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探索执政规律
[摘要]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政治优势。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就要正确处理好党内外、党与国家、党派间的关系,在厘清关系中优化党的职能;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探索长期执政规律。
[关键词] 党的职能; 全面从严治党; 执政规律
[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8)07-0048-04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面对、深刻分析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进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六年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党内政治生态日渐清朗,党的理论创新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构建与完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做出了新的探索。
在厘清关系中优化党的职能
职能即应发挥的作用。明确职能才能强化使命担当,正确履职才能突显价值。要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确保党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就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就要正确处理好党内外、党与国家、党派间、党际间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断优化党的职责定位,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中明确职责界线,完善、提升了党的领导。
党法一致关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1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
党政分工关系。2017年全国“两会”上指出,在党的领导下,只有党政分工、没有党政分开,对此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对分工不分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3对具体工作中如何分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为党委书记,要总揽而不包揽,学会“弹钢琴”,善于抓重点,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各个班子的职能作用,而不能事必躬亲,专权武断,干预具体政务。作为市(县)长,要到位而不越位,在党委班子中积极发挥作用,自觉接受党委的领导,注意维护书记的威信,着力抓好政府党组的建设,主动按照党委的决策和书记的意图开展政府工作,遇到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党委请示、报告。1党政分工不分开,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当代政治实践,既坚持党的领导又提高行政效率的理性选择。
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相互推动关系。社会转型期,执政党的社会整合与引导功能尤为重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实践也证明,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取得的,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的坚强政治保证,党的领导深入到了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勇于进行党的自我革命是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取得胜利的强大动力,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宝贵经验。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群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而作风建设目的就是通过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反对奢靡之风,提出一个抓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提出一个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切入点。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新时代党的执政理念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都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重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3
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的党内关系。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解决党自身的问题,关键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用更高的标准监督管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委员会成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要把践行“三严三实”贯穿于全部工作生活中,加强道德修养,不断向廉洁自律的高标准看齐,营造良好从政环境。4事实证明,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既抓住了重頭,也管住了大头;既看见了“树木”,也看见了“森林”,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重要经验。
政商亲清关系。政商关系,是政府和市场、权力和资本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非公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和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作了阐述,概括起来说就是“亲”、“清”两个字。对领导干部而言,所谓“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多关注、多谈心、多引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所谓“清”,就是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对民营企业家而言,所谓“亲”,就是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所谓“清”,就是要洁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1好秩序才能为发展蓄积长久活力。健康的政商关系,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各尽其责、共谋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对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完善、打造积极有为、干净干事的良好政治生态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执政党与参政党合作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由于建立在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基础之上,所以是一种民主协商、肝胆相照的崭新的合作型政党关系。这种制度的基本体现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实质是政党之间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的新的关系形式。它能够广泛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密团结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选择这种制度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
党际对话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搭建政党交流平台,注重与理念相近及不同的政党沟通,探索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2016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作为首个以中共名义与世界对话的平台,以“全球经济治理创新:政党的主张和作为”为主题,开启了一扇“中共与外部世界互动的旋转门”。2017年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会议的成功召开,以构建人類命运共同体和建设美好世界的感召,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的主题,把人类摆脱困境、实现美好未来的责任担到政党的肩上。会议通过的《北京倡议》,将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机制化,使之成为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政治对话平台。2018年5月,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专题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政党间共商共议、平等交流的世界政党合作新理念、新模式,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世界政党的历史上、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突破性的重大意义。
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探索长期执政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新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为社会主义国家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要确保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就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执政兴国,就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并在总结经验中,不断深化对长期执政规律的把握和探索。
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将党的领导提升到极端重要的位置。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使每个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所以,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将人民摆在最高位置,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从人民中汲取治国理政的伟大力量。党的领导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已深刻证明,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共产党领导的实质,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共产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的必然联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党的建设须总体布局,常抓不懈。社会主义国家党长期执政的特点和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党自身的建设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至关重要。党的建设要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理论提升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规划和安排,使之不断完善、走向科学化。党的建设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就要坚持把握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统一。党的建设的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对这条主线、目标要一以贯之,不能动摇;同时又针对不同时期党内的突出问题,有所侧重,形成社会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鲜明特色。从广度上看,党的建设要管全党、治全党,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从深度上看,要从严、真管,不断向纵深推进,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从高度上看,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从远度上看,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认识的深化,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是解决党内自身问题的重要途径。政党是政治组织,开展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无产阶级政党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重要途径,是坚持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重要法宝。无产阶级政党鲜明的组织纪律性决定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不能搞假大空,不能随意化、平淡化,更不能娱乐化、庸俗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坚持思想建党、制度治党、纪律严党。首先要坚持纪在法前、党纪严于国法,把纪律建设尤其是组织纪律和政治纪律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同时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既解决思想问题,也解决制度问题,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根本任务,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党的各项建设之中。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贵在经常、重在认真、要在细节,目的是在长期执政中始终保持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使党员干部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国家治理的实践证明,监督是防止腐败的有效方式。监督的渠道越多、措施越实、惩罚越严,发生腐败的可能性就越小。党员、干部决不能以任何借口拒绝监督,党组织也决不能以任何理由放松监督。要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权力紧紧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为人民谋利益。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 习近平作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24.
[3]构建党统一领导的反腐败体制 提高执政能力 完善治理体系[N].北京日报,2017-03-06.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郑权,中共中央党校科研部副主任)
责任编辑 / 申 洁
[关键词] 党的职能; 全面从严治党; 执政规律
[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8)07-0048-04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面对、深刻分析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进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六年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党内政治生态日渐清朗,党的理论创新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构建与完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做出了新的探索。
在厘清关系中优化党的职能
职能即应发挥的作用。明确职能才能强化使命担当,正确履职才能突显价值。要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确保党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就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就要正确处理好党内外、党与国家、党派间、党际间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断优化党的职责定位,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中明确职责界线,完善、提升了党的领导。
党法一致关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1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
党政分工关系。2017年全国“两会”上指出,在党的领导下,只有党政分工、没有党政分开,对此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对分工不分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3对具体工作中如何分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为党委书记,要总揽而不包揽,学会“弹钢琴”,善于抓重点,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各个班子的职能作用,而不能事必躬亲,专权武断,干预具体政务。作为市(县)长,要到位而不越位,在党委班子中积极发挥作用,自觉接受党委的领导,注意维护书记的威信,着力抓好政府党组的建设,主动按照党委的决策和书记的意图开展政府工作,遇到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党委请示、报告。1党政分工不分开,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当代政治实践,既坚持党的领导又提高行政效率的理性选择。
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相互推动关系。社会转型期,执政党的社会整合与引导功能尤为重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实践也证明,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取得的,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的坚强政治保证,党的领导深入到了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勇于进行党的自我革命是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取得胜利的强大动力,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宝贵经验。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群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而作风建设目的就是通过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反对奢靡之风,提出一个抓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提出一个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切入点。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新时代党的执政理念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都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重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3
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的党内关系。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解决党自身的问题,关键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用更高的标准监督管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委员会成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要把践行“三严三实”贯穿于全部工作生活中,加强道德修养,不断向廉洁自律的高标准看齐,营造良好从政环境。4事实证明,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既抓住了重頭,也管住了大头;既看见了“树木”,也看见了“森林”,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重要经验。
政商亲清关系。政商关系,是政府和市场、权力和资本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非公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和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作了阐述,概括起来说就是“亲”、“清”两个字。对领导干部而言,所谓“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多关注、多谈心、多引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所谓“清”,就是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对民营企业家而言,所谓“亲”,就是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所谓“清”,就是要洁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1好秩序才能为发展蓄积长久活力。健康的政商关系,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各尽其责、共谋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对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完善、打造积极有为、干净干事的良好政治生态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执政党与参政党合作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由于建立在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基础之上,所以是一种民主协商、肝胆相照的崭新的合作型政党关系。这种制度的基本体现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实质是政党之间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的新的关系形式。它能够广泛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密团结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选择这种制度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
党际对话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搭建政党交流平台,注重与理念相近及不同的政党沟通,探索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2016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作为首个以中共名义与世界对话的平台,以“全球经济治理创新:政党的主张和作为”为主题,开启了一扇“中共与外部世界互动的旋转门”。2017年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会议的成功召开,以构建人類命运共同体和建设美好世界的感召,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的主题,把人类摆脱困境、实现美好未来的责任担到政党的肩上。会议通过的《北京倡议》,将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机制化,使之成为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政治对话平台。2018年5月,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专题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政党间共商共议、平等交流的世界政党合作新理念、新模式,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世界政党的历史上、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突破性的重大意义。
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探索长期执政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新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为社会主义国家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要确保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就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执政兴国,就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并在总结经验中,不断深化对长期执政规律的把握和探索。
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将党的领导提升到极端重要的位置。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使每个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所以,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将人民摆在最高位置,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从人民中汲取治国理政的伟大力量。党的领导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已深刻证明,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共产党领导的实质,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共产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的必然联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党的建设须总体布局,常抓不懈。社会主义国家党长期执政的特点和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党自身的建设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至关重要。党的建设要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理论提升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规划和安排,使之不断完善、走向科学化。党的建设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就要坚持把握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统一。党的建设的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对这条主线、目标要一以贯之,不能动摇;同时又针对不同时期党内的突出问题,有所侧重,形成社会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鲜明特色。从广度上看,党的建设要管全党、治全党,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从深度上看,要从严、真管,不断向纵深推进,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从高度上看,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从远度上看,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认识的深化,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是解决党内自身问题的重要途径。政党是政治组织,开展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无产阶级政党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重要途径,是坚持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重要法宝。无产阶级政党鲜明的组织纪律性决定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不能搞假大空,不能随意化、平淡化,更不能娱乐化、庸俗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坚持思想建党、制度治党、纪律严党。首先要坚持纪在法前、党纪严于国法,把纪律建设尤其是组织纪律和政治纪律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同时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既解决思想问题,也解决制度问题,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根本任务,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党的各项建设之中。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贵在经常、重在认真、要在细节,目的是在长期执政中始终保持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使党员干部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国家治理的实践证明,监督是防止腐败的有效方式。监督的渠道越多、措施越实、惩罚越严,发生腐败的可能性就越小。党员、干部决不能以任何借口拒绝监督,党组织也决不能以任何理由放松监督。要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权力紧紧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为人民谋利益。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 习近平作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24.
[3]构建党统一领导的反腐败体制 提高执政能力 完善治理体系[N].北京日报,2017-03-06.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郑权,中共中央党校科研部副主任)
责任编辑 / 申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