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文章始成——关于中学语文课堂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一点看法

    张红

    【摘要】知行合一,在每个时代都很重要,特别是在教育教学中。知、行二者不能分割开来,需要辩证统一。为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直在积极探索开展课堂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好、用好语文的技能。

    【关键词】知行合一? 读写结合? 中学语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句话足以说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那么,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操作才能实现从阅读这个“格物致知”层面延伸到写作这个“行”的层面,帮助学生从阅读中把握写作方法、表达技巧,提高学生学好、用活语文的技能和技巧呢?

    一、读写结合,培元固本,提升语文基本技能

    语文课文内容是国家精心选择的,大多数为大家、名家之作。所以作为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作者的写作角度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以写作作为切入点来讲解课文,使学生有兴趣主动去阅读,去挖掘作者是如何艺术性地选材,如何巧妙地布局谋篇,如何精美高超地遣词造句的。下面以讲解《背影》这篇文章为例。

    1.从写作角度分析,以突出其写作角度的新颖独特。首先开篇“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一般大家是从正面角度写人物的,朱自清却用“背影”作为题目,选择背向的特定角度,驱使读者集中注意力探寻这个背影的意义。其次,《背影》为什么在当时就能脱颖而出呢?是因为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它第一次重点刻画了一位正面的父亲形象。中国有五千年传统文化,礼仪之邦,父对于子有绝对权威和权利。可“五四”是个反传统的年代,是个“打死父亲”的年代,五四文学的父亲形象是负面的;而《背影》不同,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它第一次重点刻画了一位“好爸爸”正面的父亲形象。在“满街走着坏爸爸”的情况下,这一个“好爸爸”激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可见,《背影》这篇文章其特立独行之处和作者独特的写作角度是完全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向那些中外名家学习,要勇于思考,善于创新,选取新颖独特的写作角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从阅读的角度讲述《背影》,重点讲述如何用分散的、零碎的素材去表达文章的主旨。第一次写父亲的背影描写的是:他身上穿什么衣服,怎样走到铁道边,穿过铁道,爬上那边月台。在这里作者没有直接叙述父亲是怎样关心疼爱自己,只写了自己流泪完事。第二次提到父亲的背影是: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这个消失的背影是多么的不舍和留恋自己的儿子,但是现在不得不“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去了,做儿子的想到这里自然升起一种莫名其妙的心绪,也说不清是悲酸还是惆怅。所有这些读者在阅读这篇文章时都会领悟到,作者不写,只写了“我的眼泪又来了”。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通过最简单最淳朴的语言,最平常零碎的小事表达出世间伟大的父子挚爱,深情憾人。所以,在写作中,我们要善于在分散的、零碎的素材都中,找到特定的角度聚合光束,从而形成艺术的焦点,以此提高语文技能。

    二、读写结合,触类旁通,培养学生模仿能力

    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范文是读写结合的一条重要途径。模仿,并不是照抄,是学生进行个性写作的开端,学生在阅读中汲取营养,学习写作方法,模拟成文,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带着写作目的去学习、洞察优秀文章的写法,借鉴其写作方式,鼓励学生在作文训练中写出自己内心的东西,帮助学生运用课本上阅读的内容,形成文字,使文章表情达意。我的做法是:把学生置身于课文描写的情境中,展开想象,对课文描写进行再创造,然后进行练笔创作。这种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能力语言。

    以都德的《最上后一课》为例。作者通过主人公小弗朗士的亲身感受来传情达意,以上学路上的见闻,到班里老师的态度,老师的穿着,班里的学生,以及每个人的表情的变化和以前的一切对比,写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话……”老师的穿着“绿色礼服、皱边的领结、小黑丝帽”……突出最后一课的不同,渲染主人公的悲伤情绪。作者全文都是通过小主人公的所见、所闻、所感来突显全文的主旨:最后一课的无奈悲伤情绪和人民的反战情绪,以及深深的爱国之情。这种以小人物的喜乐来表现国家乃至世界大事的写作手法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同学们议论之后,我会给学生布置作文:用你独特的视觉,以一件小事来反映国家或世界大事,模仿《最后一课》写一篇文章。此时,学生的写作兴趣高涨,写起来得心应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为例。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把北平、伦敦、济南的对比,写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把冬天设在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中,突出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同学们议论之后,我会进一步提问:我们的家乡榆树也是个美丽的地方,四季分明,她是“天下第一粮仓”……结合课文,模仿《济南的冬天》,写一篇《雪乡》。此时,学生的作文兴趣高涨,写起来得心应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读写结合,开蒙启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引导学生的创造力,是永无止境的大课题。教师要在培养学生的再创造力上下功夫,要让学生体验到创造成果带来的愉悦,并不断总结经验,引导他们从更多角度去考虑创新,以求新一轮的创造。我的做法是在写作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认真构思、谋篇和运用正确的表达方法,掌握作文的规律,在借鉴、模仿的基础上,发挥创造力,写出真意的作文。

    在学习《在山的那边》这篇文章时,我和学生一起揣摩文章的创作根源和环境,以此引导学生的创造力。诗的前两句,“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这里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说出自己想象中的山的那一边的景象。接着我们阅读下一段:作者神往山那边的新天地,是童年的遐想。“妈妈给我说过:海。”長大了,诗人领悟了,妈妈所说的海,是信念凝成的海,海很遥远,但是并非虚无缥缈。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表达了一个哲理。诗人充分发挥创造力,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意象壮阔,意蕴丰富,一个“山”字既可以指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由一个意境翻出一个新的意境,诗意在跌宕中推进,感情也波澜起伏,作者把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到了极致,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创新是一个企业、民族、甚至是国家的希望所在。学习贵在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学有所成就。写作也是如此。要想写出精品文章,在写作中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要善于把各种主意、构思表露出来,并付诸于实践,把萌发的创新闪光点激发出来,坚持到底,就一定可以尝到成功果实的甜味。

    总之,经过教学实践检验,这种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方式,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也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不需要堆砌辞藻、无病呻吟的“老雕虫”的文字罗列,我们需要有生活、有情感、有温度的好文章。“文章千古事”教育教学责任重大,若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不仅能促进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学习,还能影响一个学生,乃至一代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恭谨博学良知致,人生“文章”始作成。

    参考文献:

    [1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7年级上册).

    [2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8年级上册).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