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之浅见

    王雪娟

    【摘 要】 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等研究手段来获取新的知识,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学习活动。这种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从而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要求。

    【关键词】 小学数学;研究学习;思维能力;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5-0-01

    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理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彻底改变教师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学”的方式和学生被动接受“教”的方式,从而按照开展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持久的研究。

    一、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数学教育的核心是问题的解决。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正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他所未知的问题,通过数学手段来解决问题,且能将用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上。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既要注意生活实际中显示的数学问题,更要注意一些有一定研究价值的、体现数学方法的问题。如小学数学中的行程问题,小学生学习后可能今后再也不可能碰到这样的问题,那么这类问题有否研究价值呢?其实,学习研究解决行程问题恰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研究这类问题将会告诉我们:如何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如何利用已有的条件探索条件之间复杂的隐含联系,从而创造出更新、更直接的条件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把孩子们从室内吸引到户外,吸引到大自然的怀抱中,让他们在草地上捉蟋蟀,在滨江路闻花香,在树荫下找影子。孩子们尽情地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感受大自然的奥妙。

    让家长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来,使家校教育同步,这对于小学教育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农村家长往往缺乏教育意识。在实践中,首先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可以家校联系栏为阵地,定期宣传一些保教知识,经常召开家长会,举办特色开;其次,邀请有特长的家长放日活动和“家长学校”参与到科学探索活动中。这种问题解决策略正是通过对各种数学习题的研究性学习才得以形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构建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认知能力,这就是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二、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运用

    2.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如何把数学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引起矛盾冲突,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内容之间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不协调—研究—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激发研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尝试重组教材,设置一个与旧知相连接的新知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新问题急于想解决,但仅利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又无法解决,从而形成认知冲突,激起他们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主动开展研究。

    2.2、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数学课的教学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问题,对问题缺少深入的认识与体验。实际上,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研究过程,问题本身也充满变化,丰富多彩。因此,教学一开始,教师可通过各种方法创设一个发现问题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感受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3、研究是一种有目的的探索,研究的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学生的自学能力、认识水平和数学素质的提高与形成,就是在对相关信息提取、加工、分析、处理的过程中发展生成的。学生的研究精神、创新意識和充实的情感体验、健全的人格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历练而成的。“研究性学习”与机械记忆学习或直接接受学习比较,需要更充足的时间。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参与新知的探索。整个研究过程中,教师要淡化分析性操作,给学生足够的机会,使学生具有充足的学习空间和主动权,让他们充分地理解、讨论、感悟,高效率地达到目标,获得发展。

    2.4、把握好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这两种组织形式。只有这样,学生的研究体验才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个性才能得到发展和张扬,创造潜能才会得到挖掘,从而既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等现代意识;又有利于学生形成会学、善学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同时能使优等生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平等竞争、彼此交往合作,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交流沟通就是在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内相互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及研究过程,揭示规律、解决问题,从而加强学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交往、沟通及相互了解,促进学生不断反思,分析思考其他同学的思路并做出自己的判断。交流给每个同学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想象力更丰富,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提炼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研究出丰富多彩但又杂乱无章的结果。这些结果凝聚着学生的辛勤劳动,但却有错有对。教师应依据学生的成果,因势利导,对于正确的、合乎逻辑的结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对于错误的甚至是不着边际的结果要巧妙地进行处理,注意保护这些同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绝不能武断地予以全面否决,而应将规律性的结果准确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们对照自己的研究过程,从中体味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同时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学生“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能否发挥,取决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地位。首先要确定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在学生“研究”过程中,教师应在必要时给予及时的点拨引导,但要掌握分寸,凡是学生能努力发现的决不暗示;凡是学生能独立探索的决不代替。教师还要主动参与学生研究”的具体情况,及时掌握“以便适时调控学生的“研究”活动,从而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其次,教师要能创造性地就邀请他给小朋友传授饲养经验,并对学生所感兴趣的家禽进行分类探索。又如小多的妈妈是蔬菜种植能手,就为怎样管理好种植园地向她请教,并观看了她的实地操作。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对事物的探索兴趣明显增强,家长们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责任感。在家校互动的氛围中,孩子更乐于探索、勇于探索!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自身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技能进行的研究性活动。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结束。这一活动在课外的延伸,对提高学生的研究水平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章建跃.《建构主义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

    2.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基础》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