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王吉泰

    【摘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下教育界的热门话题,那么如何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政治课教师要探讨的课题。首先,阐述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然后,讨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最后,实施核心素养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 核心素养? 策略

    一、引言

    2017年,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各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及内涵。知识指人类从事某一活动所需的图式;技能指人类从事某一活动所具备的能力。素养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对人的发展、生活、学习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素养有别于素质,“素质”就其本义而言指的是人生而有之、先天具备的东西。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解释:“素”,即本色;“素质”,即事物本来的性质、特点或人的生理上的先天特点。当我们区分素质和素养时,我们强调前者是先天的禀赋,后者是后天的产物。这一点尤其表现在生理方面。我们讲生理素质而不讲生理素养,就是因为两者存在先天和后天的差别。从广义角度讲,素质是素养的上位概念。素养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更多包括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要求。在个体终身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许多素养来应对生活的各种情况,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分为核心素养以及有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素养。核心素养强调由单纯追求知识和能力转向重视跨学科综合素养,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元认知性素养,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正是政治课所追求的目标。政治课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典型案例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自我修身养德教育,从而把学生培养成思想先进,作风务实,勤奋让努力,积极向上健康审美情趣,为社会、为国家、为家庭有责任担当意识的合格公民。由此可知,通过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可行的。

    二、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政治教学环境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就教学内容的完成和自身专业知识的储备来说无可挑剔,但是课堂气氛却一潭死水。在学生眼里,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比较严肃而又枯燥的课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使学生获得真理、完善道德,就不能忽视情感因素。列宁同志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师应当用自己的情感来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为之所动,从而转化为听课的热情,这是获取教学理想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讲课过程中,只要教师动情、引情,学生就会入情、抒情。因此,师生要共同围绕重点、难点、热点和考点,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对核心问题详细讲,对难点问题分层议,对热点问题适时评,对一般问题简要分析,适当引入妙趣横生的故事、富有哲理的成语等,积极创设一种朝气蓬勃、开心愉快的教学情境,每节课注意情景的合理创设,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2.扎实备课,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課堂是一种教师和学生进行的双边活动,教师通过课堂活动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课前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有效手段。

    课前要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学情,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然后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注重双边活动的设计,突出问题意识,课堂上尽可能能体现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大胆提问,积极思维,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3.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上学期期未考试调查分析显示:初一、初二政治的差生率分别是53.8%和72.6%,究其原因是缺乏学科兴趣。备课时要把如何培养兴趣也要作为重要内容来备。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不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一些需要学生记忆的要点,由于教材编配时零散出现,需要老师定期进行提炼归纳整理成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口诀或歌谣,这样做既学习巩固了知识又激发了兴趣;也可以引入故事、游戏、小组竞赛活动等尽量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习得知识,而不是静坐等待老师的灌输;也可以采取数次动静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听课发现有些老师40分钟,前20分钟静态教学,后20分钟动态教学,学生易于疲劳,难免出现课堂睡觉的学生;注意教师的语言的磁性效应,如幽默性、挑战性等。同时教师要学会说半句话,让学生补充完整后半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此外,教师要舍得表扬的话语。

    4.研究学情,做到有的放矢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同理,不研究学生就不应该上课。老师的工作是服务于学生。评价一个老师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学生对学科教学满意,而产生兴趣,才是最高境界的教学。因此教师要对所教的每一位学生了如指掌,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教学效果才有保证。因为教授知识的难度要适中,过难过易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效果几乎为零。

    5.发挥小测验的反拨作用。很多老师重大考忽视小考

    课前提问就是一种小测验,每次评定成绩,并计入成绩册,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课堂经常提问的老师,学生课外肯定下的功夫多;如果很少提问,学生对此学科也就不重视了,久而久之,兴趣大减。再回过头来弥补,以为时已晚。当然,也可笔试小测验,即收即改,越及时反拨作用越强。小测验可在科前、科中、课后,灵活运用。

    6.重视考试结果分析和反思

    虽然学校对常规考试既不奖也不罚,但作为职业教师个人首先要对个人所带学生的考试结果深入反思,年级组和教研组也要召开专题会作深度解析,才能起到考试的反拨作用,触及每个教师的心理深处,因为教学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教师的责任感和良心感。如果不做反思,一听了之,那么,反应在平日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后辅导中缺乏责任心,弱化自己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最终导致教师未发展,学生成绩不理想。当然,这次考试的有本级教师命题,可能影响成绩的效度。但我个人认为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从自身寻找原因。

    7.进一步强化集体备课制度,努力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有效组成部分,应进一步强化,不能弱化。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合作与交流,即指学生也指老师。因此,集体备课至少在目前对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减少两极分化。

    8.加强课外辅导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再完美,如果不抓课外辅导,教学成绩肯定打折扣。一提到课外辅导,许多老师就认为是课后讲题,这只是最初级的辅导形式。还有其他更高效的形式,如课前预习,学生不懂的可与他人交流学习,也可请教老师,此时正是辅导的良机,不能因时间紧而苍促解答,缺少互动与倾听;现在倡导的“翻转课堂”,让学生课外学习新知识,课堂进行训练,老师辅导等。初中的老师课外辅导抓得比高中的紧,成绩就出现较大浮动。

    9.科任老师注意强弱搭配

    要形成能力梯度,以便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最大可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作业布置要精、细、准。作业要把握好难度和质量。切忌随意布置,作业本和练习册可根据实际侧重灵活,不要一刀切。实践证明,练习册的批阅质量与成绩显著相关。因此抓好练习册的批阅与讲评对后进生的成绩提高很有益处。练习册的单位时间思维量要远远大于作业本的思维量。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