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保持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吴春玲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语文教学若想保证高效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必须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通过多样和科学的方式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教师必须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以兴趣为切入点来实施教学。
【关键词】初中生? 语文学习? 学习兴趣
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现代化教学的特点,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有关母语教学的课程,语文学科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受制于传统的应试教学理念,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法相对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走出固有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趣味教学入手实施授课,以便建立起一个高效的课堂。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一定是具有凝聚力的集体,一定是能够团结合作、精神文化丰富的集体。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与课堂学习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要善于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集体中明确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并结合教学内容构建好的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墙壁上悬挂名人名言来及激励学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再或者,在教学某课程内容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的文章做好氛围的构建。比如,在学习《春》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就可以在班级中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听到耳熟能详的曲子,就会产生好奇心,想要了解所学内容,自然有助于他们兴趣的提升。
二、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成年人相比,初中生接触社会的时间还比较短,对于很多事情了解得不够深入。这就导致他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无法明确作者所要传递的情感,在学习任务完成后,也总是一知半解的状态。在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我们已经明确了教学的目标是要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将生活融入其中,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并与作者产生共鸣。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背影》这课的时候,不要用高深的方式讲解,而是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根据故事情节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多读几次文章,感受作者对父亲的爱。之后,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谈谈父亲,讲讲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小故事。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父亲,并产生对文章学习的兴趣。
三、通过多样化教学保持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不可否认,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相对单一,课堂教学枯燥、死板,一般都是教师的一言堂。除此之外,学生所学科目较多,需要掌握很多知识,再加上中考的巨大压力,使得他们学习的兴趣不高。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要转变思路,走出单一教学的局限性,积极开展多样化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建立灵活课堂。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引入角色扮演、游戏教学等方法,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等等。唯有这样才能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学习梁启超《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开展辩论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点,说说到底是敬业重要还是乐业重要。学生们在课堂各抒己见,不仅可以锻炼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还能够听取不同的观点,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
四、突出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来实施教学
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新型设备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一方面,它能够有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另一方面,也能够丰富教学的方式,直观地展现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借助动画、图片、视频等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帮助他们分析文章。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和《紫藤萝瀑布》的时候,由于大多数中学生都没有去过这两个地方,对于文章中所描绘的景色无法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突出技术优势,在大屏幕上给学生展示苏州园林的风景风貌以及紫藤萝瀑布的壮观景象,当学生亲眼见到美丽的景色后,自然会产生对文章深入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质量。
五、结束语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不断学习语文的动力源泉,学习初中语文知识,学生不但能获得识字、辨音的技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但目前,多数学生对学习语文普遍提不起兴趣,究其原因,就在于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应试教学思想根深蒂固。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不断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运用生活化教学法,将不同的课文与生活中的景物结合起来,并突出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
参考文献:
[1 ]罗德川.淺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点的方式[J ].科学咨询,2018,(10)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