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探究问题的设计依据和原则
王彧
【摘要】现代教育强调创新思维,而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恰好符合这一要求,值得倡导。探究“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发起点,也是影响探究式教学成果的关键点。通过对一线教师的调研发现,很多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时缺乏设计“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使得探究式教学往往形式大于内容,收效甚微。针对此现象,依据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和数学课程特点,分析、提出可供参考的“问题”设计原则。
【关键词】小学数學? 探究式教学? 问题设计? 原则
一、引言
小学数学是儿童第一次接触系统数学知识的关键时期。而数学由于其自身逻辑性、理论性较强,使得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往往觉得枯燥无味。如果教师不重视这一问题而采取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久而久之就会让许多小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儿童属性,尽量使用形式多样、有趣生动的教学方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1-2020年)》提出,要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可见,探究式教学是新要求、新标准、新时代下改革创新倡导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能让学生参与到贴近实际生活的真实的探究活动中,在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有效的探究“问题”就是探究式教学中需要的“环境和条件”之一。探究“问题”不同于普通数学问题,普通数学问题直接告诉学生要运到的知识点,仅仅达到了传授知识的目的。探究“问题”的答案则不会一目了然,学生如果仅仅通过计算是无法得到答案的,它需要学生从收集数据开始,分析数据,最终解决问题。如何设计探究“问题”成为了一线教师们关心的问题。然而,当前很多教师在进行探究“问题”设计的时候更多依据的是个人工作经验,有很强的主观性,缺乏对探究“问题”的分析和设计,导致探究“问题”的设计往往缺乏成效。我们在设计探究“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找到设计依据,其次要根据依据明确探究“问题”的设计原则,这样我们在设计探究“问题”的时候才不会走偏。
二、探究“问题”设计依据
当前社会发展已经越来越网络化、数字化,大数据、物联网是新的潮流。小学生们从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对他们而言,网络就是他们的生活,数字化生存是他们从小就开始的生存方式。虽然当代小学生因为所处环境、家庭教育等背景的不同,导致他们在认知发展阶段存在个性化差异,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顺序并没有发生变化。小学生学习数学依然是从实物感知的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实验数据表明,七八岁儿童的记忆能力和学前儿童比较起来,差别不大。也就是说即使是学前教育已经充分发展儿童思维,小学生在低年级时还是应该以具体形象的教学方式为主。比较1至6年级小学数学课本,也会发现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也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皮亚杰阐述小学生处于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所以,小学数学探究“问题”在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量,包括小学生心理特征、思维特性、真实生活经历、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等因素。把握好这些设计依据,制定设计原则,严格按照设计原则设计探究“问题”。
三、探究“问题”设计原则
1.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述“问题”
分析小学数学课本就会发现,低年级数学课本的概念和习题表述基本以图形、表格和各类具体生动形象的图片为主,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长,课本的抽象度越来越高。我们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问题”设计时同样需要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因此,在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时,关于问题的表述应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使用色彩丰富、形式多样的图形图像来描述或者是采取其他具体生动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具体和抽象之间的联系。
2.“问题”情境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了他们在理解抽象概念上有很大难度,即便是一些较为具体的“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难以理解。研究表明“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和生活缺乏联系,教师难以找到探究材料”。所以,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贴近小学生的真实实际生活,并从中发现、归纳、总结和提炼教学素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能够让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知识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越真实且生活化的问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要求就越高,对于学生的基本能力、基础知识的挑战也就越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的学习体验就更加的完整、全面。研究也表明“学生构建的用来解决真实世界背景中问题的策略和解题方法更有意义”。
3.解决“问题”的过程
探究式“问题”有别于普通问题的核心就是:探究式“问题”的答案并不能一眼就看出,它需要学生付出努力和思考。努力不断思考的过程,就是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的知识和体验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学生在解决探究式“问题”时,需要自己动手收集数据,包括:采取何种方式收集、在何处收集、何时收集等,需要分析数据结果,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知识,最后通过发现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在一定情境中独立思考,挑战自我,寻找学习方法并运用已学知识,学生通过解决探究“问题”,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获取的知识能够被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
4.融入模型思维
模型思维是数学学习中常见的一种思维,是把实际生活与所学知识联系的桥梁。加减乘除、方程等都是数学模型的一种。数学模型思维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日常生活中,将实际问题提炼成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模型解决,能够让小学生在应用数学模型思维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模型的意义。我们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学习数学模型思维的过程中,也应从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具体情境中提取含有数学模型的典型问题,并将典型问题设计为探究式“问题”。这样小学生解决探究式“问题”的过程,就成为了学习模型思维的过程。
四、结语
探究“问题”是探究式教学开展的核心。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问题表述要简洁易懂,具体形象,以图片、表格为主;问题素材要提取自与小学生联系紧密的实际生活;问题涉及过程更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贴合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合理设计探究“问题”能够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够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积极参与思考,能够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让小学生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学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张博强.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及应用[J ].赤子,2016,(23).
[2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 ]魏兴敏.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设计有价值的问题[J ].学周刊,2016,(25).
[4 ]汪奇.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6).
[5 ]王朝国.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研究[J ].好家长,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