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团人本管理提升策略研究

    金海霞 刘文雁 周忠婷

    

    内容摘要:随着学生需求的日益增多,社团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人本管理不到位、社员积极性较低、社团文化缺失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社团人本管理现状及问题,提出提升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社团 人本管理

    大学社团是学生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团体,在校党委、团委和学生会的指导下,组织开展健康、积极有益的活动。目前高校社团数量众多,“百家争鸣”,但由于大学社团具有运营管理的自主性、组织活动的松散性、成员基础的广泛性等特性,社团质量良莠不齐,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本文旨在分析高校社团人本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人本管理的层面剖析其影响因素,提出解决措施。

    一.社团管理中人本管理

    (一)人本管理内涵

    所谓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本”的管理。人作为管理中的首要因素,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或主导因素;同时,作为管理的本质要素,又是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人本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就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动性,激发人的创造性。大学生是社团管理活动的主体,大学生的特性决定了人本管理在社团管理中的特殊作用。

    (二)社团成员的特征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大学生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和需求多元性等特征。大学生思想独立,敢于创新,追求轻松愉悦的氛围,不愿受到束缚,期待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人价值,且需求日益多样化,注重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满足。

    (三)社团人本管理内涵

    社团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对社员的管理,满足社员的发展需要,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提高社员积极性,发挥其优势和长处;同时需完善社团管理机制,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融洽的环境氛围。

    二.高校社团人本管理现状的调查

    为充分了解高校社团管理现状,本次调查分别选取江苏省内9所大学进行抽样调查,从学科来看,兼顾文科、理科、工科等;从年级来看,涉及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共发放问卷670份,收回有效问卷584份,有效回收率为87.1%,其样本构成如表1所示:

    三.高校社团人本管理问题分析

    为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高校社团分为娱乐型、体能型、服务型以及学术型等,基于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社团的人本管理程度存在差異。目前大多数高校社团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差距明显,而其中在人本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一)部分社团未建立人本管理的理念

    调查数据显示,高校有41.36%的社团换届采取“任命制”,37.97%采取“面试制”;社团优秀个人评选66.17%由“负责人说了算”;活动的举办40.23%“主要负责人决定”,这种情况表明,社团选拔时社长个人意愿大于整体意愿,各类活动举办、换届选举等关系社员切身利益的活动未考虑社员诉求,缺乏公平性和民主性,过多地依赖于传统的管理制度,忽视了社员在社团人本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未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

    据调查,有23.68%的社员对所在社团的管理建设“极不满意”,25.56%感觉“一般”。社团管理体系不完善,社员权益得不到保障;激励措施缺乏,过分强调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学校对社团的活动指标,忽略了考虑社员的需求和社员的积极性,虽然在短期内促进了社团的发展,但从社团的长远发展和社员的利益来看,影响人才的利用和培养,无法从根本上激发社员潜能,不利于社团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三)人本管理的落实没有社团文化作后盾

    建立良好的社团文化是社团人本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有利于增强社团内部凝聚力,构建和谐的社团氛围。调研结果显示,有51.13%的社团“没有组织文化,但正在建设”,仅有15.41%的社团“重视组织文化的培养”,由此可见高校社团内部缺乏主流文化的引领,原有的传统文化也没有得到保留和传递,社员很难感受到集体所带来的归属感,造成价值导向缺失、社团凝聚力不强和社员联系薄弱的局面。

    四.高校社团人本管理的提升策略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之一,是我国高校长远发展贯彻落实的重要思想,坚持以正确的理念引导人,科学的方式管理人,以完善的机制激励人,以战略的目光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首先,最大化发挥社员的本质。社团的核心是社员,坚持以人为本,以社员的发展为本,重视社员的自主性,突出社员在社团人本管理中的主体地位,重视社员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需求的满足,以及社员对社团活动的参与和重大事项的决策;其次,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社团管理相结合。从根本上重视社团的人本管理,通过发展人本管理来带动社团的发展,发挥社员的潜力,将社团硬性的管理规范灵活化,赋予的和谐的管理思想;最后,实现社团和社员的共同发展。在建立社团整体发展规划的同时,了解社员的发展需求,实现二者的融合统一,共同引领推动社团的发展。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社团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需要完善配套的人才培养计划,以社团的人才发展重点提高社员专业知识技能,社团管理者可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满足社员的能力需求;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社团人本管理中,采取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方式,物质激励可通过发放奖金、奖品等方式,精神激励包括选拔社员优秀骨干、颁发荣誉证书、口头表扬或表彰等,激发社员内心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荣誉感与自我成就感;建立人才选拔机制。打造社长的领导力,选拔时注重社长及其他管理层人员的综合实力,发挥人才的榜样作用,从而实现管理团队的自我超越;建立社团内部的人才梯队,积极开发社团内部的人力资源,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打造从社团到社员的高素质团队。

    (三)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

    首先,落实学校对于社团管理的方针政策,保持社团宗旨与发展目标的正确性与先进性,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價值观,如每月开展红色教育为主题的社团活动,运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社员的参与度,加大红色文化的宣扬;其次,开展如社团文化节、知识竞赛、公益、户外素质拓展等多样化团队建设活动,同时随着大学生沟通需求的增多,衍生出类似团队聚餐、团队旅游等趣味性活动,增强社员与社团的联系,建立融洽的社团氛围;最后,社团更替过程中,需注重社团文化的培养与传承,一方面可采用订立规章制度的方法让社团传承者“不忘本”,另一方面也应加强社员对社团归属感,例如用“家书”的方式写下对下一届的寄语与期望。

    (四)满足社员的个性化需求

    首先,加强对社员的人文关怀。社长应转变自我角色定位,转变管理思想,由管理社员转变为服务社员,可定期举办座谈会,搭建社团内双向沟通的渠道,聆听社员的意见和想法,尊重社员的想法,赋予社员自主权;其次,注重社员的情感体验。社团管理者可给予社员一定的情感关注,满足社员对人际关系、团队合作、技能学习等物质和精神需求,在生活和学习上提供一定的引导和帮助,消除社员心中的疑虑,更好的完善自我;最后,培养社员的创新意识。创新人本管理的方式,重构社团和社员的关系,持续激活激励创新人才,打造充满活力的社团平台,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让人本管理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五.结语

    高校应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社团管理机制,是提高学生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不断地激发学生潜力,源源不断地为高校社团注入新的活力,创造更大的价值,构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何海兵.论高校社团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探索,2002(4):119-122.

    [2]毛建国,傅琬舒.大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创新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3):37-39.

    [3]李安英,樊习英.关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与教育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3):12-14.

    [4]樊敏.以人为本视野下的高校社团管理[J].人民论坛,2010(35):230-231.

    [5]朱广荣,孙迎辉.浅析高校学生社团内部管理的创新机制[J].兰州学刊,2008(S1):222-223.

    [6]王运东,刘桂宇.社会管理理念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3(9):102-105.

    [7]任玲.基于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有效对称[J].时代金融,2018,709(27):309-318.

    [8]郑强国,凌琳,付艳荣.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6(12):80-82.

    [9]张伟霞.基于人本理念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研究[J].现代商业,2015(26):101-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2018年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810299122X

    (作者介绍:金海霞、刘文雁、周忠婷,江苏大学本科在读,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