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理学效应助力教育教学工作

秦海香
这几天,我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这本书并不像想象中的心理学书籍那样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相反,这本书很有趣,非常吸引人。全书向我们展示了66条心理学的规律和效应,每一条规律自成一篇文章。每篇文章之前,作者都为读者呈现一个经典的实验、案例、故事或者问题情境。这样安排是为了激活读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唤起读者的探究兴趣,降低阅读难度。这本书我还没有全部读完,但我认为每一条心理学效应都对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用好首因效应。首因效应让我明白了,每接一个新班,或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老师都应该非常重视。特别是新接班级,孩子们一般都会依恋以前教他们的老师,新换老师后,不少学生会不适应,对新老师有抵触情绪。今年的六年级分班后,我一个亲戚家的孩子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他不适应新的班级和老师,刚分到新班级,就回家哭着吵着要调换班级。试想如果新接班的班主任和蔼可亲、幽默风趣、充满魅力,孩子可能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件事也让我思考,以后一定要重视新学期第一课,一开始就要展现自己的亲和力吸引住学生,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第一印象好,孩子们就会喜欢上新老师,进而喜欢这位老师的课,并且帮助老师维持班级秩序。
克服思维定式。每个人都会受思维定式的影响,看问题有时不够全面。对待优等生,因为他们学习成绩好,所以我就有可能看不到他们的缺点;相反,对一些后进生,因为他们学习成绩不好,我可能就把他们看得一无是处,难以客观地处理问题。在工作中,我们喜欢用固有的经验对待问题,不善于打开自己的思维,难以接受新观念。思维定式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思考和判断,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克服。
巧妙利用遗忘曲线效应。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新知识初学后,要及时复习,并不断巩固,这样学到的知识才会更牢固。一般来说,学后约一个小时就应该及时巩固,然后第二天二次复习,一周后第三次进行复习,一个月后再复习一次,这样知识就不容易遗忘了。读过这篇文章后,在教学中,我就注意正确掌握遗忘规律,引导学生及时巩固学过的知识,效果很好。
尽量避免超限效应。《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中讲了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个故事,他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感觉牧师讲得非常感人,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钱;过了10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当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不仅没有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拿了2元钱。
在我们的教学中,是否也犯过与牧师同样的错误呢?有的教师喜欢拖堂,下课铃响了不下课,以为这样可以让学生多学点东西,殊不知学生早就不耐烦,甚至讨厌课堂了。这种超限效应不仅不利于学生接受知识,还会让学生反感。我们要把功夫用在平时,多备课,提高教学效率,而不是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还有的教师,学生犯错了,就喋喋不休地对学生进行批评。这样的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可能从此不愿意再听这个教师说教了。
在这本书中,我还了解了很多心理学效应,比如:系列位置效应、高原现象、沉锚效应、詹森效应……这些知识让我大开眼界,收获颇丰。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大家都能巧妙地运用这些心理学知识,推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本栏责编 莫 荻)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