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将天地常揣摩妙理终有一日开
贾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是提供知识,而且是予学生以教育。”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们的语文教学流派纷呈,名家众多,可是也遇到了很多诟病。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率,从小学到高中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上,我从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的驾轻就熟,各种课型都能做好。可是,日子久了,我的困惑也越发得多。
困惑1·课堂教学的高耗低效
很多老师可能有这样的感受:很多问题我都讲了,为什么学生还是不会?一到考试还是出错?
我觉得,表层是方法的问题,里层是观念的问题。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硬盘,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刻录而已!如果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没有让学生有所触动,那它依然是死的东西,而非文化。
一个教案讲三遍以上而能津津有味的教师,试问一下,能有几人?很多时候,教师陷入了简单的重复之中,渐渐有了麻木和厌倦。守着老路走到底。教学绝不是一蹴而就,想要时刻保持昂扬而激越的心态太难。
困惑2·固有模式的禁锢
不断重复自己的教师最痛苦,教师要打碎旧的模式,旧的自我,最难。
给学生一瓢水,教师就应该做长流水,不断提升自己。心浮气躁练就不出大师。保持必要的读书时间,抛开一切杂务,积淀、提高自己的文学及艺术素养,是一种境界,气度。
高中阶段的老师,一门心思地盯着高考,搞应试教育。新课程的改革,力度最不够的就是高考的改革。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了八股的套路当中,拘泥于高考的轨道上。
困惑3·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
课堂应当是思维的碰撞。读者(教师和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中,理解的内涵,是通过“对话”,得到不断扩充和丰富,不断完善和深刻的;互动是导致问题的深化。
对话必须以文本为出发点,立足点。内容的理解、语言的领悟、审美的提升、素养的培养,一切都要围绕文本这个中心。绝不能为了对话而对话,为了对话而无视文本,为了形式而牺牲内容。
困惑4·课堂教学的功利化、单一化
课堂上设计富有启发性、富有潜在量的问题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我听过很多达标课、优质课和比赛课。在这些课上,有的冷落教材,偏离文本去追求内容知识的拓展,机械地进行单一方面的教学,说白了就是高考考什么,课堂就教什么;为了创设教学各个环节情境,各种手段齐上阵,把课堂弄得花里胡哨,语文课成了表演课、杂烩课、拼盘课。
我们在教学中碰到的这些困惑,也应该放到教学实践中解决。巴菲特说:“当没有人逼迫你,请自己逼迫自己,因为真正的改变是自己想改变。”改变意味着什么?改变意味着自己将失去过去,迎来一个崭新的天地。当然,这是要付出辛苦、汗水,甚至某些代价的。
我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在寻求教学模式的实践和突破。激活学生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情感,二是思维。
首先是激起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兴趣和欲望。教学的切入点的选择,可以见出教师的素质与眼界,选材一定要小,开掘必须要深。从一个很小的角度或是段落或是字词切入,然后如杠杆一样撬起对整篇课文的解读。给学生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
优秀的学生谁都能带,关键是引导习惯不好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不应该只关注教学进度,而是学生的兴趣、习惯的引导和培养。
其次是引导学生对文本阅读的理解和品味。优美的文章,应该先指导学生朗诵好,这是理解的前提,大多数同学只是在读字句,而非读文,更不用说情感与诗意。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文笔优美,饱含深情的文章。主要内容可以从下面一段入手:
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这里面有细节:一是毒气室,二是怒放的雏菊花;一是因为残酷,二是因为美或者是生命的力量。
按这两条线索去剖析课文,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描写奥斯维辛残酷是人类地狱的地方有——毒气室、焚尸炉、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6英尺宽3英尺高的长条盒子、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而展现生命力量的地方也有——怒放的雏菊花,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温和地微笑着的姑娘的照片和明媚温暖的阳光,一行行婆娑起舞的白杨树,追逐游戏的儿童。
在这二者的对比之中去理解作者的情感与观点,就找到了理解本文的钥匙。
在这对比中还有一些语言可以把思考引向深入:
1.对于细节我们应该做更深入的思考。如果思考仅仅是生命的消亡,人性的丧失,读出的除了沉重还是沉重。文章中的菊花和微笑,让我们还是看到希望的。寒冷中寻找温暖,绝望中寻找希望,这才是文章审美所在。
2. 本文是翻译作品,有不同的译本。它有另一个译名——《布热金卡:阳光明媚,鸟语花香》。该如何理解。
3. 有一句话说,中国的人性自觉是从文革以后开始的,西方人性的自觉是从奥斯维辛之后开始的。
这里作者的观点也有相互矛盾和碰撞的地方,作者是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还是相信美的生命的历史最终可以战胜人性的丑恶,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
激活情感见出教师的心智,而激活思维则体现出教师的能力。当二者水乳交融合成一曲美妙的交响乐,课堂才不再枯燥。
我们的语文教学,最需要的是持续培养学生对读物近乎直觉的认知体验;最关键的始终是激起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兴趣和欲望;最根本的永远是引导学生对文本阅读的理解和品味。
(作者单位:淄博市沂源县第二中学)