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网络综合管理,完善网络舆情处理机制
安丰田
[摘 要]加强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和管理,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建好网”上下功夫,着力扩大网络主流舆论阵地;在“管好网”上出实招,切实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在“用好网”上建机制,有效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面向高校网络舆情和大学生思想实际,我们要善于借鉴多种学科的知识理论,拓展教育方式,创新高校网络舆情的技术手段,规范高校网络舆情平台,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185-02
随着网络舆情在高校范围的发展和渗透,高校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进行积极探索,认真研究高校网络舆情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新问题、新挑战,正确引导校园网络舆情,占领网络新阵地,强化网络综合管理,不断提高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一、在“建好网”上下功夫,着力扩大网络主流舆论阵地
(一)创新宣传内容和方式,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阵地
网站建设在形式上要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在内容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又要突出服务功能,在宣传手段上应多样化,发挥网络“多媒体”优势。坚持理想信念与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相结合、道德基础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主流思想舆论与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引导管理相结合、文化传承创新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相结合。利用传统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论坛等形式结合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广开言路,集思广益,针对高校网络舆情中大学生们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在网站上引领并设置热点专栏、舆情互动板块、留言板块,增强红色网络文化信息传播的方便性、快捷性、及时性,使主流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二)把握网络内容导向,不断加强舆论引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内容,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好网络舆论导向,旗帜鲜明的与错误言论、思潮展开批评,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做到在网上有党、团组织的声音,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打造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红色网站”,唱响“主旋律”。
(三)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网络建设,开放学习网络资源
以生为本,鼓励学生社团组织在学校网站开设校报、校园网络BBS、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等板块。开展网上知识竞赛、问卷调查、网页设计、网上警示教育等活动,让学生成为网络空间主体,满足大学生求新、求异、求特的需求,锻炼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网络参与、网络批评、网络监督,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在“管好网”上出实招,切实提高网络管理水平
不断完善和健全网络管理制度,加强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建设,对于高校BBS等信息交流平台,建立相关条件准入机制,严格实行用户实名注册制度,加强校内网站与网络用户的统一归口管理,建立IP地址使用信息数据库和IP地址分配使用逐级责任制。必要时,可与辖区公安局网络监察处合作,在校园网设置网络数据监控服务器,连接校园网核心交换机,方便公安局远程监控和查找学校用户网络信息访问和发布情况。同时,不断加强网络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的安全防护、信息适时监测与跟踪系统,加强绿色信息屏障,对网络不良信息进行过滤,对部分信息进行分级处理,坚决抵制有害和低级庸俗等各类消极、灰色信息,通过信息技术层面更好的协助网络舆情的管理。
三、在“用好网”上建机制,有效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
(一)完善舆情信息的采集处理机制
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采集和研判是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一是要完善高校舆情监测系统。运用科学方法多维度从学习、生活等角度对网络中的舆情信息进行实时“瞭望”监测,自动挖掘采集、分析、汇总和监视,有效鉴别、合理筛选关键信息。同时,可利用网上搜索引擎,划定一些关键词缩小搜索范围,在大学生聚集较多的网站、论坛,划分搜索频段,有针对性的进行监测和信息采集。二是建立高校网络舆情信息上报机制。畅通班级——院级——学校三级校园信息收集舆情信息渠道,发展一批信息员,有的放矢,重点关注与大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舆情信息和传统媒体及网络媒体平台的舆情信息,特别在如“两会”、“六四”等敏感时期要切实24小时轮流值班跟进。
(二)舆情内容的分析研判报告机制
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监测内容主要关注涉及学校管理、维权、吐槽、泄愤类以及关于国家、政治、社会等复合性舆情信息,这是反映学生思想动态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高校要关注日常网络舆情动态。一是要加强分析归类。对舆情敏锐深入分析,判断舆情事件的真伪、所属类型、发展程度、舆论诉求等细节,将碎片讨论归纳为条理有序的观点论据,总结舆论对于讨论内容的主要态度,统计不同观点的动态比例倾向。二是要综合研判。一方面,对涉及的部门进行分析判断,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处理;另一方面,对根据舆情关注的焦点和发展情况提出预测性研判和动态性研判,及时预测事态发展趋势并加以跟进,做出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的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判断。三是要报告反馈。在对网络舆情综合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及时“上传和下达”,将有关信息客观、全面、及时上报给相关领导和下达到相关部门,为舆情引导干预做铺垫。
(三)舆情过程的引导干预机制
在深入了解舆情的原因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取“网上疏导”和“网下引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干预。一是要主动设置议题。因势利导,精心设计,积极主动营造校园网上热点信息,形成舆论氛围,在加强监控、引导力度的前提下开放舆论通道,“求同存异”,让广大学生对事件发展有一个交流讨论的空间。必要时邀请校领导做客网络,围绕舆情,从官方角度回应学生提出的问题,以权威话语权争取更多学生信任。二是要适时发布预警。一方面设立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预防预警机制,第一时间发现舆情,积极主动捕捉一些苗头性、倾向性动态。有效了解网民诉求,捕捉讨论中的“敏感”话题,迅速查清舆情的根源和症结,第一时间溯源,与源作者取得联系,寻找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化管理为服务,尊重学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设立突发事件的应对反应机制。第一时间掌握态势,了解网民态度倾向,根据事件发展情况制定应对策略,引导舆情,部门联动,统一观点,步调一致,分工合作,避免事态扩大化。三是要及时发布信息。创建网络权威信息发布和沟通平台,及时反馈,做到信息发布准确及时、公开透明,进行跟踪报道、分享和转载,实时回答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对群体性和突发性事件,更是要有节奏地发布信息通报,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将舆情的范围和影响控制住,保证事态不升级扩大,避免谣言产生和散布。
(四)舆情结果的评估反思机制
网络舆情渐渐平息后,要做好后续总结工作。一是要撰写舆情报告总结。通过撰写舆情报告总结,层次鲜明突出事件的主要矛盾,不回避问题,尽量客观公正地去揭示舆情事件发生的起因、发展态势、网民诉求。二是要及时梳理经验教训。对整个舆情事件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并进行梳理,反思学校各职能部门对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状况,加强沟通交流,共同探讨舆情应对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舆情协调应对能力。同时,从完善制度顶层设计和舆情处理线路图层面提出应对此类网络舆情的切实可行的建议,供领导的下一步决策做参考。三是要跟踪反馈。对舆情事件的后续态势发展特别是舆论对问题解决情况的态度和可能衍生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跟进,及时将有关情况反馈给学校有关部门并及时回应网民对事件的关注和质疑,妥善处理好事件的后续工作。
四、结语
面向高校网络舆情和大学生思想实际,我们要善于借鉴多种学科的知识理论,拓展教育方式,创新高校网络舆情的技术手段,规范高校网络舆情平台,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余玉,叶战备.网络舆情管理路径创新初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5):127-128.
[2] 李娜.高校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引导策略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62-63.
[3] 赵中源,王国栋.高校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及其治理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1:58-59.
[4] 刘东.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14:27-32.
[5] 何勇娇.网络舆情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4:25-30.
[6] 刘东堃.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14:27-32.
[7] 张思奇.高校网络舆情调控的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20-22.
[8] 王伟林,丁乐成,程立平.论高校网络舆情有效监督管理[J].计算机安全,2012(5):78-79.
[9] 岳鑫.网络舆情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功能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28-29.
[10] 冯景欢.高校网络舆情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3:37-43.
[责任编辑:钟 岚]
[摘 要]加强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和管理,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建好网”上下功夫,着力扩大网络主流舆论阵地;在“管好网”上出实招,切实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在“用好网”上建机制,有效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面向高校网络舆情和大学生思想实际,我们要善于借鉴多种学科的知识理论,拓展教育方式,创新高校网络舆情的技术手段,规范高校网络舆情平台,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185-02
随着网络舆情在高校范围的发展和渗透,高校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进行积极探索,认真研究高校网络舆情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新问题、新挑战,正确引导校园网络舆情,占领网络新阵地,强化网络综合管理,不断提高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一、在“建好网”上下功夫,着力扩大网络主流舆论阵地
(一)创新宣传内容和方式,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阵地
网站建设在形式上要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在内容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又要突出服务功能,在宣传手段上应多样化,发挥网络“多媒体”优势。坚持理想信念与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相结合、道德基础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主流思想舆论与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引导管理相结合、文化传承创新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相结合。利用传统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论坛等形式结合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广开言路,集思广益,针对高校网络舆情中大学生们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在网站上引领并设置热点专栏、舆情互动板块、留言板块,增强红色网络文化信息传播的方便性、快捷性、及时性,使主流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二)把握网络内容导向,不断加强舆论引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内容,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好网络舆论导向,旗帜鲜明的与错误言论、思潮展开批评,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做到在网上有党、团组织的声音,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打造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红色网站”,唱响“主旋律”。
(三)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网络建设,开放学习网络资源
以生为本,鼓励学生社团组织在学校网站开设校报、校园网络BBS、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等板块。开展网上知识竞赛、问卷调查、网页设计、网上警示教育等活动,让学生成为网络空间主体,满足大学生求新、求异、求特的需求,锻炼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网络参与、网络批评、网络监督,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在“管好网”上出实招,切实提高网络管理水平
不断完善和健全网络管理制度,加强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建设,对于高校BBS等信息交流平台,建立相关条件准入机制,严格实行用户实名注册制度,加强校内网站与网络用户的统一归口管理,建立IP地址使用信息数据库和IP地址分配使用逐级责任制。必要时,可与辖区公安局网络监察处合作,在校园网设置网络数据监控服务器,连接校园网核心交换机,方便公安局远程监控和查找学校用户网络信息访问和发布情况。同时,不断加强网络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的安全防护、信息适时监测与跟踪系统,加强绿色信息屏障,对网络不良信息进行过滤,对部分信息进行分级处理,坚决抵制有害和低级庸俗等各类消极、灰色信息,通过信息技术层面更好的协助网络舆情的管理。
三、在“用好网”上建机制,有效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
(一)完善舆情信息的采集处理机制
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采集和研判是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一是要完善高校舆情监测系统。运用科学方法多维度从学习、生活等角度对网络中的舆情信息进行实时“瞭望”监测,自动挖掘采集、分析、汇总和监视,有效鉴别、合理筛选关键信息。同时,可利用网上搜索引擎,划定一些关键词缩小搜索范围,在大学生聚集较多的网站、论坛,划分搜索频段,有针对性的进行监测和信息采集。二是建立高校网络舆情信息上报机制。畅通班级——院级——学校三级校园信息收集舆情信息渠道,发展一批信息员,有的放矢,重点关注与大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舆情信息和传统媒体及网络媒体平台的舆情信息,特别在如“两会”、“六四”等敏感时期要切实24小时轮流值班跟进。
(二)舆情内容的分析研判报告机制
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监测内容主要关注涉及学校管理、维权、吐槽、泄愤类以及关于国家、政治、社会等复合性舆情信息,这是反映学生思想动态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高校要关注日常网络舆情动态。一是要加强分析归类。对舆情敏锐深入分析,判断舆情事件的真伪、所属类型、发展程度、舆论诉求等细节,将碎片讨论归纳为条理有序的观点论据,总结舆论对于讨论内容的主要态度,统计不同观点的动态比例倾向。二是要综合研判。一方面,对涉及的部门进行分析判断,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处理;另一方面,对根据舆情关注的焦点和发展情况提出预测性研判和动态性研判,及时预测事态发展趋势并加以跟进,做出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的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判断。三是要报告反馈。在对网络舆情综合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及时“上传和下达”,将有关信息客观、全面、及时上报给相关领导和下达到相关部门,为舆情引导干预做铺垫。
(三)舆情过程的引导干预机制
在深入了解舆情的原因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取“网上疏导”和“网下引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干预。一是要主动设置议题。因势利导,精心设计,积极主动营造校园网上热点信息,形成舆论氛围,在加强监控、引导力度的前提下开放舆论通道,“求同存异”,让广大学生对事件发展有一个交流讨论的空间。必要时邀请校领导做客网络,围绕舆情,从官方角度回应学生提出的问题,以权威话语权争取更多学生信任。二是要适时发布预警。一方面设立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预防预警机制,第一时间发现舆情,积极主动捕捉一些苗头性、倾向性动态。有效了解网民诉求,捕捉讨论中的“敏感”话题,迅速查清舆情的根源和症结,第一时间溯源,与源作者取得联系,寻找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化管理为服务,尊重学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设立突发事件的应对反应机制。第一时间掌握态势,了解网民态度倾向,根据事件发展情况制定应对策略,引导舆情,部门联动,统一观点,步调一致,分工合作,避免事态扩大化。三是要及时发布信息。创建网络权威信息发布和沟通平台,及时反馈,做到信息发布准确及时、公开透明,进行跟踪报道、分享和转载,实时回答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对群体性和突发性事件,更是要有节奏地发布信息通报,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将舆情的范围和影响控制住,保证事态不升级扩大,避免谣言产生和散布。
(四)舆情结果的评估反思机制
网络舆情渐渐平息后,要做好后续总结工作。一是要撰写舆情报告总结。通过撰写舆情报告总结,层次鲜明突出事件的主要矛盾,不回避问题,尽量客观公正地去揭示舆情事件发生的起因、发展态势、网民诉求。二是要及时梳理经验教训。对整个舆情事件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并进行梳理,反思学校各职能部门对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状况,加强沟通交流,共同探讨舆情应对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舆情协调应对能力。同时,从完善制度顶层设计和舆情处理线路图层面提出应对此类网络舆情的切实可行的建议,供领导的下一步决策做参考。三是要跟踪反馈。对舆情事件的后续态势发展特别是舆论对问题解决情况的态度和可能衍生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跟进,及时将有关情况反馈给学校有关部门并及时回应网民对事件的关注和质疑,妥善处理好事件的后续工作。
四、结语
面向高校网络舆情和大学生思想实际,我们要善于借鉴多种学科的知识理论,拓展教育方式,创新高校网络舆情的技术手段,规范高校网络舆情平台,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余玉,叶战备.网络舆情管理路径创新初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5):127-128.
[2] 李娜.高校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引导策略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62-63.
[3] 赵中源,王国栋.高校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及其治理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1:58-59.
[4] 刘东.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14:27-32.
[5] 何勇娇.网络舆情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4:25-30.
[6] 刘东堃.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14:27-32.
[7] 张思奇.高校网络舆情调控的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20-22.
[8] 王伟林,丁乐成,程立平.论高校网络舆情有效监督管理[J].计算机安全,2012(5):78-79.
[9] 岳鑫.网络舆情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功能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28-29.
[10] 冯景欢.高校网络舆情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3:37-43.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