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梯度性设计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张强

    【摘 ?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引导、教学训练、教学评价等多种指标展开科学分析,并给学生以针对性设计,充分体现梯度性教学理念,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顺利进入学习状态,形成良性发展氛围,同时也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覆盖性、高效性。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梯度性

    新课改大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凸显学生主体学习意识成为教学主流思想,而学生呈现个体差异。教师需要有梯度性设计意识,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给出不同教学设计,以提升教学适配性,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在具体操作时,教师需要有观照思想,做好切实教学调查,对教学目标、课堂问题、学习引导、教学训练、课堂评价等方面展开梯度性设计,为学生自由学习主动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目标梯度设计,创设适宜学习情境

    课堂教学目标筛选时,教师需要考虑多种制约因素,并根据“三维”特征展开教学设计,以提升教学针对性。目标是学习希望达成的指标,在具体实施时,因为存在多种制约因素,不可能让全体学生都能够顺利达标。因此,教师在目标设计时,需要体现梯度性、选择性,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给以不同目标设置,能够确保更多学生实现学习预定目标,教学达成度自然会更高。教师为不同群体学生设定不同学习目标,给更多学生带来学习希望,其激发效果也会更为显著。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要有三维意识,但并非每一节课都要设计条数众多的目标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学力基础进行筛选,以提升目标设计的适合度。如教学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如下学习目标:熟读课文,理清文本思路;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探究其丰富内涵;学习文本写法,特别是选材角度;学习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做人品质。教师围绕这几个目标展开教学,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教与学互动频繁,教学效率很高。从教师目标设计可以看出,不仅体现了三维性,还有明显的梯度性。第一个目标是“熟读课文,理清文本思路”,这是明显的分层,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第三个目标学习文本写法,是比较笼统的提法,选材角度是比较具体的要求。不同群体学生会自由选择学习目标,这便是梯度设计的初衷。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方向,其学习实践会更为扎实高效。

    二、引导梯度设计,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学生基础学力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师在具体引导时,需要对不同群体学生实施不同教学策略。在教学实施时,教师不能将学生公开分为三六九等,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伤害。初中学生大多比较敏感,一旦形成心理暗示,对学生成长不利。教师在引导教学时,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思考问题设计时,要有梯度意识,让学困生回答难度系数较小的问题,这本身就是分层教学意识的体现。学生各得其所,教学引导策略顺利启动,课堂和谐气氛逐渐建立。

    在教学《最后一课》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并为学生设置了一组思考问题: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小弗朗士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韩麦尔先生艺术形象有哪些特征?通过阅读学习,你对哪一个环节留下深刻印象?问题抛出后,学生都能够积极展开思考讨论。课堂检查时,教师先让学困生自由选择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由学优生回答剩余的问题。因为准备充分,教师提示也比较到位,学生问题回答都比较圆满,教学目标顺利达成。从教师操作过程可以看出,问题设计和回答呈现梯度特征。问题难度系数不一,教师让学困生先挑选问题回答,给学困生以更多观照,其因材施教原则鲜明体现出来了。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直接等级划分,但在操作上还是体现了分层教学意识,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师教学智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各有所得,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三、评价梯度设计,挖掘学生内质潜力

    新课改之后,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意识得到有效改善,凸显鼓励意味,但在具体操作时,很容易陷入单一枯燥惯性思维之中。学生都喜欢表扬,如果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味说好,学生也会感觉麻木。因此,教师需要在评价语言和评价方式上展开创新探索,让学生有新鲜感、有触动性。特别是评价语言设计时,需要讲求丰富性、专业性,甚至可以增加一些肢体语言,这样的激励效果会更为突出。

    教師评价形式众多,在实际操控时需要体现适配性。如教学《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篇课文时,教师对不同群体学生给出不同教学评价。如文本层次分析,有学生将文本分为三部分:叶圣陶先生离世,作者感觉悲哀;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待己严;学叶圣陶先生为人、为学。教师给这个学生以很高评价:能够将文本结构理顺,并总结出基本内容,说明你的学习视野更宽广了,归结能力也得到了更明显提升。在段意归结时,能够运用简洁的语言展开操作,其操作表现令人惊叹。而有学生归结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待己严时,从五个方面展开:文字往来谦和待人;日常交往守礼敬人;写作言文如一;文风倡导简洁;重语文求完美。教师给出的评价却不是很高:能够基本理清内容,归结比较简练。教师之所以给出不同的评价,是因为面对的学生不在同一层次之上。前者是学困生,后者是学优生。学困生表现有点滴进步,都需要教师大肆表彰,而学优生表现再好,都不能达到教师的要求,其评价也会大打折扣。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是现实问题,教师教学设计需要提升契合性,展开梯度设计势在必行。由于多种客观因素的共同制约,导致学生学力基础存在个体差异性,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有关注意识,对学生学力基础、学习悟性和学习习惯等因素有统筹考虑,为学生提供适合度更高的教学设计,自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叶秀宝.语文教学梯度探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07)

    【2】孟宪刚.浅谈新课标语文课堂梯度施教【J】.学周刊,2012(12)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