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素养“源于生活、融于生活”培养策略

    李峰

    摘要:让学生积极利用课堂内外的地理资源,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地理实践活动,以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是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此,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教材”观念,从学生身边的环境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选择适合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地理素材,使地理教学变得贴近生活。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实践能力,能用一双“地理眼”去看世界,用一套“地理思维”去改造世界。

    关键词:生活中的地理 ?地理素养 ?地理综合思维 ?地理认知 ?人地协调观

    我们所学的地理知识,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人类既是自然环境的改造者,又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说,学习地理知识能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使学生懂得珍惜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代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让学生接触到自己感兴趣且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这就要求地理老师在上课时要侧重于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引导学生用一双“地理眼”去观察世界。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组织实施。

    一、将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转移到课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可以让人产生倾向性的积极态度和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引导作用。当然,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并加强,又反过来促进学习的。教师应充当神奇魔法师的角色,将各种理论知识、生活实际、自然现象等融入到地理课堂,顺势利导,让学生产生联想,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乐在学中,快乐学习。例如遇到大雾天气时,老师和家长总是提醒学生要注意交通安全,那么“雾天”这种天气现象也可以融入理课堂中来。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江淮之间经常出现雾天,出门看不清路,雾的成因、类型大家知道吗?经受过“雾天困扰”的学生肯定是乐于讨论、回答这样的问题。利用身边常见的地理现象来设置课堂情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这实际上就是地理综合思维方法的一种运用。

    二、练就火眼金睛,从现象中探寻规律

    人类是地球上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一切生产、生活活动既受自然环境影响,又反过来对自然环境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怎样在“生活”与“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地理认知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生活实际联系课本理论,做到学习、观察、再学习,用课本理论去解释现象,做到认知来自生活、回归生活,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地理宏观认知能力,并形成具有区域观察能力的地理视角。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价值观,能客观对待人地关系,形成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理念。

    我们生活的地区四季分明,家里的衣柜就是一年四季的真实缩影。夏季各式各样的短袖、T恤等亮丽登场,冬季是厚厚的棉大衣和羽绒服,另外还有形式多样的春秋衫,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五彩缤纷。这些都是我们地理老师很好的情境教育素材,身边的事讲起来学生也容易理解。“南稻北麦”“南米北面”在我国已成习惯,看似简单,实际上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即可将丰富的书本地理知识生活化,变为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不同的地形勾勒了大地的轮廓,同时对人们的出行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古有“愚公移山”的传说,现在有青藏高原天路等,都是凝结了人们改造自然的智慧。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茶马古道等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延伸到远方……想到这些,就会使人无限遐想,仿佛一张张地理画卷铺设在无际的大地上。所以只要细心观察,生活处处皆地理!

    衣食住行如果能走进地理课堂,那么学生会感觉非常亲切。通过教师的描述转化,学生自然会很感兴趣,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地理老师自己要细心,会用地理专业的视角去看世界,去看我们的衣食住行,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能将捕捉到的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用于课堂教学,来达到与学生共鸣的目标。这比传统的只传授书本知识好多了。书本地理知识被生活化、简单化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这样在日常教学中就慢慢地提升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与区域认知能力。

    三、分析热点问题,挖掘地理知识,提升学生地理综合素养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生活在地球村里,很难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生的成长阶段,只学习课本知识,有时候会产生乏味感,而关注新闻时事,了解外界世界就成了一种必备的生活调味品,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有机会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如媒体经常报道的叙利亚问题等,可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思索:美国染指叙利亚真正的意图是什么?没有学习过地理的学生肯定是一头雾水,不知所措。但初中学生已经开始学习区域地理和政治知识了。课堂中,当这些热点事件一抛出,势必会使学生产生共鸣,并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去探寻这些热点新闻事件的事发原因及更深层次政治背景,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去学习区域地理知识,对于提升学生的洞察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爱国热情。

    四、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目前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尤其是在利己主义利益的驱动下,美国政府宣布将不再执行《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全部条款,超级大国的背信弃义、不履行国际义务等将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环境危机。这就更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引导,培养学生既要有使命感,又要有危机感,让他们懂得人类社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保护好环境就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了金山银山,学习地理知识,将来为建设家乡的绿水青山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在地理教学中灌输可持续发展理念尤为重要,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地发展观。

    例如,在讲到全球水资源时,可结合2019年安徽省的旱情。自8月中旬以来,安徽省持续干旱少雨,全省有45个市县处于重度干旱状态,部分地区人畜饮水短缺。我们的学生都能目睹到今年的旱情,河流干涸、农作物枯死……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在一张张图片的观察中得到加强,既有利于理解书本内容,又實现了价值形态教育。一次这样做不算什么,但如果能做到事事如此,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日积月累,则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综上所述,地理学科有其独特的特点,它将地域研究与人们生活紧密关联在一起,是最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实际的学科之一。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在实践中体验学习,深刻体会到地理知识既来源于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帮助学生拥有一双“地理眼”去探索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形成良好的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

    参考文献:

    [1]梁英豪.科学素养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1(12).

    [2]李家清,张丽英,陈芳.走进新课程: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解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M].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

    [3]全疆发.地理课程中活动教学的若干思考[J].地理教育,2012.

    [4]杜耀俊.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3).

    [5]高建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解决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J].南平学报,2013(2).

    责任编辑:黄大灿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