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学生 尊重教师 崇尚学术

张来斌
摘 要: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最基本、最重要的两个群体,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术研究、服务社会,学生的职责是学习知识、提高素质、锻炼能力,连接教师和学生的就是学术,包括学术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因此,大学应树立“善待学生、尊重教师、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
关键词:善待学生;尊重教师;崇尚学术
善待学生
大学自诞生以来,虽然功能和模式不断变化发展与丰富,但最根本的育人功能始终没有改变,并且还在不断得到强化和凸显。同时,重视人才培养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必然要求。因此,今天的大学要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放在学校的根本位置,善待学生。善待学生就是清楚“五个意味”:
1.意味着让最优秀的教师给学生上课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教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如果要问大学阶段哪些方面对一个人影响最大、让一个人印象最深,很多人都会把自己喜欢的教师放在首选。教学是个“良心活”,我们是不是真正关心、真正用心,是不是真正投入、真正付出,学生是完全能感知到的,为什么有的教师很多学生喜欢、有的教师学生不太喜欢,除了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因素外,是不是真正把学生放在心上,是不是在教学工作中真心投入,是不是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可能是最根本的因素。学校要积极推进教师评价体制的改革,将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作为考核、晋级的必要条件;要努力为教师搭建教学沟通、扶持、发展的平台,引导教师更加重视和投入教学,特别是要为那些倾心、热心、用心教学的教师开辟成长空间。身为教师,也应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注重教学相长、注重知识更新,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
2. 意味着以最大的尊重激励学生
要以最大的尊重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自己大学生活的主人。时代在发展,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和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学校应该采用平等参与、对话交流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要不断拓宽参与渠道,要逐步把学生由“被管理”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方向转变。不论是教学改革,还是管理改革,学校都应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要进一步完善学生与学校的沟通渠道,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只有真正做到把学生放在心上,才能在制度设计和管理工作中体现科学化、人性化,学校的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主体性成长的内在驱动力。
3.意味着把更多的选择交付学生
更多的选择有助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些选择包括:专业的选择、课程的选择、教师的选择、研究内容和科技活动的选择等。这就意味着学校要加强专业建设,形成有特色、高水平的学科专业体系;要积极推进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逐步建立有竞争性的教师授课制度;要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特别是要及时吸收学科前沿的最新理论知识;要积极开展包括科技、文化、体育等在内的各种活动,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多种选择。
4. 意味着将最优质的资源用于学生培养
一方面,要加强平台建设,加大经费投入,为学生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开阔国际化视野、增强社会见识等创造机会和条件。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实习的课程体系和平台建设,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要积极拓展联合培养、交换生、短期访学、暑期学校、海外实习实践、学生社团文化交流、国际竞赛等各种海外访学项目,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国际沟通与交往能力;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见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要把学校的教室、重点实验室、计算机房、大型仪器设备、图书馆、体育设施等最大程度地向学生开放;要在基建安排、食堂设置、网络配置、后勤服务保障等方面,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要。
5. 意味着将细致的关注投向每个学生
坚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要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特长,以不同的方法、途径施教,使每个人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校应该把目光多投向并尊重那些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得到健康快速的成长;学校还应该把目光多投向并尊重那些个性特异的学生,他们可能性格比较另类,但可能比普通学生有着更大的潜力,要注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同样获得很好的发展;学校更应该把目光多投向并尊重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加强资助力度,拓宽资助渠道,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尊重教师
大学是时代精神的象征,是社会良知的灯塔,是人类精神家园和民族文化的守护者,大学理应彰显时代精神和承载人类终极的价值追求。但只有教师赢得了足够的尊重,大学才有底气、才有精神,也才能影响、照亮和引领社会发展。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高度代表了大学的高度,教师的水平代表了大学的水平,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核心就是要汇聚一批高水平的教师。所以,无论从大学肩负的使命还是自身需要,都应把教师放在重中之重,坚持做到尊重教师。
1.要尊重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学校要时刻关心、关注教师的发展。首先,要激发和尊重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平等对待每位教师,特别是在进行重大决策或者决定与教师利益有关的重大事项之前,要真诚听取广大教师的建议和意见。要积极推进信息公开、校务公开,保证广大教师对学校事务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其次,要尊重教师的学术权力。教授治学、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水平大学的重要特征。要依法建立健全保障教师研究自由、学术自由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两级学术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教师在学术事务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要切实维护教师权利。按照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师聘任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制度规范,保障教师享有的各项合法权益和待遇。同时,还应建立健全教师权利救济和纠纷解决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2.要引导和支持教师在职业上获得快速发展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除了个人的勤奋与努力,同时需要学校的引导和支持,特别是政策导向,即我们常说的“指挥棒”,其核心就是教师的评价与考核体系。由于各种原因,对教师进行科学的评价历来都是十分困难的,我们也在不断地探索,其目的是希望形成一种“想干事有平台、能干事有机会、干成事有发展、不干事有压力”的环境和氛围。当前,应重点注意三个方面:第一,要注意把学校发展与教师的个人发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加强对教师职业规划的指导,要围绕学校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战略,积极为教师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助力教师快速成长;第二,要注重教师发展的差异化,要逐步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不断探索分类评审、多元评价的有效方式,有效激发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热情,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第三,要逐步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要在评价考核体系中更好地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特别是要充分体现出教师善待学生、教书育人、崇尚学术的理念和要求。
3.要尽力为广大教师提供优质的服务
广大师生是办学的主体,也是学校的服务对象,服务好教师,就是服务好学生。学校要始终把服务教师作为重要职责。首先,要加大投入,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当前,教师的工资性收入水平并不高,这与高知群体的身份并不完全对称,应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特别是要对教学工作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例如:对长期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增加教学附加津贴,对肯钻研教学改革的教师给予经费支持,在职务聘任、岗位津贴等方面对教学名师重点倾斜,让教师能够实现安居乐业,安心从事教学工作。其次,要不断优化办事流程,尽可能减少办事环节、程序,如项目申报、课程安排、教师的评价与考核等,让他们有更多时间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最后,要切实帮助解决教师遇到的各种问题或困难,如帮助新进教师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和进入教师角色并健康成长等。
崇尚学术
学术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与大学相伴而生。一所大学的声望和影响力的提升主要依靠学术水平、学术地位、学术声望的提高,以及毕业生的社会影响和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因此,崇尚学术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也应该成为大学不懈的价值追求。作为一所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高校,崇尚学术不仅是应有之义,更应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作为。
1.要全面深刻地认识学术的内涵
从哲学视角看,“学”是指知识、学问、科学等,是认识世界的范畴,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术”是指技术、方法、手段、途径和技巧等, 属于改造世界的范畴, 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我们以往谈到学术,总是习惯想到科学研究,而对大学来说这并不全面。它应该涵盖大学的四种功能。教学是一种对知识重新认识、传播的过程,是对学生能力、素质和创造力的激发过程。高质量的教学可以传播、弘扬前人的文明创造和知识积累,同时实现对现有知识的审视、思考和探究,本身就是一种最重要的学术形式。教学与科研是大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学术活动,在本质上两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作为高校的教师,必须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能只把学术建立在各类论坛上、期刊上、专利上,更应该把学术建立在课堂上、建立在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
2.要不断完善有利于学术创新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当前,我国高校学术评价仍主要以量化考核为主,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客观、具体,方便操作,但缺点是容易形成片面地对“量”的追求,形成急功近利的风气。这可能与我国目前教育发展阶段有关。要改革这种风气,就必须积极推进以提高学术水平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改革,遵循学术自身规律。在强调“质”的同时,不能忽视“量”;在考核“量”的时候,更不能忘记“质”,最终达到完全对“质”的追求。重点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注意分类评价。结合科技评价改革,不断完善不同教师类型的评价方式,特别是要注意扭转“重科研、轻教学”的学术评价倾向,要把教学工作质量作为衡量教师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二是要注意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结合,特别是要注重考核教师是否扎扎实实潜心学术、潜心教书育人,是否具备良好师德师风,是否真正具备创新潜质和学术贡献。要提倡学术研究的开拓性和原创性,防止学术浮躁、功利化倾向。三是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要加大对有重要学术贡献的教师和学术团队的奖励力度,对有学术潜力的青年教师更应大力地支持、大胆地培养与使用。
3.要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保障学术活动的充分自由
作为学术共同体,高校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都必须以学术为中心、以服务学术为宗旨。学术活动具有自由探索的特点, 充分的学术自由既是学术创新的重要条件,也是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重要经验。保障学术自由的关键是要防止行政对学术的干预,但我们也不应该走向极端。如果行政对学术干预过多,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影响学术发展;但如果没有行政作为必要的保障,那么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也就无法高效率地开展。要协调、平衡好两者的关系,关键是要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出发,不断优化内部治理结构。要通过制定和实施大学章程,进一步厘清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界限,保障教授、学者能够在学术上自由探索、潜心钻研。同时,要不断提高治理能力,特别是行政管理部门要从管理转向服务,要从以物为主的管理转向以人为本的服务,要把服务教师发展、服务学生成长作为一切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要加强学风建设,树立学术规范
学术规范是学术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当前,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对高校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为此,要大力加强学风建设,树立学术规范: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学术道德修养。学术不规范,有的是没有注意,无意为之;有的是习惯养成,一时难改。这些方面还需加强师生的自律,切实提高其修养,引导师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自觉抵制浮躁风气和行为。二是完善制度。仅靠道德的约束是不够的,需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符合教育规律和学术共同体行为准则的学术规范,要切实改进评价考核导向,加大质量和贡献指标权重。同时,要把学风建设纳入学校整体考核体系,与教风、职称评审等结合起来,督促和激励师生遵守学术规范。三是加强监管。对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坚决实行“零容忍”,对一些因过失造成的学术失范行为,要及时批评教育、督促改正。学校里的每位教师、每位学生不可能都成为学术大师, 但其学术成果起码应是自己真诚探究的成果,能经得起道德的考验、经得起良心的考验。同时,要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用进行规范。
5.要建设崇尚学术的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文化是大学的根基与血脉,什么样的文化催生什么样的教师、学生和大学。崇尚学术就是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学术本位。学术不是空泛的,其发展、传播、应用等都必须通过教师和学生去实现,所以首先要善待学生、尊重教师,为学生成才、教师职业发展和工作生活提供良好条件,这是学术得以创新发展的前提。在日常工作中,要处处体现出对学术的重视和尊重。同时,要通过举办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如高水平的学术论坛、学术报告会等,形成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形成对学术的向往与崇尚。
{作者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
[责任编辑:卜 珺]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