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快乐读写

    

    

    品尝读写的快乐,始于我小学三年级的暑假。当时,正在上大学的姐姐放假在家,父亲让她督促我学习。姐姐便规定我每两天写一篇作文,写什么由她说了算。

    有一天上午,我刚翻开作业本,街上响起了给城市下乡青年送喜报的锣鼓声。我正想去看个究竟,可姐姐拦住我说:“写完作文再出门!”我极不高兴地嘟囔着:“不想写!”而小眼睛却贼溜溜地往门缝外瞅,直到把锣鼓队的人马看清楚才收回眼神。

    姐姐又生气又好笑,说:“既然你都偷看到了,就写‘当街上的锣鼓声响起时吧!”接着,她又补充说:“写完就可以玩儿了。”

    我心想:“写就写!”我很快就写完了这篇作文。现在我还记得所写的内容,引录如下:

    咚咚锵,咚咚锵,锣鼓声在我家门前响起来了,我急得要命!为什么呢?

    因为锣鼓队里举红旗的都是小朋友。我特别想看看,今天举红旗的小朋友是谁。如果是惠菊(惠菊是我的邻居),那么下次的锣鼓队的旗手就是我。我是排在她后边的旗手。

    我偷偷地朝门缝外看去,那举着第一面红旗的就是惠菊啊,我一高兴就喊了起来——“惠菊……”可是喊声被锣鼓声压住了,我的心急得“咚咚”地猛跳。

    这时候,姐姐走过来,看了看我的本子,说:“这次作文,写你的表现。”

    写就写,我已经不急了。下次我也可以举红旗啦!

    姐姐读了我写的作文,朗声大笑道:“写得好!”她还绘声绘色地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父亲,父亲高兴地奖励我一张5分钱的电影票。

    从此以后,只要是写作文,我就专门写“自己的表现”。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时,我特地来到大街上,一旦发现有人乱扔垃圾,我就跑过去捡起来,回头再把这件事写进作文里。

    我上五年级时,老师让我们写“国庆见闻”。应该写些什么呢?我想了想,然后央求父亲带我上街去找“见闻”。我们来到刚峻工的“人民路”,我仔细地观察了路西的人民桥;在商店里,我听售货员和顾客交谈;在路东的工人宿舍,我留意了上下班工人的神情。我把这些“见闻”都写进作文,自拟题目——《走在人民路上》,交给了老师。

    老师看了我的作文,不但在班级里朗读了,还把它张贴到学校的墙报栏。我二姐当时正读高二,没想到她也要写“国庆见闻”,二姐便偷偷地抄了我这篇作文交给老师,成绩竟然是“优”!

    父亲知道了,把二姐当月的两角钱零花钱奖给了我,让我有机会借阅了20本连环画。

    慢慢地,每当我经历一些事物时,我都会认真地观察,获得的见闻和记忆很深刻。有一次,学校组织我们观看《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这部电影。看完后回到家,我把电影的解说词完整地给母亲背了一遍,母亲喜欢不尽。

    小学毕业那年,我迷上了阅读,尤其爱读中长篇小说。我的“买书钱”来自于自己的劳动——给哥哥姐姐擦皮鞋,擦一双2分钱。为了多赚几分钱,我狡猾地时不时给他们的皮鞋抹上一些灰,以便增加擦鞋的次数。慢慢的,我用自己赚的钱买来了《牛虻》《欧阳海之歌》《红岩》《苦菜花》《迎春花》《青春之歌》等书籍。我读书的方式有点儿“怪”,若读到好的情节段落,我就会激动地在房里踱几圈,把书里的情节在脑子里过一遍,稍后才继续读。我这样做,是想把读书的过程拉长一点,生怕读完了没有新书读。那感觉就像饥荒年吃不到肉,有肉吃就捂着慢慢享用一样。

    我16岁那年下放到农村,再也买不到书了。父母亲给我寄去一本《小学生成语词典》,我把里面的成语都背了一遍。

    这种“阅读饥饿”让我养成了精心阅读、注重记忆的好习惯。

    我是语文老师,我给学生说我小时候读书的故事,他们一脸茫然,不理解。读书哪里比得上看电视、打游戏好玩呢?是啊,读书毕竟要读文字,费脑子。为了让学生爱上读书、写作,我想法让读书变得像游戏一样好玩。

    我常用“猜读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读一篇文章,我会把一些词语、句子甚至一段内容删掉,用“□”替代,或者留下空行,在括号里写上“此处省略多少个字”,或“此处应该有两个动作”等等,学生读到画“□”处,内容就接不下去了,意思也不明白了。我就说“你们猜吧,猜对有奖!”于是学生就会积极地想答案,一旦接通了上下文,内容也就理解了。

    “猜读法”应用很广泛。比如:我读半篇文章,学生猜另外半篇;我读题目,学生猜内容;我给内容,学生猜层次。通过“你读我猜”的形式,阅读变得鲜活起来。

    我也常用“演读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试想,老师摇头晃脑地读整篇课文,是不是有点乏味?我发明的“演读法”,能增添趣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草船借箭》里周瑜与诸葛亮有六次对话。我朗读时,先站这边读周瑜的语言,然后再跳到对面读诸葛亮的语言,示意他们正在商议军事。我跳来跳去地读,有时还故意跳错位置,学生一看便大叫:“错啦——我来跳读。”教室里热闹极了。教《珍珠鸟》一课时,我请学生扮演“雏鸟”,根据课文内容,“雏鸟”一会儿“跳上书柜”,一会儿“撞击灯绳”,一会儿“落到书桌”“啄茶杯”“做美梦”……“雏鸟”们演着演着,陡然发现人与鸟的距离越来越近。

    经过这样的训练,我的学生阅读文章,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我的学生以前也都怕写作文,总觉得没啥写,写不好。我研究作文教学,觉得教写作实在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为写作的奥秘是,在观察中学会写作。观察是什么?观察是用眼睛去发现事物的大小、长短、色彩等特点;观察是用耳朵去辨听声音的远近、柔浑、强弱;观察是用手触摸东西的软硬、冷暖、柔顺;观察是用嘴品尝香甜苦辣酸涩。观察应该是随时随地随心进行,并且要全身心地去体验和思考。

    2004年起,我先后参与编著了《新体验作文》《作文好玩》《读进去,写出来》,也在《小学生优秀作文》《小朋友》等杂志上开设了作文教学专栏,我写了很多的作文课例,相信同学们根据书里的提示去观察、思考,是可以写出丰富多彩的文章来的。

    总而言之,把自己放进阅读和写作,你就能收获无穷的快乐。

    [老师登台]

    张赛琴,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十多年来,她师从著名学者李白坚研究“快乐大作文”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将“生活”引进课堂,采用“现场演示教学法”训练学生的观察写作能力,使作文教学呈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美好境界。

    近年,张老师又对小学阅读教学作了扎实研究,主张“读进去,写出来”,设计出多种阅读教学课型,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观察、表演、辨析,做到读写互通,互促互优,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