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三战”语文高效课堂

    韦爱珍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存在着低效与高效的本质区别。文章通过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以《船长》一课教学为例,围绕学生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和审美鉴赏三方面进行探索和思考,浅谈如何通过深度阅读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深度阅读

    《船长》是一篇短篇小说,以往的教学主要基于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来指导学生阅读,感受文学作品的精髓。本文提出可以尝试激励学生融入文本,当学生的学习超越文本时,便能真正体现文本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一、高效预习——备战

    不打无准备的战斗。进行高效的预习,可使语文的学习事半功倍。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引导学生以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自学,促进“热认知”时刻的到来。

    语文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班上学生的期待视野进行研究。授课《船长》前,教师了解到学生对课文的题材、作者以及小说的结构特点认识不够,班里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成就感、学习兴趣等都存在差别。于是针对班级中各个学生的特点,给他们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注意每个小环节的引领和扶放。例如预习时,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做到以下几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这个故事说了什么,摸索出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认真自学生字,组词,解释新词。3.搜集不同的资料,如短篇小说的特点、雨果的身世以及作品等。4.思考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5.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同桌互相解决,完成不了的课上质疑。

    自主学习是深度阅读的前提和基础,预习时也提倡合作,可以让学生组成三或四人的学习小组,相互学习与提高。高效的预习,还给了学生自己读书、独立思考、认真质疑的时间。

    二、高效课堂——鏖战

    作为授课者,教师往往有一个误区:不管这个问题学生明不明白,只一味让他们学习并且接受。试想,一个安静的课堂,一个没有思维碰撞的课堂,谈何学习效率?所以,教学的关键不是催促孩子学习,而是引导学生自发地学习,使他们将有限的精力集中在积极且有效的学习中。

    1.拎重点问题,掘“解读点”

    高效的语文课堂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教师没有讲析过度,而是拎出重点问题进行探讨,把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长期的教学实践说明,一节课上,教师设计主问题是关键,教师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领学生思考,不着边际的问题不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做到张弛有度。这篇课文,如何理解船长在生死关头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那种精神,是学习的重难点。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借助于文中的语言文字,说说你的感受。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激发了,他们在文中找关于人物细节描写的句子,品读感悟。小组里展开激烈争论,认为其实船长也可以自救。学生还很快找到了场面描写的句子。教师让他们反复读一读这些句子,并抓住这个关键点提问:本文主要写船长,为什么要花很多笔墨来进行场面描写?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明白“场面描写正是为了体现船长的机智与镇定”。

    解读课文应充分挖掘课文中的语文要素,改变以往教师精心而烦琐的预设,在文章的解读点下功夫,抛出关键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所以本课中,教师轻松教学,学生轻松学习,他们能用自己的自主解读关注到环境和情节的变化,深刻感受人物的形象,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扣朗读训练,品“经典味”

    经典的文章要经典地教。如何让学生沉浸于文本,言意兼得呢?毋庸置疑,朗读自然是最直接最得体的方式。《船长》一课的朗读,有两个训练点。一个是黑暗中的一段对话,另一个是船长视死如归的精神。在音乐的渲染中,船长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所谓“情动而辞发”,学生不读不快。教师有责任带领学生挖掘经典,抓住文本的关键词句,一起沉浸在文本的世界里,不必拘泥于每一节课的环节步骤。在教学中,教师还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使自己的教学方案更加合理化,以此适应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学习需求。

    短篇小说在小学阶段比较少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好奇。根据儿童心理特点,教师引导学生:“短篇小说的魅力在哪里呢?请你们去文中继续寻找答案吧!”此刻,学生饶有兴味地读着,特别是练习朗读黑暗中那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有的读出了情况的危急,有的读出了船长的沉着,有的读出了对船长深深的敬意……这正是文字的力量!是的,品词析句固然重要,但朗读,更能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去捕捉经典文学的魅力。学生在课堂上酣畅地朗读、品悟、争论、分享,他们从小说人物形象背后读到的,是那个大文豪雨果!

    3.补教学“死角”,扬“个性化”

    “最好的学习环境像一个好的咖啡厅。它不仅提供基本的东西,而且提供各种不同的选择——满足个体的口味。这使儿童能够发现他们天然的兴趣、倾向和才能。”语文课堂是活泼生动又是精彩纷呈的,教师可以在文本的空缺处适当补白,还原作者的本意。《船长》一课有一个关键的句子:“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句既是课文的小结,也是对船长一生的写照。这时候,教师可以出示PPT,伴着淡淡忧伤的背景音乐,让学生面对这尊雕像,说一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这里是对“船长为什么要沉入海底”这一解读的“死角”而做的语言文字运用练习。这一“说”,搅动了学生的情感,使情感得到更酣畅淋漓地宣泄。

    生1:哈尔威船长面对死亡,选择了和“诺曼底”号共存亡。

    生2:船长拯救了船上所有的人,他觉得自己的牺牲是值得的,非常坦然地面对死亡。

    生3:从“又一次”中可以看出船长不止一次救了大家,在一次次的海难面前,他都是那样做的。

    生4:船长舍己救人、以身殉职,成了人们心中的英雄,也成了我心中的英雄……

    创设语境后,丰满了人物形象,学生逐步掌握深度阅读的方法。

    三、高效复习——胜战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教师长时间地使用与一些孩子不相匹配的教学方式,这些学生就会失去兴趣而中断学习。所以,课后的复习,就是为了这些孩子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互相促进与成长。根据以往的经验,可以将有着相反学习风格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例如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和专注的一起,逻辑思考型和整体思考型的一起,沉思型和冲动型的一起……这样,复习中高效的持续性、责任感、学习主动性等因素就会相互融合和互补,提升学习效率。

    學完文章后,教师可以安排部分练习:1.朗读训练。2.积累成语训练。3.拓展阅读和续写故事训练等。学习《船长》这一课后,学生认识了一位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英雄,了解了短篇小说的写作特点,感受到了大文豪雨果的文字魅力,积累了很多成语,明白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好处,懂得了理性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还阅读了雨果的其他名著,扩大了知识面。

    总之,引领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要将有效的阅读方法运用到每一个学习环节中。只有实际的学习目标和结果落实到位,才能真正体现教学方法的价值。以往教师追求一课一得,现在讲究有效的学习方法,注重调节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自我指导,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进而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倩雯.小学高段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问题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8.

    [2]威廉·鲍威尔.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M].张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黄大灿 赵潇晗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