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教育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

    刘大鹏

    作为全国知名的教育大区,北京市海淀区始终注重发挥教育信息化对于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促进区域教育均衡、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并成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区”和“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入推进,不断完善升级教育网络公共服务。

    加强顶层规划和制度建设

    海淀区以“技术推动教育变革”为核心理念,提出了“智慧教育”的概念并进行了顶层设计,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从数字化教育向更高阶的形态转变。

    2014年初,海淀区发布了《海淀区智慧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建设三类智慧环境、提升四类智慧服务、建立五个保障体系、实施六大板块工程”的建设框架,即全面建设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云(教研)中心、支持学校教育的智慧校园以及支持终身教育的智慧型学习社区三类智慧环境;全面提升面向学生、教师、家长与管理者四类人群的智慧服务;全面建立全区智慧教育建设的理念保障、组织保障、资金保障、制度保障、标准保障等五大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包括智慧教育云中心建设、智慧校园建设、智慧型学习城区建设以及智慧教研素质提升、智慧学习应用推进、一体化智能运维等在内的六大板块工程,全面推进全区智慧教育建设。同时,指导各学区和学校分别进行智慧服务顶层规划和智慧校园顶层设计。目前,中长期规划绘制的蓝图已基本实现,构建了科学管理体系,明确了顶层规划设计,优化了基础环境设施,丰富了数字教育资源。在智慧校园建设、管理平台升级、智慧教学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进展,教育治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2019年5月,海淀区又出台了《海淀区智慧教育2.0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基本實现“一中枢两新三提升”的发展目标。即基本建成海淀“智慧教育云中枢”,构建信息技术支撑下人才培养新模式,创建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提升教育均衡共享能力、师生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及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形成海淀智慧教育发展新态势。

    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海淀区推行“集中优势、集约资源、共建共享、一体化发展”的区级统建引领模式,将信息化公共基础设施、通用型软件平台等纳入统建项目,减少重复投入的同时通过加强区级统建谈判的议价权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光缆、无线、视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区级统建,网络带宽统一接入、按需分配。全区所有学校享有相同质量和安全便捷的网络基础服务,促进了全区智慧教育环境均衡发展。

    一是铺设教育光缆专网927.8公里,以4个核心节点、23个汇聚节点连通教育系统所有学校、事业单位,使海淀教育系统城域网实现了万兆核心、万兆汇聚,全网具备千兆接入能力。

    二是建成教育视讯平台。完成327个视讯平台校级节点建设,形成了覆盖全区教育系统的智慧教育视讯平台体系,能够稳定提供视频会议、网络教科研、开放式网络课程、在线直播等各类服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育系统利用视讯系统召开全区教育系统范围的视频会议三十余次。高三、初三学生返校期间开学期间,各校每天上下午通过视频会议向区教委相关负责人汇报学校情况。

    三是建成视频监控专网。依托教育光缆专网建成视频监控专网和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平台,实现区属中小学所有261个校区重点部位视频图像网上互联。高三、初三学生返校当天,区领导在视频指挥中心现场调度,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查看各校学生出入校门、上课、食堂备餐和师生就餐情况,结合视讯系统,可以对校内情况即时沟通、听取报告或下达指令。

    四是建成中高考考务系统,包括考务专网、考务巡查系统和英语听说机考教室。全区铺设考务专网线路368.7公里;建成覆盖126个考点的考试巡查系统,涉及3036个监控探头;建设了71所英语听说机考考点校,涉及考场141间、考试机位数5971台、电子巡查摄像头620台。英语听说机考教室同时兼顾教学需求,形成了管理规范、安全可靠、合理舒适的多用途考场。

    推进智慧教育平台体系建设

    初步构建海淀区“智慧教育云中枢”,以教育专网、教育云和智能终端为基础设施,以教育大数据为核心资源,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关键技术,以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共建共享为机制保障,面向教育治理、教育教学等各维度开发智能化应用,初步实现了适应性的智慧教学、科学化的智慧管理、协作化的智慧教研和个性化的智慧服务。

    一是建成海淀智慧教育云。该教育云自2019年11月建成投入使用,是北京市第一“朵”私有教育云,作为“智慧教育云中枢”的基础设施,实现了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为全区教育系统动态调配硬件资源、灵活配置虚拟机房和多项云端服务提供保障。最大化集约化使用服务器资源,信息化薄弱校可通过教育云迅速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

    二是建成智慧教育软件服务体系支撑平台,进一步对教育云中心进行智能化管理,为教育大数据汇聚和应用提供基础保障。前期已对接部分学生、教师数据,初步具备数据可视化分析功能。

    三是初步建成区级管理服务体系。推进学生入学服务、师生发展服务、教育资源服务、社会办学管理、综合素质评价、教育督导管理等各业务系统建设和升级。已建成各类业务系统50个,推动系统整合和流程对接,用信息技术破解教育治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实现管理服务的精细化、协同化、智能化。

    四是统建学校共性需求平台。在“智慧教育云中枢”总体框架下对软件服务平台进行一体化设计,以云应用模式快速、批量解决学校共性问题及通用型软件需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构建支撑教育教学和校园管理的各项平台,缩小因信息化建设力度不均带来的办学差距,促进智慧校园均衡发展和整体提升。目前已建成高中教学管理平台、海淀区中小学资源平台和云课堂直播平台。在疫情期间,中小学资源平台和云课堂直播平台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小学资源平台内设人文、科学、信息、学科、综合五大资源库,以及 “空中课堂”和“多元发展”两大资源包,通过平台学生可点播视频学习资源,享受7x24小时的问题答疑和指导帮助等在线服务。自2020年2月17日上线以来注册用户627509人,其中海淀区用户310452人,本市其他区用户15100人,对口支援地区用户301957人。平台日浏览量40余万人次,总浏览量逾3329万人次。云课堂直播平台借助视频加速服务和高带宽互联网接入,具有同时支持6000个自然班同时在线授课的功能,不仅为线上授课提供了有力支撑,还为教师线上培训提供了渠道。4月29日上午,北京市教工委副书记李奕通过云课堂直播平台对海淀区中小学60余名书记、校长进行了“疫情下的使命与担当”党课讲座。

    加大优质教育资源汇聚共享

    依托中小学资源平台,汇聚互联网上各类教学、科研、文化等资源,为全区学习者提供海量、适切的学习资源服务。依托海淀视频演播平台,鼓励学校教师积极参与优质资源建设共享。结合“一师一优课”项目,挖掘出更多优秀教师和精品课程。积极与国家开放大学合作,将优质的线上公开课引入海淀,拓宽海淀师生视野。建立区内平台区外复用的教育帮扶新模式,扩大海淀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范围,承担好精准扶智、对口支援、带动落后地区教育发展的社会责任。在疫情期间,为受帮扶地区提供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各学科精品课4500余节。同时,联合腾讯(云课堂)、爱奇艺、字节跳动(今日头条)、百度(文库)、快手五大网络视频平台,推出“海淀·空中课堂”专题,将海淀区中小学资源平台中的“空中课堂”和“多元发展”两大模块资源向全国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发挥海淀区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优势,探索社会力量参与资源建设。疫情防控以来,为实现高质量“停课不停学”,海淀区教委与腾讯、阿里巴巴-优酷、爱学习教育集团、百度、好未来、科大讯飞、联通、网易有道、新东方、作业帮等多家驻区企业合作,积极探索新型教育合作模式,促进各企业在推进线上教育教学方面各展所长,免费提供优质学习资源、线上辅导等服务,满足学生多元需求。

    加强网络平台安全防护

    建构网络平台安全防护机制,明确一把手负责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各单位要签订海淀区教育信息系统网络安全责任书。成立海淀区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服务大队,为进一步做好网络安全工作提供人力支持。推动教育系统网站群建设,从源头加强风险防控。推动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建设(一期)、互联网统一出口建设等项目落地,启动公共服务软件系统的等级保护认定和使用者网络实名认证工作。推动技防和人防的双保险,强化硬件和软件双防护。

    下一步,海淀区将继续秉承“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核心理念,以应用驱动、统筹推进和机制创新为基本方针,充分发挥海淀科技强区、教育大区的区位优势,发展智能教育,构建更加先进的教育网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具有海淀特色的智慧教育发展路径,支撑引领海淀教育现代化建设,推动海淀教育信息化水平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