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初探

    【摘 要】培养学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语文教学

    阅读浅易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无论是过去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还是今天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对阅读文言文十分重视,并且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阅读文言文要达到课标的要求,仅仅能够大致理解原句的大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有一定的积累和理解,这种理解能力又必须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必须贯穿在三年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中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加趣味性,克服畏难情绪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古代的书面语言,但是由于离我们时代遥远,加之当时书面语和口语脱离,给我们学习文言文造成了很大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成为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阅读文言文,能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助于继承祖国宝贵遗产;能追根溯源的了解汉语言的起源,字词的本意和演变,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和表达能力。

    其次,教师要在看似枯燥的文言文学习中挖掘趣味,丰富教学内容。可以利用历史传说、神话寓言等增加趣味,丰富学习内容,开阔学生视野,积厚文化底蕴,使学生乐而忘难,徜徉于文言文的知识宫殿。

    例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

    ①题解:“烛之武”是人名,;“退”就是劝退;“秦师”就是秦国的军队。课文写了郑国的烛之武在国家危难关头挺身而出,凭三寸不烂之舌劝退了秦国的军队,使国家化险为夷。

    ②借助注解。“晋侯,秦伯”注“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说明西周时期的分封是根据功劳的大小来封赏的。

    再如:学习《勾践灭吴》可穿插成语“卧薪尝胆”和“东施效颦”,介绍孙武练兵、伍子胥过文昭关等故事。学习《秋水》时介绍“涸辙之鲋”的寓言故事。

    二、防止两个误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误区之一:重视古文今译之类的教辅书籍,轻视教师讲授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商家看好了教辅读物这块肥肉,各种课外资料浩如烟海。有的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手上有一本古文今译的书就如获至宝,一看译文,觉得自己已经懂了,如果遇到教师提问,就照着译文读一遍。但是,关上书本,又什么都不知道,考试时更无从下手。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课前预习时可借助教辅理解课文内容;课堂上专心听讲,眼到手到,做到字句落实;课后复习时再把教师讲解的和教辅上的注解翻译联系起来消化。这种方法,课内外结合,主次分明,有助于夯实基础,提高学习效率。

    2.误区之二:课堂听讲时重点不突出,成了抄笔记的机器

    进入这个误区的学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课文中记笔记,把每个字的意思都记下来,没有主次,记得密密麻麻,以致把原文都淹没了,到复习时非常费力;一种是不注意字的翻译,只着眼于句子的翻译的记录,能整句翻译,但对于关键词常常束手无策。课堂上只起了简单抄录的作用。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边听边记,自己一看就理解的字词不需要记,而要把自己不理解的或者自己已经理解但教师做了补充扩展的记下来,即选择重点的词、关键的词作为记笔记的重点。抓住了关键词,整个句子的翻译就迎刃而解。

    三、授人以渔,培养科学的阅读方式

    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

    对于一篇课文,首先要预习,读标题,了解相关背景;读课文、看注释,了解课文内容;查工具书,看练习,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接着进行粗略分析,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有助于对局部的推断和理解。

    2.化整为零,切分理解

    就整篇文言文来说,初读之后难点多,困难多,难以下手。这时,要使用切分法,把文章化整为零,逐层切分开来,然后逐步进行解决。

    切分文言文由篇到段,由段到句,由句到词。再一个词一个词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用现代汉语组词,可以明晰词义

    古代汉语由于词汇总量少,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突出;而现代汉语是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他们之间有着延续的关系,所以,文言文中的一些实词可以把它当作现代汉语的一个词素来组词,组出来的词就是该实词的义项。这种方法可称之为“组词法”。例如:

    “烛之武退秦师”一句,先把它切分成“烛之武”、“退”、“秦师”(或“秦”、“师”)几块,再拿关键词组词,退——退却、退货、退婚、劝退、撤退、衰退;师——出师、誓师、老师。

    文言实词除组词以外,还可以用直接列举词的义项再配以例句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现行高中课本中的练习则是采用列出了例句要求学生辨析出不同的义项的方法。例如:

    

    4.将词的义项代入句子,确定其在句中的含义

    将组出来的词或者是列举出来的义项分别代入句子中,根据上下文语境来确定它在句子中的含义,这种方法称之为“代入法”。例如:

    “亡”的义项有三个:①逃亡,流亡。②丢失,失去。③灭亡、死亡。在“亡羊补牢”中只有②符合语境。在“焉用亡郑以陪邻”中则是③符合语境。

    5.用句法结构的特点,确定词义

    无论是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的常式为: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宾语

    ①用句法判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晋军函陵:晋(主语)+军(谓语)→函陵(宾语)。这个句子中“军”字在谓语的位置,又没有其它的动词,它自然充当了动词谓语的角色。

    ②用句法判定动词活用为名词

    殚其地之出:“出”是动词,属于“殚”的宾语,成了名词,作“出产的东西”讲。

    ③用句法判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善”是形容词,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在这里活用为动词了。

    ④用句法判定名词作状语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不能作状语,但在文言文中,名词可以直接修饰限制谓语。“名词+动词”的结构形式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主谓式,一种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名词作状语。“面”是名词,“刺”是动词,它们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表示动作行为的关系。

    文言文的还有一个特点是句式整体对称,处在对称位置上的词往往具有意义相同或相反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可以从已知推断未知。如: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功”和“劳”处在相对的位置上,意义相同,现代汉语有“功劳”一词,“功”即“劳”,“劳”即功,二者互训。

    四、纵横勾联,强化巩固

    阅读文言文困难的另一个原因是学生阅读量少。针对这种现状,教师要指导学生多阅读、多背诵、多记一些典型的词句;同时,教师要善于勾联,激活知识,勾联的方法有纵向勾联与横向勾联。

    纵向勾联,指的是把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现代义联系起来,例如:

    纲:从字形分析看,属于形声字,从丝冈声。“丝”是形符,义为丝麻。纲,就是丝麻做成的网的总绳,这是本义,如成语“纲举目张”。因为纲这根总绳对于网很重要,引申出事物的重要部分,如“大纲”、“提纲”。引申出秩序、法纪,如“朝纲”。

    夷:象形,从大从弓,人背着弓是游猎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是落后的,故有“蛮夷”之称。在古代,长安十分繁华,而东南沿海比较落后,且多平原,是平坦的,引申出“平坦”之义。平坦就是畅通,没有危险,即平安,成语“化险为夷”中的“夷”就是平安的意思,属于引申义。

    横向勾联,指的是把涉及词的不同义项的句子列举出来,以空间为序,每涉及一个义项时就复习其它几个义项,达到强化巩固的目的。例如:

    

    强化巩固,还要注意梳理掌握一些文言文常识。文言文常识,主要涉及古今差异、词类活用、通假字、文言句式、文化常识、典章制度等。

    阅读文言文,其能力的培养虽然可以总结出一些方法技巧,但必须以“勤”为基础,多读、多背、多归纳总结,在字句落实上下功夫,把握关键词,抓住常见的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黄丽萍,广东省云浮市云浮中学教师,语文备课组长。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