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王树立
摘 要: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缺乏实效性,表现在教学形式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强行灌输,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应当正确“使用”教材;创新教学方法;运用榜样示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教师 教材 教学实效性
2016年,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并于2017年第一学期起,全国初中七年级统一使用部编教材)。以此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相比,更名后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具有德育性、综合性、实践性等重要特征。把握课程教学目标和教材主旨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在《道德与法制》教学实践中,应当弄清以下几个问题:当前《道德与法制》教学存在哪些问题?问题原因是什么?应如何《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这些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以期为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提供参考。[1]
一、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缺乏实效性的表现
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从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来看,缺乏实效性是其普遍问题。具体而言,《道德与法治》教学缺乏实效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形式照本宣科
笔者在课堂观察中发現,更换新教材以来,《道德与法治》教学普遍以照本宣科的方式打开。学校普遍把《道德与法治》当做“副科”,课程任课教师常常由语文或历史老师担任,《道德与法治》专任教师少之又少。而教师对待这门“副科”,常常是漫不经心,课前不进行认真备课,拿着教材上课,照本宣科,敷衍了事。当然,这样的照本宣科难以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唤醒道德情感、激发道德意志、引领道德行动的作用,教学实效自是无从谈起。[2]
2.教学方法强行灌输
由于《道德与法治》被当成“副科”,所以,即便是国家非常重视这门课程的情况下,该课程在许多学校还是难逃边缘化的厄运,其教学实效性自然令人担忧。不少任课教师因为不是专业出身,所以在处理《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时,教学方法明显存在错误,采取强行灌输的方法,把《道德与法治》课上成了道德与法制知识灌输课和道德行为训练课。其结果是学生对这种“填鸭式”的道德灌输很反感、很抵触,教学内容也就无法抵达学生的心灵,也就谈不上什么实效。笔者对200名初中生的调查发现,112名学生(占被调查学生的56%)反映,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仍然以教师讲解知识为主,而案例、实践教学方法较少。有的教师说:“这门课程容量太大,不得不争分夺秒地讲基础知识。我也想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但是最终因为课时紧张,还是退而求其次,以讲知识点为主。否则就完不成教学进度。”这样,学生被动听讲,不愿参与教学,甚至“人在教室心在外”,从而导致教学实效性低下。[3]
3.教学内容脱离生活
笔者对200名初中生的调查发现,有110名学生(占被调查学生的55%)认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相关道德和法律知识和现实生活有联系;有50名学生(占被调查学生的25%)认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相关道德和法律知识和现实生活有联系有一定关系;有40名学生(占被调查学生的20%)认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相关道德和法律知识脱离现实生活。可见,《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还不同程度存在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况,使部分学生难以对教学内容产生情感的共鸣。大部分学生尽管掌握了一些道德与法律条文,但是并不理解其真正的含义。这些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不过是课本中的知识,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和动力就是为了考试,没有感受到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所以,导致有些学生考试分数很高,到如果在现实生活中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他们并不能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的权益,有的逆来顺受,有的拔刀相向,导致违法犯罪行为产生。[4]
二、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建议
针对上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缺乏实效性的问题,《道德与法治》理论研究者和一线教师一直在努力寻求突破口。笔者认为,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需要从多方面考虑。[5]
1.正确“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材料,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要“用”教材,尊重、钻研教材。但是,因为教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滞后性,教师又不能把教材当“圣经”照本宣科地“教”教材。怎么用教材呢?一是做“加法”,更新、充实教材;二是做“减法”,重组教学内容。三是做“乘法”,活化教材。
2.创新教学方法
当前,在“互联网+”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学生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此,要开展体验式教学,创设道德与法制教育情境,通过学生体验,增强法治意识;要开展案例教学,以案释法,提高守法用法自觉性;开展专题教学,引入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互动思辨,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参与道德、法治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运用榜样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运用榜样示范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制教育是行之有效。初中生喜欢的模范多种多样,同学、老师、家长等都可以当作榜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这些榜样,帮助学生思考自己的理想、志向。结合学生的个人理想,将“我的梦”与“中国梦”联系起来。这样就把微观和宏观相联系起来,有利于初中生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职业和道德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朱思达.德育教学的实效性难题及其解决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8,(10):111.
[2]张海峡.浅谈激活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的方法与途径[J].学周刊,2017,(34):82.
[3]韦有多,刘若楠.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7):59.
[4]胡云琬.増强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建议[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12):22-23.
[5]徐芳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整合案例教学的实践尝试[J].教育现代化,2018,(11):348-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