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李新灵
[摘 要]案例教学的实施有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要体现出其意识形态教育、育人教育和思维方式教育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教学体系、选择案例、课堂讨论和引导的设计是其关键环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9-0068-04
努力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成学生真心喜欢并受益终生的优秀课程,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严峻课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主干课程中思想性、理论性、抽象性最强的,因此,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讲得入耳、入脑、入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参与式、互动式与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其能通过教学设计和典型化处理,将真实的情境呈现于课堂中,形成可供学生思考、分析、讨论的案例,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时代性和生动性。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界定
案例教学始于1870年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引入案例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在“05方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简称“05方案”)出台后备受关注。在研究热潮的推动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在理论上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果主要探讨案例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用的一般规律,而针对不同课程的具体研究则相对不足。因此,为了更好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开展案例教学,我们需要从厘清基本概念入手。
“案例”一词,英语为“case”,汉语可译作“实例”、“个案”等。一般说来,案例是指包含问题或疑难情境并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案例描述的是一个个真实的情境。在案例中,不仅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而且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案例的内容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典型性。案例不仅能反映出一定问题,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相似情况,让案例解读者受到诸多启示,供人们借鉴和效仿。其二,真实性。案例事件必须是真实发生的,向人们展示客观事件的整体面貌。其三,冲突性。案例是包含矛盾、对立、冲突在内的事件,简单的没有问题在内的事件,不能成为案例。换言之,案例就是对包含诸多冲突和解决途径的典型事件的客观而真实的描述。在教学领域中应用的案例即为教学案例,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案例教学(Case methods of teaching)就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学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从而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1]作为一种主体-主体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在方法上根本区别于传统主体-客体的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体,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分析和探讨得出一定的结论,教师则主要起引导者的作用。
显而易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这使案例教学更具具体性和针对性。就内涵而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就外延而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案例教学,不同于法学、医学和教育学等的案例教学,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导向性、现实性和思想性。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进一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作为普通高校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一般都面临教学内容多、课时少、教学班级规模大等问题。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不能照搬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组织程序和结构模式,必须体现出其自身的特质。
第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从根本上说属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不是一般的智育和德育,而是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来看,意识形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2]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要凸显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识形态性,而不是将其淡化。
第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育的核心是指向人自身的教育。专业课教育的目标是着力挖掘和发展人的某项能力,培养人的专业技能,本质上属于手段教育。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以全面的人为根本目的的育人教育,主要涵盖人生存的三个维度:涉及世界观、历史观等宏观维度,针对人生存的目的、意义等根本问题;涉及人生观、价值观等中观维度,针对“理想的人”的准则问题;涉及幸福观、恋爱观、择业观等微观维度,针对现实个人生活实践的具体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应侧重价值教育,体现出针对人自身教育的特质,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文情怀。
第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基础是培养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重点不是向学生传授多少知识点,而是要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中的概念、知识点等只是对“思”的理论或抽象表达,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对现实问题的关注、解释和改变。尽管向学生讲授纯理论层面的知识点是必要的,但必须与现实问题、与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紧密结合,展示马克思主义是现实之思。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灵魂,从内心深处产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马克思主义智慧的渴望。简言之,马克思主义立场和三观教育必须是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通过对现实、具体问题的分析而逐渐形成的,而不是口头式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或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的非马克思主义教育。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厘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概念,明确其教学特征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认识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行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
当前,案例教学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并不广泛。绝大多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从概念、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讲起,然后通过举例说明理论的正确性。这种状况一方面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理论性、抽象性强,实施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则说明了广大教师并未充分认识到案例教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基本规律,阐明其实际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大多数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都是教师依照章节来系统地讲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充当教育者的角色,以权威者的姿态说服学生去相信某一理论。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重灌输轻启发、重理论轻实践,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学生们从小就接受这种单一、枯燥的教育,已经产生了反感心理。显然,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相反,案例教学借助典型案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从而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种从案例到结论的教学模式,不仅把思考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而且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克服传统理论空洞说教的弊端。
(二)有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内容,增强其课程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抽象性较强,教材中展示的概念和原理虽然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少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平台。案例是典型现实问题的缩影,它可以为学生提供高度逼真的问题情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采用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借助与现实密切相关的精选案例,增强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理解,并以此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运用,既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时代性,又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实际,培养良好的政治素养,为其日后踏入社会做好准备。
(三)有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者,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通过自身独特的理念和方法,能够有效实现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放下架子,学生带着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得以激发和深化。这种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有助于改变“权威—依存”的传统师生关系,构建公平、民主、互动、对话、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以“90后”为主的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自信、独立、不盲从、善思考、有主见,同时,他们也具有较强的叛逆性。因此,对“90后”大学生采取传统的灌输方式,必然收效甚微,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实际上,知识并非通过教师的讲解而获得,而是在他人的引导、信息的交流和协作下,自身通过不断构建而获得的。借助于案例教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思考、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就从教师生硬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缩短了理论与现实生活的差距,有利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学生的基本价值观和信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掌握学习的基本技能与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借助案例,能层层深入展开理论教育,能引导学生树立对社会、国家和人生发展的理想信念,从而为自身的发展找到正确的方向。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参与性,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提升理论素养,使学生学会明辨是非,让学生从理解到接受、从接受到内化、从内化到践行,能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创新型人才。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使用全国统一的教材。一些教师为了保证理论的权威性和教材的体系性,在教学中墨守成规,照本宣科。这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要么因为理论的完整性而失去了重点性,要么因为理论的权威性而失去生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实际上,从教材体系转换为教学体系是任何一门课程都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而教学设计则是其转换的核心环节。对于理论性和抽象性都较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来说,这种教学设计就更为重要。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任课教师只有在系统掌握教材内容、深刻领悟理论内涵和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以生动、丰富的方式把内容展现出来,才能被广大学生接受。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特点,其案例教学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一)如何设计教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权威性、科学性和严肃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好的教材并不等同于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效果的首要问题。比如,以专题教学取代传统的章节式教学,并在专题教学过程中辅以大量的案例,实现理论性与生动性有机结合,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这既要求教师要充分吃透教材的理论体系,把握重难点,又要求教师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和社会热点问题。这样不仅避免了面面俱到的教学,突出了重点,而且给教师发挥专业特长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二)如何选择教学案例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社会现实丰富多彩。但是,如何把客观现实转换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案例,则需要教师的认真设计。也就是说,教学案例的选择是否恰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特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案例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案例的针对性。案例教学应围绕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特定技能来筛选和组织,要将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融入具体的案例之中。因此,教师要选择出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的教学案例,以启发学生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从而促进学生对重难点问题的把握。
2.案例的时代性。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现实不断变化,各种文化思潮相互影响,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案例要紧随时代发展,反映当前实际。新颖的案例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有动力去弄清楚来龙去脉。教师要自觉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不断丰富和更新案例。
3.案例的真实性。案例不是教师主观臆想出来的,而是现实社会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客观事实或事件。案例要求有真实的时间、地点人物及结果。真实案例的展示能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解释力和说服力。
4.案例的正面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此,我们要多选取反映社会发展、社会进步、实现人生价值的具有正能量的案例。当然,对于社会阴暗面也不能刻意回避,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分析现实存在的问题。
5.案例的人文关怀性。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全面的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教师要选择那些与大学生成长紧密相连的现实问题或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作为案例,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文关怀。
(三)如何设计讨论问题
针对同一个案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结论可能不同。也就是说,设计什么样的课堂讨论问题会直接关系到讨论的结论。因此,课堂讨论的问题应满足以下原则:其一,讨论的问题要与案例和教材内容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讨论的问题必须隐含在案例中,并且是教学要求掌握的内容。其二,讨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假使提出的问题不存在歧义,学生只用是否、对错就能回答,这样的课堂讨论就不能起到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的作用,依然不能走出“举例说明”的老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所追求的让学生通过比较和讨论来获得正确结论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四)如何设计课堂引导
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又要使课堂井然有序,这必然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课堂讨论中,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而不是少数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实际上,这在课堂上很难实现。由于大部分数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很多学生对课堂主体的角色无法适应:一些学生因为害怕出错不敢发言,一些学生因为性格腼腆不敢发言,一些学生因为缺乏兴趣不愿发言……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与鼓励,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引导更多的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针对大班教学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任课教师可以借助邮件、微信群、QQ群等方式提前把要讨论的内容告知学生,给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其他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多维度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以有多种结论乃至没有结论,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由于其具有导向性,其案例教学的结论往往是唯一的。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必须要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师自身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较强的理论功底、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激烈的课堂讨论之后,教师要有能力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点评,对学生提出的观点给予透彻的分析,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正确结论。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既要遵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核心是促使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以此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它不仅要解决学生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更要解决信不信、用不用的问题,让学生以行动践行理论。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还未真正具备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技能。这一方面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出版相关著作供教师参考学习,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培训、实践不断提升教师案例教学技能。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作为一个系统课题,需要理论上的深入研究和在实践中的不断推进。
[ 参 考 文 献 ]
[1] 孙业军.案例教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18-19.
[2] 唐晓燕.思想政治教育动力辨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2):15.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责任编辑:刘凤华]
[摘 要]案例教学的实施有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要体现出其意识形态教育、育人教育和思维方式教育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教学体系、选择案例、课堂讨论和引导的设计是其关键环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9-0068-04
努力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成学生真心喜欢并受益终生的优秀课程,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严峻课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主干课程中思想性、理论性、抽象性最强的,因此,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讲得入耳、入脑、入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参与式、互动式与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其能通过教学设计和典型化处理,将真实的情境呈现于课堂中,形成可供学生思考、分析、讨论的案例,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时代性和生动性。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界定
案例教学始于1870年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引入案例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在“05方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简称“05方案”)出台后备受关注。在研究热潮的推动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在理论上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果主要探讨案例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用的一般规律,而针对不同课程的具体研究则相对不足。因此,为了更好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开展案例教学,我们需要从厘清基本概念入手。
“案例”一词,英语为“case”,汉语可译作“实例”、“个案”等。一般说来,案例是指包含问题或疑难情境并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案例描述的是一个个真实的情境。在案例中,不仅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而且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案例的内容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典型性。案例不仅能反映出一定问题,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相似情况,让案例解读者受到诸多启示,供人们借鉴和效仿。其二,真实性。案例事件必须是真实发生的,向人们展示客观事件的整体面貌。其三,冲突性。案例是包含矛盾、对立、冲突在内的事件,简单的没有问题在内的事件,不能成为案例。换言之,案例就是对包含诸多冲突和解决途径的典型事件的客观而真实的描述。在教学领域中应用的案例即为教学案例,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案例教学(Case methods of teaching)就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学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从而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1]作为一种主体-主体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在方法上根本区别于传统主体-客体的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体,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分析和探讨得出一定的结论,教师则主要起引导者的作用。
显而易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这使案例教学更具具体性和针对性。就内涵而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就外延而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案例教学,不同于法学、医学和教育学等的案例教学,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导向性、现实性和思想性。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进一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作为普通高校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一般都面临教学内容多、课时少、教学班级规模大等问题。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不能照搬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组织程序和结构模式,必须体现出其自身的特质。
第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从根本上说属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不是一般的智育和德育,而是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来看,意识形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2]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要凸显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识形态性,而不是将其淡化。
第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育的核心是指向人自身的教育。专业课教育的目标是着力挖掘和发展人的某项能力,培养人的专业技能,本质上属于手段教育。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以全面的人为根本目的的育人教育,主要涵盖人生存的三个维度:涉及世界观、历史观等宏观维度,针对人生存的目的、意义等根本问题;涉及人生观、价值观等中观维度,针对“理想的人”的准则问题;涉及幸福观、恋爱观、择业观等微观维度,针对现实个人生活实践的具体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应侧重价值教育,体现出针对人自身教育的特质,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文情怀。
第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基础是培养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重点不是向学生传授多少知识点,而是要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中的概念、知识点等只是对“思”的理论或抽象表达,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对现实问题的关注、解释和改变。尽管向学生讲授纯理论层面的知识点是必要的,但必须与现实问题、与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紧密结合,展示马克思主义是现实之思。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灵魂,从内心深处产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马克思主义智慧的渴望。简言之,马克思主义立场和三观教育必须是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通过对现实、具体问题的分析而逐渐形成的,而不是口头式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或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的非马克思主义教育。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厘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概念,明确其教学特征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认识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行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
当前,案例教学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并不广泛。绝大多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从概念、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讲起,然后通过举例说明理论的正确性。这种状况一方面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理论性、抽象性强,实施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则说明了广大教师并未充分认识到案例教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基本规律,阐明其实际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大多数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都是教师依照章节来系统地讲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充当教育者的角色,以权威者的姿态说服学生去相信某一理论。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重灌输轻启发、重理论轻实践,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学生们从小就接受这种单一、枯燥的教育,已经产生了反感心理。显然,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相反,案例教学借助典型案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从而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种从案例到结论的教学模式,不仅把思考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而且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克服传统理论空洞说教的弊端。
(二)有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内容,增强其课程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抽象性较强,教材中展示的概念和原理虽然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少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平台。案例是典型现实问题的缩影,它可以为学生提供高度逼真的问题情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采用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借助与现实密切相关的精选案例,增强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理解,并以此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运用,既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时代性,又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实际,培养良好的政治素养,为其日后踏入社会做好准备。
(三)有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者,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通过自身独特的理念和方法,能够有效实现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放下架子,学生带着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得以激发和深化。这种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有助于改变“权威—依存”的传统师生关系,构建公平、民主、互动、对话、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以“90后”为主的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自信、独立、不盲从、善思考、有主见,同时,他们也具有较强的叛逆性。因此,对“90后”大学生采取传统的灌输方式,必然收效甚微,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实际上,知识并非通过教师的讲解而获得,而是在他人的引导、信息的交流和协作下,自身通过不断构建而获得的。借助于案例教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思考、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就从教师生硬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缩短了理论与现实生活的差距,有利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学生的基本价值观和信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掌握学习的基本技能与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借助案例,能层层深入展开理论教育,能引导学生树立对社会、国家和人生发展的理想信念,从而为自身的发展找到正确的方向。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参与性,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提升理论素养,使学生学会明辨是非,让学生从理解到接受、从接受到内化、从内化到践行,能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创新型人才。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使用全国统一的教材。一些教师为了保证理论的权威性和教材的体系性,在教学中墨守成规,照本宣科。这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要么因为理论的完整性而失去了重点性,要么因为理论的权威性而失去生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实际上,从教材体系转换为教学体系是任何一门课程都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而教学设计则是其转换的核心环节。对于理论性和抽象性都较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来说,这种教学设计就更为重要。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任课教师只有在系统掌握教材内容、深刻领悟理论内涵和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以生动、丰富的方式把内容展现出来,才能被广大学生接受。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特点,其案例教学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一)如何设计教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权威性、科学性和严肃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好的教材并不等同于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效果的首要问题。比如,以专题教学取代传统的章节式教学,并在专题教学过程中辅以大量的案例,实现理论性与生动性有机结合,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这既要求教师要充分吃透教材的理论体系,把握重难点,又要求教师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和社会热点问题。这样不仅避免了面面俱到的教学,突出了重点,而且给教师发挥专业特长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二)如何选择教学案例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社会现实丰富多彩。但是,如何把客观现实转换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案例,则需要教师的认真设计。也就是说,教学案例的选择是否恰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特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案例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案例的针对性。案例教学应围绕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特定技能来筛选和组织,要将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融入具体的案例之中。因此,教师要选择出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的教学案例,以启发学生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从而促进学生对重难点问题的把握。
2.案例的时代性。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现实不断变化,各种文化思潮相互影响,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案例要紧随时代发展,反映当前实际。新颖的案例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有动力去弄清楚来龙去脉。教师要自觉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不断丰富和更新案例。
3.案例的真实性。案例不是教师主观臆想出来的,而是现实社会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客观事实或事件。案例要求有真实的时间、地点人物及结果。真实案例的展示能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解释力和说服力。
4.案例的正面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此,我们要多选取反映社会发展、社会进步、实现人生价值的具有正能量的案例。当然,对于社会阴暗面也不能刻意回避,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分析现实存在的问题。
5.案例的人文关怀性。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全面的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教师要选择那些与大学生成长紧密相连的现实问题或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作为案例,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文关怀。
(三)如何设计讨论问题
针对同一个案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结论可能不同。也就是说,设计什么样的课堂讨论问题会直接关系到讨论的结论。因此,课堂讨论的问题应满足以下原则:其一,讨论的问题要与案例和教材内容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讨论的问题必须隐含在案例中,并且是教学要求掌握的内容。其二,讨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假使提出的问题不存在歧义,学生只用是否、对错就能回答,这样的课堂讨论就不能起到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的作用,依然不能走出“举例说明”的老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所追求的让学生通过比较和讨论来获得正确结论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四)如何设计课堂引导
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又要使课堂井然有序,这必然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课堂讨论中,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而不是少数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实际上,这在课堂上很难实现。由于大部分数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很多学生对课堂主体的角色无法适应:一些学生因为害怕出错不敢发言,一些学生因为性格腼腆不敢发言,一些学生因为缺乏兴趣不愿发言……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与鼓励,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引导更多的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针对大班教学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任课教师可以借助邮件、微信群、QQ群等方式提前把要讨论的内容告知学生,给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其他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多维度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以有多种结论乃至没有结论,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由于其具有导向性,其案例教学的结论往往是唯一的。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必须要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师自身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较强的理论功底、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激烈的课堂讨论之后,教师要有能力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点评,对学生提出的观点给予透彻的分析,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正确结论。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既要遵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核心是促使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以此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它不仅要解决学生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更要解决信不信、用不用的问题,让学生以行动践行理论。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还未真正具备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技能。这一方面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出版相关著作供教师参考学习,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培训、实践不断提升教师案例教学技能。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作为一个系统课题,需要理论上的深入研究和在实践中的不断推进。
[ 参 考 文 献 ]
[1] 孙业军.案例教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18-19.
[2] 唐晓燕.思想政治教育动力辨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2):15.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