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远方的老师
鲍宗武 蓝巧芬
案例摘要
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互联网+同步课堂”硬件投入,软件更新,从而实现同步课堂连线,使异地孩子“隔空”同步学习,享受远程老师的同步教学,享受同步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意义非凡。
案例背景
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改变了新闻、商务和金融等行业,也改变了教育教学。利用互联网快速传递信息,超越时空,给学生更多展示交流的舞台,让更多的学生相互借鉴、互相欣赏,开放学习的过程。同步课堂能有效地弥补师资短缺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引领学生共同发展。
遂昌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是一所拥有较强师资力量的县城学校。学校以“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师资强校”为本,有效地促进教育资源优化,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因此,集团教师信息化素养高,具有同步课堂指导能力。
遂昌县西畈乡中心小学距离县城122公里,大多数孩子随父母外出务工入学,留下来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学校班级人数也越来越少。这所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信息化水平低,急需远方的高素质教师的指导。
实践举措
1.完善同步设备,为远程老师做准备
同步课堂,硬件建设是保障。实验小学和西畈小学均铺设了1000兆网络光纤,实现了无限网络全覆盖。教室内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和能为教学服务的APP:班级优化大师、希沃授课助手、希沃白板等,为学习活动增添趣味性。建设了多个录播教室,这是师生同步课堂的主阵地。只要教师开启按钮,呼叫对方学校,就可以创设同步授课模式,实现超时空的同步课堂,两校学生可以无障碍听课,授课老师也可以随机向任何一位学生发起问答。
同步课堂,软件更新很重要。教师同步课堂、教学应用软件使用生疏阻拦着同步课堂进校园的步伐。为改变教师的理念,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学校开展了各种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
2.连线同步课堂,集团校区先行解困惑
在同步课堂设备完工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两校区先行探路。“老师好!”走进遂昌县实验教育集团后江校区401班。讲台上并没有老师,同学们正彬彬有礼地向远方的老师——东街校区黄祝升老师问好。随后,远方的老师开始了今天的“隔空”教学。在黄老师的引领下,实验教育集团东街校区405班和后江校区401班,共74名学生在各自的教室内同步参加了一节数学课“图形中的规律”,完成课堂练习、小组合作任务。课后黄老师与两校老师分享心得,一起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主教老师不熟悉学生姓名、学情;助教在课堂中站位及该如何临场应变;课中、课后的评价如何实现同步等。实验教育集团两校区教师在探索与运用中总结经验为下一步的城乡结对同步课堂奠定基礎。
3.城乡同步行动,远程老师授课共学习
遂昌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与西畈乡中心小学结成同步授课帮扶学校。为了使同步课堂真正同步,两校实行“五个同步”。
(1)同步管理。西畈小学学生人数少,就把结对的两个实体班级组成一个虚拟班级,统一分组。两个班级学生加入同一个班级优化大师账号,由两校结对班级教师统一管理。结对的两个班级均在普通录播教室上课,方便随时连线。
(2)同步备课。两个实体班级教师线下交流,分析学生学情,研讨授课环节助教的分工。在备课设计时记录每个环节需要做的工作。
(3)同步上课。两校连线,主教老师提问机会均等,表扬记录统一。助教及时落实教具演示、扮演展示、个别辅导等工作。
(4)同步作业,同步批改。
(5)课后同步辅导、同步反思。两校教师及时分享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目标达成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能和相隔几百里外的同学隔空上课,两校的孩子倍感新奇。在多次的连线同步上课后,电视机里的“老师”更真实了,他们能亲切地叫上孩子们的名字。在下次连线时,电视机里的“老师”还能将两校学生们的错题归类分析反馈,分享他们的奇思妙想。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别样课堂,能和这么多同学参与小组学习、开展各项竞赛,学习兴趣自然提高了不少。
4.同步课堂共学,实现优质资源共分享
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精品课程、名师课程与西畈小学连线,开设同步课堂,孩子们乐于参与,兴趣盎然。实验小学教师团队开发的名师微课、精品录像课,通过之江汇教育广场学校空间向西畈小学开放。西畈小学虽地处偏远,却是版画传承特色学校,孩子们人人学习版画技艺。西畈小学与实验小学连线,让城区孩子体验版画的乐趣。因为同步课堂,两校的孩子收获了友谊,他们都爱上了电视机里的“远方老师”。
成效与反思
遂昌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与西畈小学这两所相隔百里的学校因为同步课堂形成了教育提质共同体。通过同步课堂教研活动,增强了教师授课的灵活度和临场应变能力,提高了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在实验小学集团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带动了农村年轻教师的成长,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两校学生间增进了友谊,“隔空”授课形式新颖,给孩子增加新鲜感,多了竞争对手,孩子们因更具有挑战性而更加投入到课堂中来。结对帮扶学校间通过双向同步互动课堂,共享更多优质资源,为“微”“散”“弱”学校解决了优质资源不足问题,从而推进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遂昌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