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邱仁富

    〔摘要〕

    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针的试金石,而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体现之一在于牢牢掌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全球化时代,要重视高校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要充分认识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重点要解决党对高校的政治领导权、组织领导权、文化领导权、话语主导权等问题,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创新的主导权、主动权,提升党在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力、创造力。让主流价值观念在校园文化发展中繁荣起来,让主流意识形态在校园网络行动起来,让网络“清朗”起来,为推动大学生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政治滋养和政治营养。

    〔关键词〕

    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政治领导权;组织领导权;文化领导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16)04-0028-09

    意识形态关乎国家命脉,党能否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将关涉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就高校而言,高校党委能否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也关涉学校办学的性质和实质,毕竟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服务是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重大问题。近年来,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问题越来越重视,并提出明确要求。 2013年,习近平参加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尔后,在第23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从而明确高校党委如何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问题,对新时期高校建设提出新要求。习近平的讲话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也为意识形态的功能进行新的定位。要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就必须发挥意识形态工作的作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2015年1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就高校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意见》系统地阐释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问题,为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出新问题、新挑战。为此,要深刻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在应对高校多样性社会思潮的复杂校园生态中,不断增强党在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能力和水平。

    一、意识形态变迁及领导权

    要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首先要了解意识形态的科学内涵及其实质,深刻把握意识形态的内在规定性及其要求,这对进一步拓展意识形态的功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意识形态的内涵及其变迁

    何为意识形态?从特拉西的意识形态概念到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内涵,经历了一个长期变迁的过程。这个变迁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特拉西所谓的意识形态,主要是指观念意义上的意识形态。特拉西谈意识形态是要表达在人类实践进程中存在一种观念上的意识,这种形态是一般意义上的形态。只要有了人类及其社会生产,就会形成一种观念意义上的意识形态,通过“从思想回溯到感觉”的方法来阐释意识形态问题。

    马克思在两个层面上谈了意识形态问题:一是作为中性意义上的意识形态,如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论述的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相对应的“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的意识形态〔2〕,这一点与特拉西的一般意义上的意识形态具有共同性;二是作为一种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它是以反面的形式来批判意识形态,认为意识形态是“虚假”的东西。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就以否定的形式来批判意识形态,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虚假意识”,即“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的关系就像照相机中一样是颠倒的”。马克思通过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来表明他们的唯物主义立场:“我们决定共同阐明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3〕,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持批评态度、否定态度。

    列宁意义上的意识形态,实质上是把政治意识形态提高到政治教育的高度,从正面阐释意识形态在阶级斗争中的重要性。列宁在《怎么办?》一文认为工人阶级不能自己形成革命意识,强调一分钟也不能忘记对工人阶级的教育,要“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性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组织一个和自发工人运动有紧密联系的革命政党”。〔4〕这标志着列宁走出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层面上的“阴霾”,从而赋予意识形态新的作用和功能定位。从正面的角度去论述意识形态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一定意义上说,政治层面上意识形态的正面阐释从此展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舞台之中,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在东方社会的革命运动中,在意识形态上的建树就是其典型表达。

    毛泽东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列宁关于意识形态的思想,并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容。进言之,毛泽东不断继承了马列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的思想,而且把马列主义本身纳入到意识形态范畴,成为阶级斗争、阶级革命的意识导航,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和胜利奠定精神层面的基础,为落后国家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提供精神指南,从而极大地拓展了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建设不但没有消弱,反而得到强化。邓小平更加强调意识形态教育,并把它等同于政治教育。邓小平曾经说过,十年来最大的失误在于教育,这个教育实质上是政治教育。政治教育作为长期以来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强化人民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路径。因此,新时期我们谈意识形态,至少要关注以下两点:其一,我们现在谈意识形态,与过去的斗争思维不同,现在更强调建设思维、理性思维、创新思维;其二,意识形态要充分把握政治意识形态维度、一般意义(中性)上的观念维度、日常生活世界中的观念维度。

    因此,问题在于:我们强调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到底是基于哪些层面上掌握领导权和话语权?只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盲目陷入意识形态的复杂态丛林中迷失方向。 一般而言,意识形态具有两个层面:观念形态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形态的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上层建筑层面上的意识形态是社会结构赖以存在的重要基石,作为一种政治上层建筑层面上的意识形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精神导航。推动两种意识形态的统一,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精神层面上、价值观念层面的指引,将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任务。

    2.领导权和意识形态领导权

    近年来对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尤其是习近平提出“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一命题以来,关于这方面的成果越来越多,对当前进一步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问题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但是,对意识形态领导权本身的阐释亟待深入。如果我们对意识形态领导权本身是什么没有搞清楚,就忙碌谈如何掌握领导权、如何争夺领导权的问题,其效果不言而喻。为此,要弄清楚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问题,至少要先弄清楚以下两个问题:何为领导权、何为意识形态领导权。

    第一,何为领导权?

    领导权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可以找到痕迹,如“必须以高度的热情把由此获得的日益明确的意识传布到工人群众中去, 必须日益加强团结党组织和工会组织”〔5〕,有学者认为这是恩格斯从唯物史观出发阐述意识形态“领导权”〔6〕的重要标志。事实上,前半句与其说恩格斯在这里阐释领导权问题,到不如说是阐释了灌输思想,而后半句“必须日益加强团结党组织和工会组织”〔7〕才真正涉及领导权问题。

    马克思关于领导权的核心问题是政治领导权。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首先重视的政权问题,涉及无产阶级如何获得政权以及获得政权之后如何领导的问题。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多次论述到政权问题:一方面指出“路易·拿破仑以在工人面前保护资产阶级并反过来在资产阶级面前也保护工人为借口,夺去了资本家手中的政权”。〔8〕另一方面,要阐释“公社一开始想必就认识到,工人阶级一旦取得统治权,就不能继续运用旧的国家机器来进行管理”。〔9〕这里就谈到无产阶级获得政权之后如何管理国家的问题即管理权的问题。马克思还进一步阐释如何管理,他说:“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而且在这一点上民主共和国并不亚于君主国。国家再好也不过是在争取阶级统治的斗争中获胜的无产阶级所继承下来的一个祸害;胜利了的无产阶级也将同公社一样,不得不立即尽量除去这个祸害的最坏方面,直到在新的自由的社会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有能力把这全部国家废物抛掉。”〔10〕从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意义上的领导权,核心是政治领导,表现在如何争取到政治领导权,如何进一步实施和巩固领导权问题。列宁更是直接指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这个政权,本质上说就是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葛兰西在《狱中札记》更加明确地提出领导权问题。葛兰西在批判理论的工团主义时,认为“理论的工团主义情况不同,因为它是属于从属集团的。这个从属集团不可能以这个理论为指导而在某个时期成为集团,不可能在自己的发展中超出经济团体阶段,以便在市民社会中上升到取得‘伦理——政治的领导权的阶级并且在国家中成为统治集团”。〔11〕在这里,葛兰西明确提出“伦理——政治的领导权”概念,为解释领导权问题提供重要思路。如何获得领导权?葛兰西提出一个重要前提:即“领导权的前提是要考虑那些行将被领导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和倾向,是要产生一定的妥协的均势,也就是领导集团要做经济团队性质的牺牲。同样不可争论的是:这种牺牲和这种妥协不能触动基础,因为如果领导权是伦理——政治的,那么它也就不能不是经济的,因而做为它的基础的不能不是领导集团在有决定性的经济活动方面所执行的那种有决定性的职能”。〔12〕作为“伦理——政治”的领导权,必须要考虑被领导者的利益问题及其各种倾向,明确领导权要重视被领导者(主体)的主体意识和利益意识。这是衡量领导权合法性的重要依据。葛兰西的领导权概念对后来研究意识形态领导权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文化领导权问题,葛兰西认为,“社会集团的领导作用表现在两种形式中——在‘统治的形式和‘精神和道德领导的形式中”。〔13〕这里葛兰西明确提出领导的两个层面:政治领导权和文化领导权,其核心是道德领导权问题。作为伦理层面的领导权,精神和道德领导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

    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列宁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指出,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在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无产阶级能否掌握领导权,关系到革命的成败。在这里他明确提出领导权问题,他指出:

    “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战争,基本地说,是在国际无产阶级和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政治影响和政治合作之下进行的。然而当着革命和战争的紧急关头,首先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同时也由于革命队伍中机会主义者的自动地放弃革命领导权,这次革命战争就失败了。一九二七年至现在的土地革命战争,是在新的情况之下进行的。战争的敌人不但是帝国主义,而且是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的联盟。民族资产阶级则做了大资产阶级的尾巴。领导这个革命战争的惟有共产党,共产党已经形成了对于革命战争的绝对的领导权。共产党的这种绝对的领导权,是使革命战争坚持到底的最主要的条件。没有共产党的这种绝对的领导,是不能设想革命战争能有这样的坚持性的。”〔14〕

    从毛泽东的论述中可以看出:领导权关乎革命的前途和命运。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把共产党的领导权问题摆在突出问题。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会议口头报告上指出:“大革命时期,在执行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这条路线上,我们党是犯过错误的,那时光讲无产阶级领导,而实际上放弃了领导。”〔15〕这段讲话深刻总结了放弃领导权带来的严重后果,明确了革命斗争中要争取领导权。此外,毛泽东还对文化领导权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阐释。总而言之,毛泽东非常重领导权问题,毛泽东的领导权思想对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从以上梳理可以看出,所谓领导权,包括政治层面上的领导权和伦理——政治意义上的领导权,其核心是政治领导权、文化领导权,表征为一个阶级(集团)对另外阶级(集团)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文化领导等方面的主导权力。厘清领导权的内涵为进一步探索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具有重要启示。

    第二,意识形态领导权指称什么?

    意识形态领导权是属于领导权的一种,广涉政治领导权、组织领导权、文化领导权、话语领导权等各个领域,是这些领域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权力体现。进言之,广义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既包括政治领导权、组织领导权、文化领导权、话语领导权等领域中关于意识形态层面上的领导权问题,其中政治层面上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在所有领域的领导权中起主导地位、支配地位;狭义上的意识形态领导权,主要是指政治意识形态领导权。马克思说:“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16〕这个意识形式的核心就是政治意识形态,如果政治意识形态解体了,失去了领导权,必将给这个时代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前苏联的命运就是例证)。因此,意识形态领导权可以政治意识形态领导为轴心,建构广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同心圆”框架。从而区别不同层次、不同层面上的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当代中国,强化意识形态,不是要回到传统的斗争思维中去,不是要回归历史的斗争意识形态观念中去,而是要立足于时代,站在时代化的高度重新审视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问题。

    由此,党中央提出牢牢把握党对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问题,最关键的是要把握时代特征,把握高校现在发展的基本情况,以时代化的眼光审视高校中的意识形态及其特性。以“同心圆”方式建构起来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框架,有效区别三个层面的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

    其一,核心层面:政治意识形态领导权。这是党在高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核心。高校实施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制的双轨运行机制,最根本的是要巩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这是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底线问题。因为高校要确保社会主义办学的根本宗旨和政治底线,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涉及党的基本规则、基本规矩,涉及党的重要精神、中央的重要决策等,能把握大局,掌好舵。

    其二,中间层面:一般意义(中性意义)上的观念层面的意识形态领导权。这是高校中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支撑。在高校治理中,既涉及政治层面上的意识形态,也涉及非政治层面上的意识形态,如何把握好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就必须要深入研究非政治层面上的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问题。如涉及管理层面、话语层面的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

    其三,外围层面:日常生活中的意识形态领导权。高校谈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面对的主体是大学生群体、普通教师群体等。从日常生活世界的角度去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问题,就是要从高校师生的日常生活世界出发,从师生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世界出发。毋庸置疑,每个学校都会形成一种校园文化,成为引领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文化形式,当然,也都要面对各种形式的生活观念、社会思潮等。如何在生活世界中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关系高校师生日常生活大局,也关涉学校意识形态的大局,其核心是文化领导权问题。

    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须要区分这三个层面的意识形态,不能用核心层面遮蔽其他层面,也不能用日常生活层面吞噬核心层面,各个层面的意识形态及其领导权问题要准确把握,防止坠入两个恶谷。一是防止过度强化和夸大、放大政治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争夺问题。高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是人才培养的阵地,不能简单、机械地沦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战场和主阵地,不能使高校坠入泛政治化、泛意识形态化的恶谷。二是防止淡化、漠视意识形态的复杂性存在,使一些别有用心的社会思潮暗流涌动,肆意吞噬学生心灵;不能使一些歪曲事实、颠倒是非的思想观念在高校泛滥成灾,影响高校人才培养。从而使高校坠入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化的恶谷。这两个极端都不能走,都要防止。事实上,近年来,我们发现,各种社会思潮对高校意识形态的冲击还是蛮大的,它们大多是从生活世界出发的,即从师生的日常工作、学习出发,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渗透,这个方面也要引起关注。

    总言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建设要在思维方式上有所转变,重点要强调建设思维、科学思维、创新思维。实现在意识形态领导权方面的思维方式能与时俱进。

    二、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面临的的机遇与挑战

    高校为什么要重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问题。从理论层面上看,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机构,肩负着为国家、为人类文明贡献智慧和力量的使命。葛兰西提供一个解释思路:“每个国家都是伦理的,因为它的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是把广大居民群众提高到符合生产力发展需要从而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一定的文化和道德水平(或型式)。在这个意义说来,在国家中起特别重要作用的是执行积极的教育职能的学校。但是在现实中为了到达这项目的还进行具有所谓局部性质的他种活动和创举,它们总在一起构成统治阶级政治的或者文化的领导机关。”〔17〕高校一方面要立德树人,另一方面也要传承中华文明、人类文明,而且它们是内在统一的。然而,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去引领,去建构我们的树人观念、传承观念,也就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局。

    从实践层面上看,高校是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必须要不断培育适合时代召唤、能够站在时代前列,又能为国家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青年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必须要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来,高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校的发展对整个国家都产生重大影响,如何洞察其意识形态新问题、新变化,也就显得十分必要。

    1.高校教育改革的结构性调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育获得新的发展机遇,高等教育出现了罕见的大好局面。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教育改革的结构性调整进入跨越式发展,给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机遇与挑战。总的来说,高校经历“大发展”“大调整”“大扩招”三个阶段:

    “大发展”: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校的建设就进入新的春天。经过几十年的建设,高校的大发展不管是人数规模,还是校园规模、经费规模等都到达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 “985”“211”“2011”等一系列的支持计划,使得高校获得很大的发展空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为国家人才输送、智库支持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大调整”:主要体现在高校拆校、并校的结构性整合和规模的扩大,学校升级换代,更替校名等方面。这几十年来,高校合并达到了新的高度和水平,大量的学校合并,使得主体校区与分校区之间的结构性问题比较难以理顺,在学校布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的学校分校区多达十几个,所谓高校合并,存在“合”而不“并”的难题,各校区发展不协调,难以齐头并进;学校更名速度不断加快,学校升级换代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导致有的学校校名越来越美,越来越宏大,也越来越没文化,少内涵。事实上,高校校名直接影响其学校章程,影响学校人才培养观念等。在这两个大背景下,催生出一些学校的二级学院内部结构调整的碎片化倾向,有的学校一个学院拥有几十个分部,影响人才培养等。这些都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新的挑战。

    “大扩招”:主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一方面体现国家重视高等教育,保护公民享有高等教育的权利,让更多的人才享受高等教育,对提升整个国民素质,提高国家人才层次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与校园规模、师资力量等结构性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扩大招生规模与如何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等结构性矛盾也日益暴露出来。这些都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新的挑战。

    因此,在“大发展”“大调整”“大扩招”的情况下,如何把握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问题,就面临许多新的挑战。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影响意识建构,在高校进行结构性调整背景下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必须审时度势,不断把握高校的新变革、新常态。

    2.高校人才资源配置的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人才是高校的生命线。推动高校发展必须要不断加强人才资源建设。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走向日趋明显的时代,在全球化人才资源配置的时代,高校人才的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给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带来新的挑战。

    人才资源的全球性配置,主要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其中“引进来”是高校人才资源配置的主要战略。许多高校引进国外专家、外国学者等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外籍人士在学校一些重要岗位上承担管理事务,这就涉及办学理念、育人理念的多元化倾向,也涉及外籍专家的价值观念形态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掌握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这是一个新的问题。

    “走出去”也是高校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举措。国际化合作办学和大量的师资力量在国外进修、攻读学位等,这是推动高校国际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几十年来,高校的国际化水平日益提高,“走出去”的教师越来越多,合作办学、合作交流、联合攻关等内容越来越丰富。但是,如何把他们的价值观念整合起来,面对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性,“走出去”的专家学者回来后如何与国内主流的价值观念相衔接、认同和支持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等,这些问题也日益突出,给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带来新的挑战。

    毕竟,高校是知识分子密集之地,他们的意识形态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问题。“知识分子中间的领导中心其领导权是沿着两条主要路线确立的:(1)通过存在的总的观念,通过能赋予自己信徒的智力的‘品德的哲学。这种品德会给他们提供基本的不同于一般的原则,以及反对由于强制而占统治地位的旧的意识形态的基础;(2)通过学校的课程大纲,通过独创的教育和教养原则,这种原则会使那部分最清一色的和人数最多的知识分子——教师(从普通的教员到大学教授)感兴趣并且能够据以进行积极活动(根据他们的职业)。”〔18〕葛兰西强调知识分子及其领导权的形成路径,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做好高校境内外教师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思路。

    3.高校学生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及其冲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高校意识形态的主体是大学生,高校的生命力也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群体。大学生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持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态度,就决定了高校意识形态的走向,直接影响党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把握。习近平在北大讲话中明确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9〕青年人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直接影响到这个国家未来社会的价值观念及其走向。为此,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建设,掌握好意识形态领导权。

    在全球化时代,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当前,网络上的各种思潮和现实中的各种社会思潮交融、鱼龙混杂,多元价值观念在大学校园共存,而且还将存在一定时期,使得校园的各种思潮更加复杂多样。主要体现几个方面:虚无主义思想观念、宗教观念、自由主义观念、网络思想以及一些意见领袖的思想观念等,这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产生很大的影响。高校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必须要正视主流价值观念与非主流价值观念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多元价值观念之间的内部冲突等。这些挑战必须要引起高度关注,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知识分子也就是上层建筑的‘活动家,可以衡量各种知识界阶层‘有机性的程度。”〔20〕大学生作为青年知识分子,他们的思想观念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三、巩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主要对策

    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重点要解决政治领导权、组织领导权、文化领导权、话语主导权等问题,不断让校园的主流价值观念繁荣起来,让主流意识形态在校园网络行动起来,让网络“清朗”起来。

    1.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政治领导权。政治领导权是核心,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核心是政治领导权。加强高校意识形态的政治领导权是党委领导体制下的核心工作,要不断加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思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高校各级党组织及时担当起重大政治问题、政治方向的导航作用,掌舵功能,旗帜鲜明地弘扬主旋律。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把党的思想建设摆在首位,切实解决组织上入党,思想上没有入党的问题,不断锤炼干部队伍,落实“三严三实”,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增强政治领导权;其次,要加强党委对其他性质群体的政治领导,强化党委把关的功能,针对各业务部门,不断能强化党的思想指引功能,确保业务部门在业务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不迷失方向;再次,激活基层党组织活力,强化党委在师生支部中的领导功能和表率作用。加强政治领导权,关键在于激活高校各级基层党组织,让基层组织真正发挥出导航功能、表率作用,让党的基层组织更好地发挥领导功能。

    2.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组织领导权。组织领导权是根本,要确保高校组织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高校各级党组织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打铁还需自身硬,塑造强有力的组织队伍,不断提升组织能力,创新组织方式,这是掌握组织领导权的根本保证。在这个基础上解决三个层面上的组织领导:一是高校重大事件、重大纪念活动要凸显党的组织领导权,发挥党委领导下的组织部功能、发挥组织部的领导和导向作用;二是学校重大会议、重大教学活动、文化体育活动要凸显党组织(含学生党支部)的领导权;三是学生的重大社团活动、涉外活动要凸显党组织(含学生党支部)的领导权,要发挥组织学生各项活动的功能,能够在学生各项活动中起到领导作用,牢牢掌握组织领导权;四是强化党委对学校思想工作政治的组织领导权,成立党委领导工作小组,加强各项宣传工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等方面的组织领导权,确保校园意识形态朝着健康轨道发展。

    3.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文化领导权。高校是文化发展的重镇,如何掌握文化领导权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大局。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高校文化建设蕴涵着意识形态的内容,如何在推动高校文化发展、文化育人的过程中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将决定高校文化发展的方向。当前,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文化领导权,一方面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融入校园文化,切实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各种思潮的能力和水平,提升校园文化主流价值观念的导向力。另一方面要掌握文化领导权,当前最迫切的是要解决网络文化的领导权问题,要使校园网络清朗起来。网络思想对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影响最大,要创新网络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网络治理能力,实现“用得好”“管得住”,牢牢掌握网络文化的领导权,更好地服务学生需求。为此,可以探索以易班网为重要平台的网络思想文化阵地,不断把校园网络文化做强做大,不断培育青年网络队伍,共同维护网络的文明发展。

    4.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话语领导权。要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领导权,关键在于创新话语的叙事方式。如何与青年大学生对话,转变说话方式至关重要。要掌握话语领导权,首先要解决与青年学生的话语沟通问题,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把问题讲清楚,为掌握话语领导权奠定基础。其次,要提高话语的解释力。能否掌握话语领导权,除了要用大学生能接受的话语叙事方式之外,还必须加强话语的解释力,增强理论解释现实问题的魅力,进而增加话语的吸引力和领导力,切实为党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贡献力量。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关键在于对意识形态话题的创设能力,根据时代的进步需要创新意识形态话语,建构一种能够叙述好中国故事的话语体系。如何做好意识形态话语的建构,有两个路径:一是对传统意识形态话语进行梳理,通过继承、转换、扬弃、改造等途径实现;二是创新意识话语,引入现代性的话语形式和类型,建构符合中国社会发展需要,代表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的意识形态话语,用中国的话语来讲好中国的故事。

    5.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创新的主导权。意识形态创新是意识形态发展的必由之路,意识形态必然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实践活动的发展不断改革创新。然而,能否掌握意识形态创新的主导权、主动权,直接影响到意识形态掌握群众的效果。掌握意识形态创新的主导权,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意识形态内容创新的主动权、主导权;二是意识形态传播机制创新的主动权、主导权。高校能否真正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很关键的一环在于意识形态创新的主导权。高校意识形态不能千篇一律,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在高校校园生活、校园活动中不断创新意识形态的内容呈现形式和传播方式,不断丰富意识形态表达的艺术,从而化解机械的、生搬硬套的意识形态灌输。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机制,由“要学生学”转向“学生想要学”,丰富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

    此外,还要掌握网络舆论传播创新的主导权。现代社会对意识形态冲击很大的地方在于网络的冲击力。当前,青年学生大量的时间都在网络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存在方式,他们的学习、购物、生活、就业等都与网络世界密切相关。为此,要坚持用得好、管得住的原则,积极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新平台,积极掌握网络舆论传播创新的主导权,为推动大学生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政治滋养和政治营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DB/OL〕.新华网,2013-08-20.

    〔2〕王南湜.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何以可能?——一个前提性的考察〔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6,(1).

    〔3〕〔5〕〔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4,636,636.

    〔4〕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

    〔6〕曾令辉等.论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

    〔8〕〔9〕〔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12,13.

    〔11〕〔12〕〔13〕〔17〕〔18〕〔20〕 〔意〕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M〕.葆喣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34,135,316,217,359,424.

    〔1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84.

    〔15〕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06-307.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9.

    〔19〕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DB/OL〕.新华网,2014-05-04.

    【责任编辑:朱凤霞】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