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渔鼓艺术研究
周玉娥 钟佳鸿
摘 要 本文针对大冶渔鼓的艺术形态、流传现状和发展做一次全面系统的论述,旨在希望读者能够对大冶渔鼓所处的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且能够一起为大冶渔鼓今后的发展出谋划策。
关键词 大冶渔鼓 艺术形态 发展
1大冶渔鼓概述
大冶渔鼓是湖北一带最具代表性的艺术音乐形态之一,其隶属于道情艺术。追根究底其最早始于唐宋。大冶渔鼓到现在还保留着一些早期道教的唱腔。
大冶渔鼓自八十年代始就开始广为流传于大冶个地区,成为了大冶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娱乐项目,颇受大冶人民的喜爱。因为大冶艺人大多都为本地人,深受本地水土文化滋养,自身在演唱过程中有着醇厚的乡土气息,所以深受人们青睐,在农村有着不错的发展市场和前景,演出不断,收入稳定,吸引着更多的人去从事和学习大冶渔鼓。
大冶渔鼓的主要表演形式,则是以唱为主,说为辅,全程的语言表达模式采用湖北方言。表演时的腔调主要分为平板、数版和散板腔调,大冶渔鼓以传统道教歌曲为基本发展雏形。
2大冶渔鼓伴奏乐器及制式
2.1渔鼓
渔鼓又称道筒、竹琴。简板,又称简子。流行于湖北、湖南、山东、广西等地区。曾有民间杂文对渔鼓有着如是记载:“渔鼓,裁竹为筩,长三四尺,以皮冒其首,皮用猪膋上之最薄者,用两指击之。又有简子,以竹为之,长二尺许,阔四五分,厚半之,其末俱略外反。歌时用二片合击之以和者也”。它的大致意思大概就是说:“渔鼓使用竹筒来进行改作的,其长度大概为三到四尺,它的一端用皮革来盖住,通过用两指来对它进行拍打演奏,其演奏指法有四种,分别是“击”“滚”“抹”“弹”。又有简子,它也是用竹子来制作的,长度大概为二尺有余,宽度有四五分,其演奏方式是在说唱的时候用左手夹击发音。”
2.2简板
简板一共有两个,习惯上将其分为一公一母。长度二尺有余,宽度大概有四五分,中间刻有一槽型孔,空的厚度大概为板厚度的一半。简板的演奏方式是在演唱的时候通过左手夹击发音。
2.3脚镲
脚镲,又叫小跋,是一种后来增设上的演奏乐器,其演奏的方法是民间的渔鼓一人在说唱的时候通过用脚简洁敲击小跋来发声。
3大冶渔鼓题材内容与鼓词特点
3.1大冶渔鼓题材内容
大冶渔鼓的题材丰富多彩,有褒有贬,有的贴近时事,有的则是在讲述民间故事,有的是在抒发对一些事件或者人物的看法,有的则是在嘲讽时事,不可不谓之是多种多样。大冶渔鼓的故事题材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分别是民间故事、狭义传说和长篇书目。长篇书目有的唱的时间久的,唱个一年半载也是极有可能的。大冶渔鼓的艺术曲目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只讲事不加主观论述,另一种是先讲事后论述。大冶渔鼓的演奏题材范围范围之大是其他民间艺术所远远不能够达到的。大冶渔鼓所讲述的故事,不夸张的说,有的甚至能够说上几天几夜而不带停歇。在这些故事中,影响较大的有《白扇记》、《大刀风云》等。
3.2大冶渔鼓的鼓词特点
渔鼓的唱腔类似着说唱,如“三句一扣”“散唱搭调”在句头句尾用渔鼓作花点伴奏,唱词可即兴也有完整的作品,内容大多都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细节、故事,讲究押韵,有四、六、八段之分。渔鼓就演唱体制而言,可分为单纯韵文和韵散相间两种演唱体制,而若单就韵文内容而言,则可分为乐曲和诗赞这两种形式,这两种冶渔鼓有点鲜明的地域划分,乐曲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而诗赞则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诗赞体按照每句的长短不一致又可分为七赞体和十赞体。它的鼓词通常使用白话文来进行阐述的,语言质朴,通俗易懂,平易近人。
4大冶渔鼓艺术的表演技巧
4.1说功
一名合格的说唱艺人,必不可少的是说功和唱功,先以说功为例,对一名优秀的说唱艺人来讲,要做到咬文吐字皆要做到字字清晰,语速要做到可快可慢,快的时候要如行云流水般,慢的时候,亦要无比沉稳。以“老江调”为例,其中的艺人在说唱时对以上这些要求就表达得恰到好处。旋律则较平淡,说唱性较强,掷字铿锵有力,一般在句后连接一个甩腔。
4.2唱功
唱功对说唱艺人来说更为重要,其难度也可以说是更高,表演者在无论是在吸气吐气还是在吐字方面,或是在节奏方面,都要表现得恰到火候。大冶高腔渔鼓的唱词格律,因曲牌的不同而异,一般多是十字句,由三个词组组成。最早的演出形式是单档,延长者左手抱渔鼓筒,打云板,右手以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击鼓。以《白扇记》这部渔鼓表演为例:气场的时候,将“小鱼哎”三字唱的铿锵有力。又将“身落哦”三字唱的沉稳有力,声音由高到低,令人不禁感受的其中所内含的气势磅礴。
4.3做功
做功在整个艺术表演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它要求表演者在表演的同时,要通过利用自己的面部表情以及面部肌肉变化,眼神状态,或是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和动作,来给读者一种自己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逼近真实。做功主要着眼于“手眼身法步”这几大方面。笔者今年采风有幸欣赏大冶渔鼓的老艺人刘田丹精彩的演奏,刘老艺人在《五虎平面·开言就把小将问》中,通过自己右手的兰花指以及含情脉脉的眼神,完美地呈现了双阳公主对狄青的倾慕之心,再加上其他身体部位的表演,以及对说功唱功火候的把握,将双阳公主和狄青这两个人物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
5大冶渔鼓艺术的发展和传承
从目前大冶渔鼓的流传现状来看,大冶渔鼓的传播途径很小,所以将渔鼓的技艺传承下去是关键。
5.1兼收并蓄,丰富渔鼓文化内涵
近年来,大冶渔鼓不断对自身进行改革创新,着力于打破传统的禁缚,从而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效,现在已经开始与当代时尚元素相融合,引进当代服装等一系列时尚元素。同时也引入了当代小品,口技,杂技等内容,从而做到取悦观众,适应当代市场需求的目的。现在的大冶渔鼓艺人很多除了渔鼓自身所要求的唱功说功做功之前也身怀其他绝技,有的口技令全场观众啧舌称赞,有的模仿起来动物口音惟妙惟肖。这些演员凭借着自己的表演和自己的独家特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不难看的出,这实际上本身就是大冶渔鼓在发展创新过程中的一个表现。
5.2与时俱进,坚持渔鼓创新发展
一是丰富演出剧目的类型。表演者要通过不断地搜集整理资料来增加更多的剧目内容题材。二是表演形式层出不穷。除了原来的单口渔鼓,还要尝试着去开发更多的表演形式,同时还不断地去引用小品口技杂技等比较新颖的、能够吸引观众眼球的东西。三是演出领域拓宽。现在渔鼓表演可谓是渗透了各领域,几乎无处不在。四是现代科技手段的融入。随着科技的进步:在渔鼓中引入现代科技,会为渔鼓今后的发展带来不一样的面貌,可以利用媒体的传播,走出地方到全国,打破區域性。
5.3契合市场,根植民俗艺术
顺观大冶渔鼓的发展,正是由于其顺应了时代,找准了市场,把握好了时机,才有了现在蒸蒸日上的事业局面。当地的相关部门可以把大冶渔鼓的老艺人们组成大型教师团队,采用短期培训的方式将在职的音乐教师这种庞大的队伍培养成渔鼓教师,让他们学习到大冶渔鼓进行传承,从而让现在更多的孩子们认识和了解到渔鼓。也可在职业学校开设渔鼓课程,培养对渔鼓感兴趣的学生。当地旅游业也可在景点处摆放渔鼓作为旅游纪念物品,从而拓宽了渔鼓的市场。让大冶渔鼓植于民俗文化艺术当中。
参考文献
[1] 周青青.我国的说唱艺术与文学和语言[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02):5-7.
[2] 临澧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九澧渔鼓[J].常德:临澧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08,12(02):132-133.
[3] 弓卫红.剧创新对地方戏曲发展的重要性[J].大舞台,2011(05):21-23.
[4] 刘俊鸿.地方戏曲发展刍议[J].艺术百家,2003(01):18-20.
[5] 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