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先进文化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
李林
近年来,我校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努力通过文化的力量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人人有创意、班班有特色、组组有亮点”的良好局面。
一、让先进的办学理念成为引领学校发展的精神文化
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大家认同并付诸行动的教育信念。近年来,我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宗旨,尊重教育规律,端正办学方向。教学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为学生指引的方向、创造的环境和营造的氛围。我们大力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让每一位教师理解:教育的本质是基于学生成长的需要,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一生受用的好习惯、好品格,其宗旨就是引导学生走向幸福;让每一位学生知道:一天进步一点点,一生会有大发展。让每一位家长明白: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们坚持把人格教育放在第一位,组织学生学习《弟子规 》《三字经》等文化经典,用古圣先贤的教诲来指导学生的言行。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一直坚持“三心二力”(责任心、仁爱心、自信心和自控力、抗挫力)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我们要升学率,但更要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能力;我们搞教学竞争,但绝不把重点只放在培养几个尖子生上,而是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我们坚持均衡分班,全员参评,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合理的评价。同时,我校的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和学法交流活动常抓不懈,以此不断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进取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让扎实的实践过程成为推动学校前进的行为文化
先进的办学理念要靠扎实的实践过程才能转化为教育成果。在暑期教师学习班上,我们对上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对教育教学环节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并提出了新学年的奋斗目标:向过程要质量,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坚持课堂教学改革,坚持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认真落实课堂教学“四字方针”——有趣、有效,做到“备课要研、课堂要活、作业要实”,每天上好一堂课,每周认真参加一次教研活动,每月高质量通过学校的教学常规检查,每学期上交一篇高质量的教育论文或是教育案例,每学年参加一次本校组织的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会。
如何将教师的善教转化为学生的乐学,形成一种课堂文化,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学校生源爆满的现状给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了新的挑战。上一学年,全校学生人数仍在3000以上,其中有1/3的学生为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子女。
一中一直是高中会考、高考、中考的考点,每次考试都会耽误几天的教学时间,还有教师老龄化、学科教师不配套、大班额等问题。面对这样的困境,只抓教师的常规教学过程,不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是很难提高教学质量的。为了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我们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三比三不比”活动,要求学生做到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大力营造“以爱学习、勤学习、会学习为荣”的舆论氛围。
我们一直努力将善教和乐学培植成为一种课堂文化,并把这种文化的影响力持续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从而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用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文化
实践告诉我们,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巨大能量。罗山一中建校近80年,教师队伍老化(平均年龄44岁),教师的福利待遇一般,而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办学质量却期望很高。
为此,我们针对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在全校教师中深入开展“三比三不比”活动:不比年龄比心态,不比清闲比贡献,不比学历比学识。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八字方针”:用心、尽责、自律、创新。在日常管理中,我们把《论语》《诗经》等传统文化经典与师德教育紧密结合,把制度约束与多元激励评价紧密结合,引导教师敬畏规则、心系学生。
上学期初,学校提出“四大建设工程”,即师德建设工程、专业素质提升工程、平安建设工程、办学内涵深化工程,旨在通过文化的感召引导每一位教师从平庸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
四、打造净化学生心灵的校园环境文化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带给学生智慧的启迪和生命的滋养。为此,我们一直在用心营造和谐、高雅、向善向美的环境文化。
走进一中的校园,无论站在哪个位置,眼前总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漫步在校园,随处可见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的标语口号:尊品格修身养德,重学问励志成才;腹有诗书气自华,心存善德人更美……在主教学楼门厅内的墙角处,摆放着一架钢琴。课间闲余,师生可尽情弹奏,琴声、笑声时时飘荡校园。书画室里,一幅幅师生的绘画、书法作品让人心旷神怡。阅览室内,同学们如饥似渴地读着各类书籍。
2014年11月,教育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验收小组来我校评估验收时,对我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学校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学校的先进事迹先后被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并荣获河南省校园文化艺术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4月,我校在全省学校文化建设经验交流大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受到广泛好评。
一路走来,我们深切地感到,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不能靠升学指标的高压,也不能靠冷冰冰的制度约束,更不能靠校长的权力驱使,而是要靠全体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植出的向上的学校文化进行引领。
(本栏责编 莫 荻)
近年来,我校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努力通过文化的力量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人人有创意、班班有特色、组组有亮点”的良好局面。
一、让先进的办学理念成为引领学校发展的精神文化
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大家认同并付诸行动的教育信念。近年来,我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宗旨,尊重教育规律,端正办学方向。教学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为学生指引的方向、创造的环境和营造的氛围。我们大力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让每一位教师理解:教育的本质是基于学生成长的需要,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一生受用的好习惯、好品格,其宗旨就是引导学生走向幸福;让每一位学生知道:一天进步一点点,一生会有大发展。让每一位家长明白: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们坚持把人格教育放在第一位,组织学生学习《弟子规 》《三字经》等文化经典,用古圣先贤的教诲来指导学生的言行。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一直坚持“三心二力”(责任心、仁爱心、自信心和自控力、抗挫力)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我们要升学率,但更要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能力;我们搞教学竞争,但绝不把重点只放在培养几个尖子生上,而是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我们坚持均衡分班,全员参评,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合理的评价。同时,我校的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和学法交流活动常抓不懈,以此不断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进取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让扎实的实践过程成为推动学校前进的行为文化
先进的办学理念要靠扎实的实践过程才能转化为教育成果。在暑期教师学习班上,我们对上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对教育教学环节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并提出了新学年的奋斗目标:向过程要质量,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坚持课堂教学改革,坚持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认真落实课堂教学“四字方针”——有趣、有效,做到“备课要研、课堂要活、作业要实”,每天上好一堂课,每周认真参加一次教研活动,每月高质量通过学校的教学常规检查,每学期上交一篇高质量的教育论文或是教育案例,每学年参加一次本校组织的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会。
如何将教师的善教转化为学生的乐学,形成一种课堂文化,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学校生源爆满的现状给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了新的挑战。上一学年,全校学生人数仍在3000以上,其中有1/3的学生为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子女。
一中一直是高中会考、高考、中考的考点,每次考试都会耽误几天的教学时间,还有教师老龄化、学科教师不配套、大班额等问题。面对这样的困境,只抓教师的常规教学过程,不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是很难提高教学质量的。为了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我们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三比三不比”活动,要求学生做到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大力营造“以爱学习、勤学习、会学习为荣”的舆论氛围。
我们一直努力将善教和乐学培植成为一种课堂文化,并把这种文化的影响力持续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从而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用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文化
实践告诉我们,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巨大能量。罗山一中建校近80年,教师队伍老化(平均年龄44岁),教师的福利待遇一般,而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办学质量却期望很高。
为此,我们针对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在全校教师中深入开展“三比三不比”活动:不比年龄比心态,不比清闲比贡献,不比学历比学识。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八字方针”:用心、尽责、自律、创新。在日常管理中,我们把《论语》《诗经》等传统文化经典与师德教育紧密结合,把制度约束与多元激励评价紧密结合,引导教师敬畏规则、心系学生。
上学期初,学校提出“四大建设工程”,即师德建设工程、专业素质提升工程、平安建设工程、办学内涵深化工程,旨在通过文化的感召引导每一位教师从平庸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
四、打造净化学生心灵的校园环境文化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带给学生智慧的启迪和生命的滋养。为此,我们一直在用心营造和谐、高雅、向善向美的环境文化。
走进一中的校园,无论站在哪个位置,眼前总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漫步在校园,随处可见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的标语口号:尊品格修身养德,重学问励志成才;腹有诗书气自华,心存善德人更美……在主教学楼门厅内的墙角处,摆放着一架钢琴。课间闲余,师生可尽情弹奏,琴声、笑声时时飘荡校园。书画室里,一幅幅师生的绘画、书法作品让人心旷神怡。阅览室内,同学们如饥似渴地读着各类书籍。
2014年11月,教育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验收小组来我校评估验收时,对我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学校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学校的先进事迹先后被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并荣获河南省校园文化艺术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4月,我校在全省学校文化建设经验交流大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受到广泛好评。
一路走来,我们深切地感到,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不能靠升学指标的高压,也不能靠冷冰冰的制度约束,更不能靠校长的权力驱使,而是要靠全体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植出的向上的学校文化进行引领。
(本栏责编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