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教育视阈的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对策研究

    植子伦,吴凤英,潘朗朗

    [摘 要] 当前社会存在的超前消费、不良享乐主义正扭曲着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通过对大学生物质层面的“消费观”与意识层面的“价值观”调查,基于生命教育角度,通过建立“高校—社会—家庭”三方联动机制,开展生命教育,营造浓厚的生命教育校园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价值观,珍爱生命,实现自我生命价值。

    [关 键 词] 消费观 ;生命教育 ; 人生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7-0127-03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之性,即满足于物质需求的生理需要;道即遵循自然而成的规矩原则,如客观规律、社会规则;教即主动或被动性地让自己去理解和适应意识层面的道德、伦理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美好的人生不仅仅是物质需求的生理满足,还是更高层次的精神层面的满足。大学生的成长不仅是生理上的“成人”,更是精神上的“成才”。本研究基于生命教育角度针对当前社会存在的超前消费、不良享乐主义扭曲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现状,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调查和探讨,对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的展开有现实意义。

    一、样本容量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涉及广西师范学院22个二级学院的600多名学生,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式共发放问卷660份,回收有效问卷649份,回收率98.3%。参与调查的649位学生,男生共有121人,占18.64%;女生528人,占81.36%。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年级分布情况:大一占24%,大二占36%,大三占27%,大四占13%。

    二、问卷结果分析

    (一)物质:大学生金钱消费观的问卷结果分析

    问卷回收后,笔者运用SPSS1.9进行了数据分析处理,从整体上把握学生对网贷的基本认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44.57%的学生一个月开支为1000元以下,41.57%的学生一个月生活开支为1000~1500元幅度。由此可以看出,1500元以下为当今大学生生活费开支主流。面对这1500元以下的生活开支,40.36%的学生认为生活费连日常生活必要开支也无法满足,其次“刚刚好,够日常生活的必要开支”的选择率为39.75%。而选择“除去平时日常生活的必要开支,有结余”的学生仅为19.87%。网络支付平台的普及,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方式对我们的支付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手机APP程序对各行业的广泛涉猎,众多商家开辟线上线下购买活动。“双11”“618狂欢”“季末清仓”,京东、聚美、淘宝、当当等网站的各式各样的促销活动以及各种线上支付外卖服务改变着学生的生活。足不出户,就可以买遍全球。此类消费方式冲击着大学生的欲望,对仅能维持日常生活开支的生活费,面对各式各样的消费,在这种需求和现实的断层之间,无疑让学生产生不平衡心理,在寻求不平衡节点中,众多学生开始尝试挣钱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于是众多大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兼职赚取更多的生活费以供自己开销。正常的购买可以给予理解和支持,但是盲目性、攀比性、虚荣心的消费应该给予制止。在选项中调查大学生的消费比重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男生的消费比重由大到小依次为:伙食—交际—兴趣—其他—日常生活用品、水电费等—购物—学习。女生的消费比重由大到小依次为:伙食—购物—日常生活用品、水电费等—兴趣—交际—学习—其他。男女生消费倾向不一样,男生重于朋友间的交际,女生更倾向于购物。然而让笔者难过的是“学习”支出在消费比例中均排后置。若面对心仪商品但却资金短缺的情况,58.43%的学生选择“暂时不买”,43.97%的学生选择“自己勤工俭学,打工获取”,36.74%的学生选择“向父母讨要或自己节约生活费”,24.09%的学生会“考虑合适的消费贷款”。学生的借贷资金主要用于旅行、聚餐等交际活动,购买衣服、化妆品等,创业,购买手机、相机、单反等高端电子产品。可见,一部分学生中存在盲目的消费观,不顾消费能力透支消费。高校应培养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以及消费习惯。一位学生在交谈中透露,进入大学对零花钱有了前所未有的支配自由,一时造成收支不平衡。而对物质消费产生极大的向往,电子产品、服装和护肤品都想拥有,迫于仅有的零用钱和物质欲望之间的空白,无奈想办法兼职打工挣钱满足消费需求。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存在着多种消费需求,校方应该承担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生活观的职责。

    (二)意识: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问卷结果分析

    在把握学生大概的总体可支配月支出以及基本消费情况后,我们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对生命价值观在学生中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对“人生的最大幸福”,42.17%的学生选择“成功事业”,41.56%的学生选择“物质财富”,选“其他”的學生仅占6.62%,“困惑思考中”的学生仅占9.63%。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人生最大的幸福”的内涵在“物质财富”和“成功事业”之间出现了势均力敌的分布形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物质满足”相对于“生理需求”,“成功事业”相对于“自我实现需求”。马斯洛五级需求层次按金字塔形态分布,然而调查结果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态势。这表明社会形态的多元化,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有可能带来精神世界的极大贫瘠。重视与引导大学生正确的金钱观、生命价值观建设面临着挑战。对生命的意义调查中发现,95%的学生认为“生命来之不易,非常神圣,要珍惜”。总体上,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持积极向上的态度。3%的学生认为“一次偶然,来了就好好过”,仅有2%的学生持“无所谓”态度。生命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本质。少量大学生存在漠视生命、不尊重生命的现象。“郁闷”“无趣”似乎已经成为少部分大学生的口头禅。有的大学生将生活比喻为“一场游戏一场梦”,消极对待宝贵的青春时光,轻视与虚度生命就是对生命的极端不负责,对自我的消极放逐。

    三、生命教育视阈下关于生命价值观的思考

    人文强调人的主体性,人的尊严、人的道德修养以及人的自我完善提升的各方面自信与能力。地球因为有“人”存在而显得生机勃勃,这是人的世界,尽管科技给生活带来与日剧新的变化,然而作为主角的“人”之“人文”不应被淡化。事实上,人文恰恰是引导和刺激科技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例如信息网络、“互联网+”、GIS等许多最新最尖端的发展都是为了解决人文方面所提出的要求。我们在享受科技为生活带来智慧化的同时,却忽略了“人文关怀”在塑造生命成长中的作用。关注生命发展的过程不是一个单纯的认知过程,而是生命意义的发生、创造与凝聚的过程,是主体对生命内涵的体验。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对象是存在着的人,是生命,是教育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用生命感染生命。然而,现实中的教育却并非如此。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重视知识文化的传授和升学成才,忽略了对生命的人文关怀,致使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生命问题,如,缺乏生存的基本常识,不懂得保护生命,没有正确的生命态度,不懂得珍惜和尊重生命,没有敬畏生命的观念,伤害无辜的生命等。近年个别大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无疑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将生命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感悟生命的意义,既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帮助高校学生健康成长、践行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高校—社会—家庭”三方联动机制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应站在第一线加强生命价值观教育。针对社会的拜金主义不良现象在教育意义上找到一个针对性的施教着眼点。主动地进行干预和指导。如开设专题研讨,通过主题班会形式以情怡情,将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融合;开设理财课程对学生进行理财和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引导,进而让学生正确面对“物质消费”。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生活支出“学习”这项支出靠后,由此,需要高校重视学风建设,营造优良的学风环境,让大学生养成主动自觉学习、勤奋刻苦学习、自主创新学习的习惯。学生养成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转移注意力。社会应积极回应高校措施。金融部门应加大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并对大学生开展正规贷款和金融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服务,学会依法维权,杜绝非法互联网金融对高校环境的侵袭。公安部门应进一步肃清网络不良网贷,营造洁净的网络环境。家长和亲友应积极与高校联系,建立家校联系联动机制,随时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学习、成长以及开支情况。积极地与学校和孩子沟通,及时发现问题。最后,作为大学生主体要端正消费观念,增强风险意识和信用意识,把超前消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二)开展生命教育

    高校大学生“漠视生命”事件的层出不穷,这无疑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敲响了警钟。高校通过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教育形式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有一定的显著效果。“好的学校教育”关涉的是学生完整的生命存在。学生作为一个活着的人,其完整性不仅在于学习人类知识,更在于积极向上的生命存在。个体的生命存在表现于自然生命、文化生命和社会生命。大学生在意识上不重视自己的自然生命,学习朝向文化知识和担当社会责任的生命更不复存在。通过“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主题教育,高校应“以情怡情,以爱陶爱”。通过生命教育的渗透,引发大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爱。唯有从自我生命中涌动着对美好事物的欲求,一个人才能不断地保持灵魂的开放性,善于接纳更好的事物,不断地自我成长。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目标是帮助其把握时光,努力成为想成为的自己,最终实现自我生命价值。当今社会不良消费观念冲击着校园,使部分学生忘却读书的初心,迷失自我,对前途常常感到困惑和迷茫。为此,开设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与学生一起对生命产生共鸣,引导学生回到初心,形成健全人格,自觉地保护生命,正视挫折,建立合理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价值观,杜绝盲目消费。

    (三)营造浓厚的生命教育校园氛围

    学校的中心是育人,人的生命质量、人的成长水平的高低才是评价一所学校好坏的根本。时代的教育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理念。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大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积极传播生命关怀的人文教育,将生命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艾默生曾言:“我们是什么,我们便只能看见什么。”我们是什么样的老师,我们就是什么样的人。教师站在学生面前,言传身教,构成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清华大学曾经的校长梅贻琦先生对大学的意义给出了回答——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作为言传身教的教师,首先树立自我对生命的尊重和珍爱意识,从不同角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开展多种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主动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打造温暖校园;其次,教师应有自由、从容、优雅的内心品质,以教师生命的卓越来激励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内心对卓越的向往,摆脱迷茫。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在于让学生认知生命的可贵,实现个体应有的价值。除了校内生活的文化氛围营造,高校在推进生命教育过程中应增加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例如,采取社团形式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帮助大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开展活动,锻炼增强健体;与社会爱心社团合作开展志愿者活动,帮助大学生在助人为乐中体会快乐,体会属于自己的生命价值。或者组织大学生到养老院体验不同的生命感受,敬老爱老,珍爱生命;戒毒所内直观感受,帮助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维护生命的尊严。

    科技改变生活,生命扩展生活。唯有树立对生命的崇敬和珍视,方能活出自我价值。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积极地生存、健康地生活,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辛继湘.教学价值的生命世界[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铁芳.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李世忠,王毅强,杨德齐.《大学·中庸》新论[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4]李强.大學生命教育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7.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