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课外阅读环境的建构

    【摘 要】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课外阅读一直没有能够很好地开展,为此,笔者经过实践探索,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外阅读;语文教学;校园文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阅读与鉴赏”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但是,在高考升学压力之下,学生课外阅读很少,不少学生课外阅读量远远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广大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从而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一、在线推荐满足阅读需求

    网络通讯给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运用互联网,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各种阅读书目,发布一些精品文章,指导学生阅读鉴赏。如我校语文组网站一方面发挥教材的范例优势,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根据教学进度向学生推荐与教材选文有关的背景知识、相关评论,指导学生扩展阅读。另一方面采用多种形式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最新推荐”——推荐最近公开发表的优秀作品;佳文共赏——推荐古今中外佳作,如推荐“杂文专辑”、“董桥专辑”;“新苗园地”——及时发表学生的优秀作文和老师的点评。网站还请每位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阅读趣味推荐不同书目,适合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积极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上的BBS、留言板、聊天室等,向同学推荐看到的美文,参与网上文学论坛,适时交流体会。

    教师通过互联网推荐阅读书目,既是课内阅读的迁移,又把阅读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它不仅能满足学生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而且能满足阅读趣味的时尚性。它能使学生拥有阅读的热情,并保持阅读的激情,从而推动学生持续阅读,发展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二、古诗鉴赏提高审美情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能够引起学习者兴趣的情境下,学习的主动性会得到空前的发挥。

    每次早读课,除了让学生自由诵读之外,笔者还安排了此项内容:在早读课开始的时候,由一名学生向同学们介绍一首自己最喜爱的古典诗词,并将作品抄在黑板上,然后从内容和艺术特色方面对此诗进行介绍,并说明自己喜爱的原因,引导同学鉴赏。其中的名言佳句则要求全班同学当堂背诵。

    在这项活动中,学生能以主人的姿态进入阅读。目标明确,参与度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活动过程。因为要体现自己的审美情趣,所以介绍者往往翻阅了大量的诗词,认真加以取舍,以期自己最喜爱作品能引起广泛共鸣。一段时期,班上出现了争相阅读古诗词的喜人景象。

    早读课鉴赏诗词不仅使学生背诵了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提高了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学生在鉴赏作品过程中可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丰富精神世界。

    三、读书报告交流阅读心得

    新课标要求“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在每次讲授新课之前,笔者都要让一名学生先做读书报告。报告内容可以是讲述一段自己读过的有趣的、精彩的片断;可以介绍一篇好文章,一本好书,一个好作家;可以介绍自己最喜爱的名言警句;也可以对某篇文章,某个人物形象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

    五分钟的报告,既为学生展示自己阅读所得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又能引发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它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口语训练,而且把学生推向了舞台中心。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学生往往倍加珍惜,准备得也格外充分。他们除了翻看《名人传记》、《演讲与口才》等学习演讲技巧,更是悉心准备自己的报告内容。上台后,一般都能像个小老师一样的侃侃而谈。在同学互评之后,笔者抓住演讲学生哪怕一点出众的表现,进行鼓励。学生品尝到了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笔者还定期召开读书报告会,引导学生用一段时间去读一两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好书,然后对作品进行自由讨论,展出一些学生的读后感,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和感悟。

    四、专题阅读营造探究氛围

    图书馆是新课程实施中重要的课程资源。美国科罗拉多州曾作过一项专项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该校的图书馆或媒体中心的规模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将每周的语文辅导课专门用于带领学生到阅览室读书,除了给学生列出新课标建议的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还推荐阅读《读书》、《诗刊》、《散文》、《时文选粹》、《古文观止》等。

    在阅览室阅读一个阶段之后,有些学生对某些作家作品产生了兴趣,如有位女生喜欢看张抗抗的作品,主动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张抗抗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有的学生对比较阅读产生了兴趣,写出了《刘兰芝与杜十娘反抗精神的比较》等。还有的学生对伟人毛泽东产生了兴趣,搜寻了许多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活动资料,做成题为《伟人的足迹》幻灯片,兴致勃勃地在班上交流。

    在此基础上,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笔者还提供相应的研究话题,指导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文学文化名著,以营造研读探究的浓烈氛围,使学生有阅读探究的成就感。

    五、活动体验丰富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拓展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营造轻松自由的阅读氛围,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拓宽校园文化的内涵,形成新的层面的校园文化。

    如笔者积极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经常在班上搞成语接龙、撰写对联、手抄报评比等活动,举行诗歌朗诵比赛,举办课本剧表演。特别是课本剧表演,学生的热情非常高,他们自己写活动方案,写台词,写串词,之后还写总结,编辑成册。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的热情,提高了学语文和用语文的能力。

    学生社团是学生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资源之一。我校有“新苗文学社”、“树人电视台”、“丹青书画社”、“新视野书评社”等多个学生社团,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一改以往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去查阅各种资料,翻阅相关书籍。他们在喜闻乐见的读书形式中扩大了认知视野,积累了文化知识,丰富了内心世界,主动融入校园文化的创建之中。

    当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还很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多方互动,通过多种交流形式,给学生以更多的阅读乐趣和更开阔的语文学习视野。如在学生和家长之间进行互动,共同阅读摘抄。要求学生阅读摘抄以下内容:形象生动的描写,鞭辟入里的议论,内蕴丰厚的抒情性语句;优美典雅的诗词;成语;名言警句;写作素材等。请家长在读报的过程中,剪下思想性、文学性较强的文章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贴到摘抄本上写上短评。这样,既节约了学生选择阅读物的时间,又避免了学生审美趋向的单一性。

    再如,引导学生利用好广播、电视等媒介,专门设置“收视课”,收看“焦点访谈”、“读书时间”、“电视散文”等电视节目,使语文学习贴近时代脉搏,让学生在观赏与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总而言之,我们广大教师只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创造阅读条件,优化阅读环境,重体验、重积累、重熏陶,才能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感悟、习得,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陈桂华,江苏省扬州中学教师。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