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策略研究

    罗国彬

    摘 要 职业院校与其他院校教育其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培养的侧重。基于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将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是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重点。本文详细介绍了职业能力特点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必要性,并从现阶段中职院校语语文教学的现状出发,对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中职语文 职业能力 职业素养

    0引言

    语文是中职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通过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文化素养,锻炼学生语言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能力等,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就业与创业的要求。因此未来我国的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成为高素质、高技能职业性人才。现阶段中职院校语文教学已取得一定的成效,教学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但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借助语文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就业,提升竞争力。

    1职业能力的特点

    职业能力是指学生从事某一项工作而所需具备的综合能力。例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仅仅需要具备财务基础知识,同时计算机操作、人际交往、职业道德及未来从事职业的职业行为习惯等多方面能力都有一定的涉及。职业能力是由社会能力、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三方面构成,其具体表现为学生进入社会后能胜任某项工作的能力,具备对工作岗位职业规划和管理的能力和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专业素养。

    1.1广泛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仅仅是针对某一项工作技能,而是这一类岗位所具备的综合能力。例如,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不是只学习电商开网店,同时也还要具备社会交往、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能力。

    1.2变异性

    社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一项技能适用终身的时代早已过去。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需要求职者应根据岗位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也就是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岗位的变异性也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验。

    1.3活动差异性

    在进入社会后团结协作、团队意识也是对学生岗位能力的重要考验。很多时候我们发现,一个人能力強,但其在工作中却屡屡受挫,归根结底其实是其缺乏团队意识,不被工作群体认可,无法适应工作环境的原因。由此可见,在社会群体中,个人的活动能力也是对职业能力的考察。

    2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必要性

    学生的职业能力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中职院校最根本教学目标是培养技能应用能力强的人才,如此,这就要求学生不单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还要具有相应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中职语文教育应在学校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社会岗位要求及语文的学科性质设计制定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活动组织前,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及发展,探索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我国的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岗位能力和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在工作中除了具备胜任当前岗位需求的职业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且还要随着岗位的发展,不变提升自身能力,也就是终生发展能力。因此中职语文教育要迎合时代的发展,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中职院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3.1教学模式单一

    从当前中职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学中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刻板的问题。首先,中职院校较为注重学生的技能课程,忽视了文化课程的重要性,如此既磨灭了文化课教师的教学兴趣,同时也造成学生重技能轻文化的现象。其次,教师的教学模式仍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方式,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最后,教学活动无新意。在教学中仍借鉴之前的活动来展开教学,导致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无法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

    3.2语文课程偏重理论知识

    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方面缺乏创新性、探索性。在实际教师活动中,仍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讲授课本内容,注重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更没有关系。

    3.3教师的专业能力

    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文化课成绩本身就比其他院校学生文化课成绩差,且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个性差异化较大,进入学校的多数学生只是为学习一技之长,对文化课的学习重视度不够。同时教师专业水平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制,高资格教师其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与90后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中职生较为容易接受外界的新鲜事物,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较为陈旧,在教学上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年轻教师专业技能强但缺乏工作经验,处理问题的随机应变能力差,无法很好的处理90后中职生的突发情况。如此学校的师资和生源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如此既影响了教学的进程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也无法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语文教学结合到一起,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4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策略

    4.1语文文学元素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中职语文教材每一篇都是通过精心挑选,结合学生发展而成。学生的语文课程应该是赋有人文情怀、气氛活跃跳动的教学课堂,而不是采用单一教学模式,被动式灌输。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文章的学习,引导学生感悟真实的故事情境,从中渗透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文中故事情境的分析,加深学生的职业认识,使其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下转第177页)(上接第162页)更好的适应社会、适用岗位。情商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部分,如职业人际交往能力、认识他人的能力、职业素养等。中职语文是培养学生情商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引导学生通过文章内容的理解,感悟作者的情感、了解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核心。学生通过文章与作者思想情感触碰的过程,提升对他人的认知能力,且学会情感控制,如此也就实现了学生情商培养的过程。

    4.2语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发展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都是学生未来进入社会后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生活、职业发展的基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展示等活动都是以信息沟通、思想交流等过程来完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这些活动适当的渗透学生职业人际交往关系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体会到社会人际交往能力不只是对社会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例如,《国庆抒怀,爱我家园》教学中,首先通过毛泽东《沁园春.雪》诗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教师以学生专业为基础,结合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如,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名山资料或者是家乡的风景名胜,然后分小组以导游的形式为其他人介绍,如此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在学生做导游介绍时风景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融入职业能力知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交际能力、职业能力。

    4.3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在语文阅读材料中通过他人人生、社会问题、生活的解读,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且为学生未来职业适应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针对文课文中名人事迹的学习,教师在文章分析时,注重学生感悟和体验的过程,将名人的艰苦事迹引申到学生身上,引导学生获得启发。并能够将其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的适应岗位。

    4.4通过习作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写作能力是学生职业教育培养的一部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例如,《书法艺术,形神兼備》的教学,教师主要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情趣,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教学的延伸,让学生掌握书信、电子邮件等文件的写作格式,虽然当前人们已习惯于使用电话、电子邮件等,但书信的写作、功能仍是职业能力的重点。随后将公函、请示等社会常用书写形式也穿插进教学中,为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结束语

    中职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从表面上看较为偏重人文性,但其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结合学校实际发展,转变教学模式,提升教师师资力量和专业素养,将教学实际和社会岗位需求相结合,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将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岗位需求紧紧的结合到一起,最终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秦赟.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0):83.

    [2] 裴艳.中职语文教学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3] 张新.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J].才智,2016(04):117.

    [4] 荣晓玉.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8):82-83.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