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规则顶峰享教育自由

    谭建明

    〔关键词〕规则;自由;教育

    我们常常把星期一称作“黑色星期一”,其中一个原因是双休两天吃、玩都很自由,且劳神费力,已经十分疲惫。而上班,则认为不自由,便是“黑色”了。是的,上班有上班的规则,要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规章制度,还有国家的法律法规(如不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得遵守,自然感受到的是不自由。于是,上班期间,同事之间聊天时便会诉说自己的“不自由”。其实,自由与否,还真不是绝对的。有哲人说:“当一个人诉说着自己不自由的时候,他是自由的,因为一个真正不自由的人,他是连不自由也无法言说的。”

    何为自由?难道说一个人生活中没有任何限制,就自由了?答案是否定的。比如,你在讲台上,想怎么上就怎么上,想提前下课就提前下课,表面一看,你是自由的,然而,此类“自由”却不会长久。因为你这样做违犯了规则(学校的相关制度),必须受到相关的惩罚,这样一来,你心里就不自由了。

    但是,如果一味地惧怕规则,在规则的天地里战战兢兢,生怕越雷池一步,那你就被规则束缚了。表面看,你是为了享受自由而遵守规则,但事实上,你是极不自由的。比如,不准体罚和变相体罚,这是规则,但没有让你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如果多方教育无果,必要的惩罚还是应该跟上的,只是不能上升到体罚或是心罚。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一个人如果只研究了一些通常在教育学书中叙述到的教育规则,而且在他的教育活动中单单依据这些规则,关于这个人你又会说些什么呢?如果一个人只学过几本教育学教科书,并以这些‘教育学书上所说的规则和训示来指导他的教育活动,但并不研究这些规则和训示所依据的自然现象和人的精神现象,我们就不能称他为一个教育家。正如我们不能称一个只知道‘治疗手册,甚至根据‘健康之友之类的处方汇编和医药宝鉴就去治病的人为医学家一样。”(《人是教育的对象》)很显然,我们遵守规则,也必须研究规则,以发现规则里的积极因素并为我所用。当然,这不是说钻规则的空子,严格按规则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但又不受规则的限制,这样,就能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了。

    约翰·密尔说:“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在呼吸。”肯定地说,教师的成长需要自由,就像婴儿的成长一样,如果始终在襁褓里,那他只能长成畸形,唯有摆脱束缚,才能自由地成长。但这自由,绝不是如脱缰的野马一样随心所欲地狂奔乱跑。除了在上班期间按着相关的规定尽心尽力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之外,我们还需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空间。有人说:“健康在早上,成功在晚上。”的确,成功之花的绽放往往取决于晚上8至10点你所做的事。工作之外的时间,只要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不违学校规定,就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可以邀朋友吃饭喝茶聊天,也可以回家倒头便睡,还可以看看电视、玩玩电脑。但是,如此地自由下去,上班时间便会不自由,因为工作得做,且必须做出成绩来以不贻误学生,但没有业余时间的努力和积淀,做起工作来必定手忙脚乱,自然也就无自由可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所以,我们需要给自己留出精神空间,敬畏心中隐性的规则,利用业余时间让自己静下来,广泛涉猎,认真反思。

    课堂的精彩与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底蕴,这底蕴又大多源自于读书。著名的特级教师王崧舟,他天天读书,而且读书广泛,他说:“流行的书读,不流行的书也读。”他读过《史学九章》《太极哲学》《积极的人生》《坛经》《如何修证佛法》等等。所以,他的课精彩无比、精妙绝伦。

    不为规则所束缚,才能与规则共舞,在规则的天地里自由地呼吸,这需要我们的内心有约束感。给自己制订一个远景规划,再拟定具体的成长规划。这需要我们丰润自己的灵魂,自觉排除俗世纷扰,远离迎来送往的闹腾,抵制灯红酒绿的诱惑,独善其身,有尊严地挺立于教育天地中。西班牙哲学家萨瓦特尔说:“只有人能够(当然只是相对而言)改变环境来满足我们的需要(而不是一味地屈服于环境),补偿社会支持,突破我们致命的基因遗传缺点作出新的选择,经常打破可能的常规。自由不是缺少控制(只是控制较少,我们也要受控制,要不我们就无法生存下去),而是通过学习明白,我们只有在共同体内才有可能适应创新和选择,进而获得象征性的自主。”(《教育的价值》)改变我们的环境,让环境更有利于我们自由地工作和生活,这是我们都期望的。但是,改变环境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受控制,也得遵守规则,如果离了规则,我们自然也就无法改变自己的环境。有两个大学生毕业于同一所大学,又任教于同一所学校。A自由散漫,把大学里的习气带到了工作中,上班得过且过。B则担任班主任,经常向老教师请教,业余时间从学校图书室借了大量的教育书籍回家研读,还积极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向领导请缨,主动承担公开课,且严格遵守学校的规定。表面看来,B是不自由的。然而,几年后,B成了学校的骨干,工作驾轻就熟,得心应手。而A呢?因学生成绩的问题,不时有家长向校长投诉,校长又隔三差五地找他谈话,弄得他每天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无视规则,是无法改变自己的环境和获得自由的。

    黑格尔说:“自由无他,就是指独立自主性,即自己在自己本身中,自己依赖自己,自己是自己的决定者。”蝴蝶破茧,必须靠自己艰难地挤出来,才能飞翔。如果在它向外挤的时候剪破茧,表面看是自由了,但它却无法飞起来,而且很快会死掉。我们要达到“自己是自己命运的决定者”的境界,就必须拥抱规则,哪怕过程是艰难的,但结果会是“自由”的,因为我们能与规则相敬如宾,直至登上规则的顶峰,“一览众山小”。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百安移民小学,重庆,404120)

    编辑/黄才玲 终校/马茜元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