝国送给高昌国文化典籍,希望以此来完成对异族的教化,这其实也是一种文化教化上的“单相思”。我们通过大唐帝国和高昌小国之间的这种关系,来看看这种一厢情愿的“无事的悲剧”对我们教育孩子有着什么样的启示。

    小说中,自以为高高在上的“文明”国度总是要将“文明”强行输入“野蛮”民族,但终究无法实现。被大唐武力征服的高昌人用自己的方式说出了他们的心声:“野鸡不能学鹰飞,小鼠不能学猫叫,你们中华汉人的东西再好,我们高昌野人也是不喜欢。”现如今,为了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很多家长在孩子刚刚懂事的时候就开始给他们报各种培训班,钢琴、舞蹈、美术、英语……不一而足。但这一切,都是孩子感兴趣的吗?都适合他们的个性吗?家长有没有关注过孩子内心对这些学习的感受?这种把自我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的行为,是不是也是一种教育的“单相思”?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如果大人只顾自己的感受,把那些自认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孩子,让他们担负起父母的梦想重担,那学习对孩子而言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对其发展极其不利。教育只有尊重个性,遵循成长规律,才能焕发生机和活力。

    小说中,之所以会出现那么多“单相思”的悲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方对另一方的不了解、不尊重。还是以唐朝对高昌国的教化为例。大唐帝国凭借自己军事力量的强大,企图把自己的文化强加于高昌人身上。但他们的做法只是把他们自认为包含优秀思想的典籍赐给高昌人,并没有派出文化使者走进高昌人的世界,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文化,和他们一起寻找双方文化的契合点。那些典籍在高昌人眼里毫无价值,所以才会被长年地搁置在地下迷宫里。很多时候,兴趣是需要培养的,特别是对于孩子。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呢?发现孩子对某一件事物感兴趣时,要及时帮助他们开阔视野,让其尽可能地在探寻这一领域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是巩固兴趣的最好办法。由此而形成的专注力,更是其今后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础。

    大唐王朝一厢情愿地把“文明”强加于高昌人,认为这是一种“恩惠”。但实际上这只是他们自己的价值判断。这些“文明”真的是提高异族人民幸福指数的金科玉律吗?在《白马啸西风》中,未受过中原文明教化的“野蛮”的哈萨克人淳朴热情,而来自“文明之邦”的汉人却奸诈凶恶。就像金庸的其他小说中,我们很熟悉的那些人物,如生长于蒙古的郭靖,来自活死人墓的小龙女,生活在少林寺的虚竹,修行于恒山的仪琳,整个童年都在海外孤岛度过的张无忌等等,他们都是在与“文明”基本隔绝的地方成长起来的人,但每一个人都是天真纯洁、善良质朴的。与“文明”社会的隔绝,让他们身上保留了那份原始的纯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这份纯善可能会让他们受到一些欺骗与伤害,但这却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品质。“吃亏是福”便与此有关。这又是一个充满辩证意味的话题。如果孩子对你所看重的某一件事物确实毫无兴趣,不要强求,留一份质朴和纯真在孩子心里,也许更重要。

    《白马啸西风》用一系列的“单相思”展示了各种一厢情愿的无奈,同时也向我们揭示了产生这些无奈的根源——缺少尊重和理解。当然,在教育中,我们不可能对孩子放任自流,他们也需要约束,也需要管教,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给予他们本该获得的“存在感”,却是值得一番思考和探讨的。最后,不妨借用一下小说主人公李文秀在结尾时的那句自言自语,算是替那些被父母理想“绑架”的孩子们说一句“任性”的话——“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创新教育政策研究院,潍坊,261031)

    编辑/黄才玲 终校/于 洪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