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中专业方向细分的必要性
胡起云
[摘 要]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新型交叉学科,由于专业自身的一些特点,使得其本科教育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在专业细分上问题尤为突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专业方向细分和课程设置上应该充分考虑两个方面:结合学校原有专业实力,有选择地开设专业方向,避免大而全,突出特色;在课程设置上,注意专业方向的细分。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计算机图形学;三维动画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069-02
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与基本特征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 Graphic,简称CG)也在各种应用领域蓬勃发展起来。至90年代末,CG的应用已席卷三大领域:一是其在绝大多数设计行业和科学仿真中的运用,促进了无纸化设计流程的形成以及低成本的试验效果;二是其在游戏与影视娱乐业中的大规模运用,这一点从好莱坞的特效大片中可以清晰感受到;三是CG与互联网媒体的深入融合,人们由此习惯了数字化生活。2007年,乔布斯在Mac World上发布了第一代iPhone,将多点触摸的移动媒体终端引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后至今的这些年,计算机图形学与人们的生活结合得更为紧密,数字媒体艺术这一相对统一综合的专业名称也在这几年中逐渐确定下来。
数字媒体艺术是跟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的,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一方面,人们逐步将其应用到绘画、设计、雕塑等传统艺术和设计领域;另一方面,也将各种技术与其相结合,运用到科学仿真、媒体交互等领域。不难看出,计算机技术是这一发展历程中极其重要的推动力和前提条件,其中计算机图形学又是最为重要的,其与图形的不解之缘,使其在传统视觉艺术与设计领域的应用上最为广泛。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以计算机图形学、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为手段,将多样的媒体互动方式相结合,进行艺术创作与艺术设计的新型交叉性学科。
二、数字媒体艺术本科教育的特点
(一)专业交叉,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由技术和艺术两个层面构成。当今国内多数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大学,对于技术的重视是比较少的,缺乏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深层次交叉结合。作为艺术生被招收入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在进行一些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工作,比如脚本编程、三维动画绑定时,往往力不从心,此时如果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参与进来,协同合作,对双方都大有益处。笔者认为,将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两个专业置于同一学院或系科下,是一种不错的办学方式。
(二)内容跨度大,就业方向多样化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其发展历程中,不断地融入新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服务的方向和行业也不断地扩展。因此,本专业形成了内容跨度大,就业方向多样化的特点。这为数字媒体艺术的本科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挑战。就目前各个院校开设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来看,大体可分为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影像制作、虚拟现实交互设计、网络媒体交互设计等几个大类教学内容,而每个大类又可划分出若干分支,比如数字影像制作可以分为三维动画、数字影视特效、数字影视合成剪辑等,虚拟现实交互设计可分为科学仿真模拟、传统设计的虚拟表达、数字化展示(博物馆、展览馆等)、游戏娱乐设计等。在本科教育的四年时间里,学生要全面学习所有这些领域,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些分支,其实每一个方向都具有自身的系统体系,需要学生专注地花费两三年去认真钻研学习。
(三)专业知识更新空前频繁,师资要求高
数字媒体艺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发展为依托的,所以其专业知识的更新可谓是日新月异,这对教授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师来说是相当大的挑战。以三维动画为例,其本身复杂的制作流程就决定了它是一个需要团队协作的专业方向,要胜任这个专业的教学任务,需要在每个流程环节上都培养专业的教师,因为每个流程环节都包含着相对独立而又极为专业的知识,如果不是潜心研究,就很难精通,更别说达到授业解惑的程度。并且,这些知识的更新极为频繁,从相关的商用软件的更新频率来看,就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比如Autodesk公司的所有动画软件,更新周期基本是一年,每个版本会新增很多内容,这些新内容要完全掌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般从业者不需要急于掌握新功能,但对于专业教师来讲,不能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是不可接受的,是缺乏专业水准的。类似这样的现实情况,普遍存在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各个专业方向中。
三、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中专业细分的必要性
面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这些特点,关于专业方向是否需要进行细分的争论在高校中由来已久。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认为细分专业方向会使得学生的知识面变窄,更偏向于技能的培养,不符合高校的育人精神。在反复的争论中,笔者也曾一度几乎要认可这样的偏见,然而,通过大量的分析思索,以及自己十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笔者认为细分依然是必须的。以下为笔者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多样化的专业方向有必要做区分
前面分析过,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其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内容跨度大、专业方向多的特点。这其中,每一个专业方向都自成体系。比如三维动画,从其流程来说,就有剧本写作、人物设定、场景设定、故事板脚本、三维建模、纹理与材质、灯光设置、绑定装配、动画调节、特效制作、渲染输出、合成剪辑等众多环节;从其艺术表现手段和形式来说,需要学生掌握运动规律、镜头语言、影视编导、表演等。对于这样一个需要多人团队协作的体系,团队的每个成员不仅需要有一定年限的学习经历,还需要分工学习。
然而,我国当前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设置在这方面不容乐观。在数字媒体发展的初期,由于对专业的总体发展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宏观的规划,各大院校在本专业的设置上普遍都犯了大而全,却缺乏深度、缺乏特色的错误。绝大多数学生都抱怨,在校四年,除去基础课程和毕业设计,在两三年时间里要学十几种甚至二十几种专业课程,基本上是走马观花,很难在某一方面进行深入学习,使得学生多数成了眼高手低的人,毕业后很难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即失业的现象相当严重。如果说一个高校专业为社会培养的都是这样一些人才,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二)师资专业水准的提高也要求专业细分
在专业发展初期,教师在专业广度上要有尽可能大的拓展热情;而当专业体系发展已趋向成熟和稳定时,其对教师的要求显然跟之前是不一样的。前面已经阐述过,每一个专业分支中包含着若干流程步骤,都需要有专业人才掌控。与之匹配的,自然需要教师在专业的深度上挖掘得更深。如果不做专业细分,教师就无法进行深入研究,也不可能做合理的分工,很可能还会不得已地兼任多个专业方向的课程。很难想象有教师能在这样大而全的专业体系下把教学真正往纵深做详翔的钻研,如此做法对高校育人的宗旨显然是不负责任的。
(三)专业细分并不限制学生视野
回到之前争论的焦点,专业细分是否真的会限制学生视野?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首先,学生视野的宽广并不能靠大而全和缺乏深度的专业设置来培养,而更多地在于学生是否能在课余按照自己个人的兴趣特点,从其他各个专业更广泛地吸取营养。大而全的专业设置必然使学生课业过于繁重,没有能够自主支配的业余时间,这对拓宽视野来说反而是一种伤害。同理,如果进行合理的专业细分,让学生从繁杂的课业中解放出来,既有利于其对自身专业的深入研究,又有助于其涉猎自身专业之外的知识。孰优孰劣,不用赘述了吧。
四、专业细分的建议
笔者认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专业方向细分和课程设置上应该充分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一)结合学校原有专业实力,有选择地开设专业方向,避免大而全,突出特色
有的学校有较强的设计学教育底蕴,那么在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时候,就应该以数字图像处理、传统设计的虚拟表达、数字化展示、网络媒体交互设计为主体,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原有专业在新专业发展中的辅助作用,也可以让数字媒体艺术更好地与原有专业相结合。有的学校在计算机软件开发方面有较强的实力,在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时,就可以把科学仿真模拟、游戏娱乐设计、虚拟现实等方向作为重点,这样可以最大化体现其数字媒体的研发能力。还有些院校有电影学和动画专业的传承,开设本专业时就可以把重点放在三维动画和影视特效方向上。
(二)课程设置上,注意专业方向的细分
面对内容如此庞大的专业,不对其进行合理的细分,在教学上是充满隐患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大一阶段必须完成对学生的专业引导工作;在进入大二后,应该对学生做一个更细的专业方向划分,以便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更专业、更有目的性,也使得他们在专业上能够真正做到精通;进入大三下半学期,可以考虑多设置本专业中不同专业方向的交叉课程,让学生在这一阶段将自己的所学充分展现出来,通过专题形式,提倡多专业协作进行创新型的课题研究,拓展学生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中的整体宏观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既精通本专业知识,又善于跟其他人才沟通协作,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道格拉斯.技术的艺术(影视制作的美学途径)[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2] 廖祥忠.数字艺术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3] 贾秀清.重构美学:数字媒体艺术美学本性[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4] 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刘凤华]
[摘 要]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新型交叉学科,由于专业自身的一些特点,使得其本科教育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在专业细分上问题尤为突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专业方向细分和课程设置上应该充分考虑两个方面:结合学校原有专业实力,有选择地开设专业方向,避免大而全,突出特色;在课程设置上,注意专业方向的细分。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计算机图形学;三维动画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069-02
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与基本特征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 Graphic,简称CG)也在各种应用领域蓬勃发展起来。至90年代末,CG的应用已席卷三大领域:一是其在绝大多数设计行业和科学仿真中的运用,促进了无纸化设计流程的形成以及低成本的试验效果;二是其在游戏与影视娱乐业中的大规模运用,这一点从好莱坞的特效大片中可以清晰感受到;三是CG与互联网媒体的深入融合,人们由此习惯了数字化生活。2007年,乔布斯在Mac World上发布了第一代iPhone,将多点触摸的移动媒体终端引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后至今的这些年,计算机图形学与人们的生活结合得更为紧密,数字媒体艺术这一相对统一综合的专业名称也在这几年中逐渐确定下来。
数字媒体艺术是跟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的,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一方面,人们逐步将其应用到绘画、设计、雕塑等传统艺术和设计领域;另一方面,也将各种技术与其相结合,运用到科学仿真、媒体交互等领域。不难看出,计算机技术是这一发展历程中极其重要的推动力和前提条件,其中计算机图形学又是最为重要的,其与图形的不解之缘,使其在传统视觉艺术与设计领域的应用上最为广泛。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以计算机图形学、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为手段,将多样的媒体互动方式相结合,进行艺术创作与艺术设计的新型交叉性学科。
二、数字媒体艺术本科教育的特点
(一)专业交叉,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由技术和艺术两个层面构成。当今国内多数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大学,对于技术的重视是比较少的,缺乏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深层次交叉结合。作为艺术生被招收入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在进行一些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工作,比如脚本编程、三维动画绑定时,往往力不从心,此时如果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参与进来,协同合作,对双方都大有益处。笔者认为,将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两个专业置于同一学院或系科下,是一种不错的办学方式。
(二)内容跨度大,就业方向多样化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其发展历程中,不断地融入新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服务的方向和行业也不断地扩展。因此,本专业形成了内容跨度大,就业方向多样化的特点。这为数字媒体艺术的本科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挑战。就目前各个院校开设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来看,大体可分为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影像制作、虚拟现实交互设计、网络媒体交互设计等几个大类教学内容,而每个大类又可划分出若干分支,比如数字影像制作可以分为三维动画、数字影视特效、数字影视合成剪辑等,虚拟现实交互设计可分为科学仿真模拟、传统设计的虚拟表达、数字化展示(博物馆、展览馆等)、游戏娱乐设计等。在本科教育的四年时间里,学生要全面学习所有这些领域,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些分支,其实每一个方向都具有自身的系统体系,需要学生专注地花费两三年去认真钻研学习。
(三)专业知识更新空前频繁,师资要求高
数字媒体艺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发展为依托的,所以其专业知识的更新可谓是日新月异,这对教授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师来说是相当大的挑战。以三维动画为例,其本身复杂的制作流程就决定了它是一个需要团队协作的专业方向,要胜任这个专业的教学任务,需要在每个流程环节上都培养专业的教师,因为每个流程环节都包含着相对独立而又极为专业的知识,如果不是潜心研究,就很难精通,更别说达到授业解惑的程度。并且,这些知识的更新极为频繁,从相关的商用软件的更新频率来看,就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比如Autodesk公司的所有动画软件,更新周期基本是一年,每个版本会新增很多内容,这些新内容要完全掌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般从业者不需要急于掌握新功能,但对于专业教师来讲,不能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是不可接受的,是缺乏专业水准的。类似这样的现实情况,普遍存在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各个专业方向中。
三、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中专业细分的必要性
面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这些特点,关于专业方向是否需要进行细分的争论在高校中由来已久。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认为细分专业方向会使得学生的知识面变窄,更偏向于技能的培养,不符合高校的育人精神。在反复的争论中,笔者也曾一度几乎要认可这样的偏见,然而,通过大量的分析思索,以及自己十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笔者认为细分依然是必须的。以下为笔者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多样化的专业方向有必要做区分
前面分析过,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其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内容跨度大、专业方向多的特点。这其中,每一个专业方向都自成体系。比如三维动画,从其流程来说,就有剧本写作、人物设定、场景设定、故事板脚本、三维建模、纹理与材质、灯光设置、绑定装配、动画调节、特效制作、渲染输出、合成剪辑等众多环节;从其艺术表现手段和形式来说,需要学生掌握运动规律、镜头语言、影视编导、表演等。对于这样一个需要多人团队协作的体系,团队的每个成员不仅需要有一定年限的学习经历,还需要分工学习。
然而,我国当前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设置在这方面不容乐观。在数字媒体发展的初期,由于对专业的总体发展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宏观的规划,各大院校在本专业的设置上普遍都犯了大而全,却缺乏深度、缺乏特色的错误。绝大多数学生都抱怨,在校四年,除去基础课程和毕业设计,在两三年时间里要学十几种甚至二十几种专业课程,基本上是走马观花,很难在某一方面进行深入学习,使得学生多数成了眼高手低的人,毕业后很难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即失业的现象相当严重。如果说一个高校专业为社会培养的都是这样一些人才,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二)师资专业水准的提高也要求专业细分
在专业发展初期,教师在专业广度上要有尽可能大的拓展热情;而当专业体系发展已趋向成熟和稳定时,其对教师的要求显然跟之前是不一样的。前面已经阐述过,每一个专业分支中包含着若干流程步骤,都需要有专业人才掌控。与之匹配的,自然需要教师在专业的深度上挖掘得更深。如果不做专业细分,教师就无法进行深入研究,也不可能做合理的分工,很可能还会不得已地兼任多个专业方向的课程。很难想象有教师能在这样大而全的专业体系下把教学真正往纵深做详翔的钻研,如此做法对高校育人的宗旨显然是不负责任的。
(三)专业细分并不限制学生视野
回到之前争论的焦点,专业细分是否真的会限制学生视野?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首先,学生视野的宽广并不能靠大而全和缺乏深度的专业设置来培养,而更多地在于学生是否能在课余按照自己个人的兴趣特点,从其他各个专业更广泛地吸取营养。大而全的专业设置必然使学生课业过于繁重,没有能够自主支配的业余时间,这对拓宽视野来说反而是一种伤害。同理,如果进行合理的专业细分,让学生从繁杂的课业中解放出来,既有利于其对自身专业的深入研究,又有助于其涉猎自身专业之外的知识。孰优孰劣,不用赘述了吧。
四、专业细分的建议
笔者认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专业方向细分和课程设置上应该充分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一)结合学校原有专业实力,有选择地开设专业方向,避免大而全,突出特色
有的学校有较强的设计学教育底蕴,那么在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时候,就应该以数字图像处理、传统设计的虚拟表达、数字化展示、网络媒体交互设计为主体,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原有专业在新专业发展中的辅助作用,也可以让数字媒体艺术更好地与原有专业相结合。有的学校在计算机软件开发方面有较强的实力,在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时,就可以把科学仿真模拟、游戏娱乐设计、虚拟现实等方向作为重点,这样可以最大化体现其数字媒体的研发能力。还有些院校有电影学和动画专业的传承,开设本专业时就可以把重点放在三维动画和影视特效方向上。
(二)课程设置上,注意专业方向的细分
面对内容如此庞大的专业,不对其进行合理的细分,在教学上是充满隐患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大一阶段必须完成对学生的专业引导工作;在进入大二后,应该对学生做一个更细的专业方向划分,以便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更专业、更有目的性,也使得他们在专业上能够真正做到精通;进入大三下半学期,可以考虑多设置本专业中不同专业方向的交叉课程,让学生在这一阶段将自己的所学充分展现出来,通过专题形式,提倡多专业协作进行创新型的课题研究,拓展学生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中的整体宏观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既精通本专业知识,又善于跟其他人才沟通协作,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道格拉斯.技术的艺术(影视制作的美学途径)[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2] 廖祥忠.数字艺术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3] 贾秀清.重构美学:数字媒体艺术美学本性[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4] 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