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习中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养成
摘 要:高中数学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此,在此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应用意识相当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学目标与生活也紧密结合,这就意味着学生学习数学不再局限于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应用意识,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这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本文以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为基础,探讨高中数学学习中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养成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应用意识;思维能力;养成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6-0028-02
引 言
高中数学学习中,无论课内还是课外,都少不了对学生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的训练。如今,高中数学课堂也融入越来越多的生活问题,这些都直接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1]。可见,在此背景下,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应用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但是,从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形势并不乐观,并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结合教材内容建立科学的思维,进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1.盲目追求新教材、新课程
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来看,很多教师仍然应用陈旧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学习兴趣不浓,严重影响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我国素质教育深化推进的过程中,数学教材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凸显了基础性、发展性与普及性等特点,相对传统的教材而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当前部分教师仍然盲目追求新课程、新教材,以新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资源,不重视教学目标。在此背景下,学生学习效率较低,甚至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不重视学生的思维体验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学生学习数学可能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这也是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关键。但从实际的教学状况来看,很多教师不重视学生的思维体验,在课堂教学中盲目地让学生自行研讨,没有做好相关的思维引导。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毫无目的性,容易导致学习效率较低。
3.片面追求探究式教学
由于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探究式教学。它是一种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屬于新的教学方式,但并非所有的内容能适用于探究式教学[2]。部分教师在没有弄懂什么是探究以及探究需要哪些条件等问题时就片面地开展探究式教学,加上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此很难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也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数学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养成策略
1.以教材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实际上,理论知识是学生学习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吃透教材,做到融会贯通,才能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应引导学生有效利用教材学习数学知识,以教材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数学基础知识之后进行拓展,深入挖掘学生周边可以应用数学知识的事物,结合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学习“函数”这部分内容时,教材主要讲解了函数的意义及作用,若学生对教材内容足够熟悉,对这节课学习的知识就会印象深刻,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函数知识,如通过计算商品成本与利润的方式应用基本的线性函数,应用二次函数分析高空坠物危险的原因、预测物体下坠的速度等。教师应结合这一课中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并进行课内外拓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提高思维能力。教材中蕴含较多的知识,教师要重视各学科的交叉教学,让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中逐渐建立良好的思维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学习数学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应用意识[3]。学生可以在数学活动中留心观察生活,试着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如此也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例如,教学“概率”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并联系实际计算生活中可能存在的概率知识,如彩票中奖的概率,让学生将所学概率问题应用于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学科独特的魅力,从而了解该学科的应用价值。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应用课堂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有效锻炼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树立生活意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而让数学学科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展开想象,通过引导其观察生活问题,掌握数学知识,更利于学生学习,为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3.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培养其思维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建模思想辅助学生学好数学,让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通过数学建模思想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更加得心应手。可见,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主动将数学建模思想运用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应用数学建模思想解决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应主动寻找相关素材,合理应用建模思想进行分析[4]。例如,教学“等差数列”这部分内容时,笔者结合具体的等差数列为学生创设了相关的问题情境,之后让学生观察数列的特点,并认识数列的特征,为学生学习等差数列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形成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与抽象概括能力之后,也能发现它们存在的性质与共同点,并按照“观察、猜想、证明”的思维方式科学设计问题,与自身的认知规律相符合。建立数学建模实际上是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步骤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转变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学习同样如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前提是要让学生实践。学生只有在亲身实践之后才能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產生强烈的学习热情,深化对教材的理解,增强数学学科的趣味性,更好地巩固与记忆所学知识[5]。例如,学习“椭圆及其标准”这部分内容时,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分析,教师大都是通过课件直接给学生讲授知识,如“椭圆是两个固定点的距离之和”,让学生简单记忆相关知识点,之后结合例题简单模仿,以此让学生掌握解题方式。很显然,这样的学习是无效的。究其原因,是该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转变教学方法,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占据主体地位,主动换位思考,在学习中分组合作,并结合学习用具进行实验,验证所得结论。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绳子长短与图钉之间的距离,以及与椭圆的关系。学生实践完成后,教师再进一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
5.加强习题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用习题训练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习题训练中逐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让其找出题目中涉及的知识点,更好地把握解题思路,从而快速掌握解题方法。以学习与函数有关的知识为例,很多学生并不了解函数的形式与定义,遇到一些干扰性较强的题目时很容易犯错[6]。因此,教师要加强训练学生,使其在解题过程中不断琢磨与推敲,如此便能迎刃而解。同时,学生在反复训练中也能高效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社会快速发展,教育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当今时代,高分低能的人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社会需要的是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7]。数学学科是高中阶段的重要科目,该学科是理科的基础,与生活联系相当密切,学好数学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思维能力与应用意识。而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应用意识,如此才能促进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翁洁莹.谈高中数学学习中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养成[J].人生十六七,2018(03):133.
罗兴天.新课程中如何培养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应用意识[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3):58.
毛睿成.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如何养成[J].考试周刊,2018(91):35.
张明杰.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思维[J].2012(18):254.
侯程迅.高中数学学习中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养成[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7(01):71.
王迪.高中数学学习中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养成[J].农家参谋, 2017(14):92.
陈波.数形结合 ?发展学生数学思维[J].名师在线,2017(12):46-47.
作者简介:袁保军(1973.12—),男,甘肃临洮人,中小学中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