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留心皆修辞

    【摘 要】比喻、拟人、借代、夸张等修辞格只是达到修辞效果的一个手段,可以理解为狭义修辞。而广义上的修辞还有许许多多手段,如锤炼词语和选择句式等;所达到的修辞效果也不仅仅止于生动形象,还包括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等。在当前大力推广“大语文”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并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认为有必要放宽眼界,探讨一下“大修辞”,让学生明白处处留心皆修辞。

    【关键词】修辞手法;锤炼词语;选择句式;修辞效果

    一提到修辞,许多同学可能会马上想到比喻、拟人、借代、夸张等修辞格。其实修辞格只是达到修辞效果的一个手段,可以理解为狭义修辞。而广义上的修辞还有许许多多手段,如锤炼词语和选择句式等;所达到的修辞效果也不仅仅止于生动形象,还包括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等。在当前大力推广“大语文”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并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认为有必要放宽眼界,探讨一下“大修辞”。

    那么,什么是修辞呢?语言学家们做出了很多解释。但我想用最通俗的说法来解释这个概念,那就是“修辞是要把话说好的一种努力”。如果说语法是为了把话说“对”,那么修辞则是要把话说“好”。下面还是让我们用实例来说明吧。

    先让我们来欣赏张岱写西湖大雪的一段话:“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里数量词的使用十分特别:长堤不说一道,而是“一痕”;湖心亭不说一座,而是“一点”;小舟不说一只,而是“一芥”;舟中人不说两三个,却说“两三粒”。这似乎都有些违背常识,但拿到那个“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的西湖上却再恰当不过了。那三日的大雪肯定是把西湖包裹了个严严实实,那三日的大雪肯定是茫茫苍苍、无边无际,那西湖肯定已与天地融为了一体,那么此时此刻,人工的一切,包括人在内,显得如此渺小。而这些量词是不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极言事物之小,而且一个小似一个直至微乎其微。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造化之伟大,人类之渺小,这让我们不得不惊叹作者锤炼数量词的功夫。

    记得笔者当年实习时,十几个同学共住一大教室,条件虽苦,但大家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当我们用一个电热杯烧开水时,总会有人问:“乎?”守候的人则答曰“:不乎。”“乎”是个虚词,古今汉语中都不能单用,更不能用否定副词“不”来修饰。但是在这个语境中,问者一个“乎”字,听者便知是问“水开乎?”听者一个“不乎”,问者自然明白是水不开,虽然不合语法,但在这个特定的语境中,同伴之间的默契,却被这故意篡改的语法给幽默地表达了出来。后来读鲁迅先生的文章,竟然发现鲁迅先生也有类似的用法,在别人赠给他雅号和恶谥时,他反问道“学匪乎?世故老人乎?刀笔吏乎?……乎?乎?乎?乎?乎?(《鲁迅全集》第三卷第380页)激愤之情溢于言表。可见一个小小的虚词用好了,表达效果也非同寻常。

    由此来看,锤炼词语就是一种修辞活动,根据语境斟酌用词,达到了一定的表达效果,这就是把话说“好”的一种努力,它就常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下面让我们再来看几个句式选择方面的例子。

    如果向你最亲密的朋友借一支钢笔,你会怎么说呢?

    A.“请借我用一下你的钢笔。”

    B.“能不能借我用一下你的钢笔?”

    C.“借我用一下你的钢笔,好吗?”

    D.“钢笔!”

    分析:这一组句子中A、D是祈使句,但语气有委婉强硬之分。B、C是疑问句,语气委婉。习惯上我们可能会认为向人家借东西怎么也得客气点,所以前三个答案都有可能入选,可是我们看前面还有一个前提呢,“向你最亲密的朋友借”,最亲密的朋友就意味着熟不拘礼,你还有必要拿腔作调地客套一番吗?简单的一声“钢笔!”更能适用于此情此景。在这里,我们看到选择合适的句式也有着很深的奥妙,这个例子应该说是体现了一种语言得体的修辞原则。根据对象、场合调整语言,使语言得体也是把话说“好”的一种努力。

    下面让我们再来看一道1992年的高考题。

    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从床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A.妈妈找了很久,最后才发现他

    B.但后来还是给妈妈找到了

    C.使妈妈找了很久,终于把他找到

    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

    这几个选项从汉语重意合的特点来看,意思大致是一样的,选哪一个好呢?原来这里面有一个说话要保持话题一致的连贯原则,语境中的陈述对象是小明,我们就找一个始终以小明为陈述对象的句子,使之前后连贯,答案应该是B。在这里选择B项这个被动句保证了话题的一致、语言的连贯。使语言连贯也是把话说“好”的一种努力。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主要依靠语言,而在交际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尴尬,如何化解这种尴尬场面,体现了一个人机智,更体现了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据说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为向美国总统罗斯福请求援助,来到白宫与之谈判。丘吉尔有一个习惯,喜欢口叼一枝特大雪茄烟泡在浴缸里休息。可是有一次正当他“休息”时,罗斯福踱进了他的房间,正好看到他泡在浴缸里白白的肚皮露出水面的情景。这情景真是让丘吉尔尴尬极了,一国的首相怎能以这样一幅姿态出现在另一国总统面前?还是让我们为丘吉尔想想该怎样解嘲吧。是说“真不好意思”,还是说“幸亏没有记者”?我想聪明的读者肯定认为这都不是最佳答案。丘吉尔情急生智:“你瞧,大不列颠首相对你,可是一点也没有隐瞒呀!”的确一点也没有隐瞒,政治上、外交上、以至于身体上,可谓一语双关、一箭双雕。我们不能不佩服丘吉尔的机智聪明。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修辞是时刻陪伴我们左右的,因为只要是与他人对话,总会有修辞的存在。

    总之,在特定的情境中,巧用一个词语,巧选一个句式,巧用一种辞格,都是把话说“好”的一种努力,经过这种努力,语言收到了或生动形象或简明、连贯、得体的效果。可见,留心处处皆修辞!

    【作者简介】陈桂荣,河北省孟村县回民中学教师。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