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活动反思

郑悦绚
【内容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注重对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本文从全面改善师生关系、积极设计导课、创设问题情境、发挥语言魅力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新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教学 师生
一、新课标提出的数学教学理念概述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是新课改对所有学科提出的共同要求。首先,它意味着学生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知识为探究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要变灌输式教学方式为引导式;其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意味着新课改后的教学更加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设。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权威,而是循循善诱的引导者,学生则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在课堂上与教师平等互动;再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意味着教师要关注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包容学生犯下的错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新课改后的数学教学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学习能力并不简单地指会做数学题,而是懂得数学符号的含义、懂得数学概念和以及术语的含义、能够在新旧数学知识之间建立连结、善于运用新学的数学知识思考问题、具备复习总结和自我监督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来选择解决问题的路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习得基本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技能的同时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以活动为主的数学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可见,新课改后的数学教学强调教师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尽可能转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甚至是直观的知识,使艰涩的数学学习成为生动有趣的物质化活动。相比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一支粉笔一张讲台,教师讲学生听,几乎没有教学活动,新课改提倡为学生提供在数学活动中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真正掌握并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
二、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是教师和学生交互影响的过程。存在问题不仅仅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通常人们在分析教学问题时侧重从教师方面找原因,其实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也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态度的问题。在任何时代任何阶段,都有少数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对学习一事得过且过,虽然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复杂的,受多因素影响的,学生自己的心理特征及爱好还是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是否愿意用功学数学。
2.学习能力的问题。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找不到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无法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自我监控,甚至不知道自己掌握了什么,没有掌握什么。比如一些学生在学习“勾股定理”时知道“勾三股四玄五”的规律,却忽视了这一定律仅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3.学习习惯的问题。初中正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和固定的阶段,数学是一门需要学习者勤加练习,多思多想的科目,然而许多学生不愿复习巩固,仅满足于完成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
(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随着新课改而更新。一些中学数学教师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轻车熟路,即使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部分观念和做法,但行为惯性还是使教师仍然沿用着传统教法,重教轻学,重灌输轻引导,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新课改倡导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许多数学教师仍然停留在“一对多”的传统班级授课模式,认为分组会造成纪律混乱,探究会降低学习效率以及浪费课时。
2.教学目标定位狭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即学生要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课改还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要求教师除了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等。然而许多数学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还是局限于“考什么教什么”,致使三维教学目标形同虚设。
3.对数学教材的处理呈现两极化。同一本教材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情的学生来说,产生的影响也不同,教师只有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学情,对教材进行适当创新创造,才能发挥其功用。当前数学教师在对教材的处理上存在两个极端的问题,一是处理教材太随意,不顾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
三、解决数学教学活动问题的对策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却也是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很多环绕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事件就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的现成的素材,数学教师只要善于发掘生活中有趣的、学生关注的物体和事件,就能轻松地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数学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只有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
(二)发挥教学智慧,合理使用教材
针对上文提出的教材处理呈现两极化的问题,教师一方面要坚持“教材只是特殊的例子”的理念,如果一个教师只会按部就班地讲教材,那么这样的教师是缺乏创造力的,又怎么期待这样的教师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新课改强调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师要用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感染学生,主要就是通过紧密联系学情,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的方式。另一方面,即使发挥创造力也要切实遵照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教材是编写者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规律精心编写出来的,有其必然的合理性,数学教师只需在遵循教材知识顺序的前提下进行适当发挥创新,便可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
(三)遵照课改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遵照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首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与严肃认真的解答,对学生的错误要有包容和引导,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尊重。其次是以三维教学目标为准绳,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及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知识技能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再次是精心设问,减少无效或低效的提问。教师提问的方式决定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方式,低效或无效提问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思维发展。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有一定难度,但是通过学生的思索能够回答出来的问题,将学生引领到新的高度。
总之,随着“新课标”实施的逐步深入以及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都亟待提高,尤其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在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获得情感和心理上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会美.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2).
[2] 安淑华、吴仲和. 怎样评价一堂好的数学课[J]. 人民教育,2007(11).
[3]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海滨中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